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棺材”如何装饰和打理?你们家乡是怎样的习俗要求?

147小编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就像住房需要装修装饰一样,棺材也需要装饰和打理,然后才能殓葬使用。当然,有精装修的住房可以直接入住,有装饰好的棺材也可以直接使用。但大多数情况下,棺材都是现时制造的,是需要按特定礼仪和习俗要求进行整理和打理的。实际生活中,家有丧事,需要置棺下葬的,在入殓之前,一般都要对棺材进行必要的也是特定的整理打理或修饰装饰。

装饰打理棺材有什么规定和讲究?丧事礼俗上有什么特定要求?我们结合古法礼仪规范文本的规定,讨论一下这个问题,供大家参酌与评述。

1、《朱子家礼》有“治棺”的具体要求,就是制造、打理和装饰棺材

所谓治棺,就是制造棺材并按规定进行打理装饰,使之达到可以殓葬的使用形态

《朱子家礼----丧礼》关于“治棺”的要求是:“护丧命匠择木为棺。其制方直,头大尾小,仅取容身,勿令高大及为虚檐高足。内外皆用灰漆,内乃用沥青溶泻,厚半寸以上,炼熟秫米灰,铺其底,厚四寸许,加七星版底,四隅各钉大铁环,动则以大索贯而举之。” 要点如下:

(1)棺材外形为长方体,头大尾小。

(2)棺材大小没有定制,以能容下逝者为宜。

(3)棺材内外皆用灰漆。内部溶涂沥青半寸。

(4)棺材底部要用烧炼的粘性高粱米灰铺底四寸许。

(5)在灰底上加盖七星板。

(6)棺材下部四角钉上大铁环。

到两宋时期,相对于春秋时期来说,政治经济文化都有较大的发展变化,居民生活也有较大的进步和改善。许多古法丧礼礼仪已经不在顺应实际生活的需要。所以,司马光、朱熹等一大批儒学人士,根据社会实际,结合民间习俗文化,重新解释经典。所以,司马光《书仪》、朱熹《家礼》等,将许多民俗纳入礼仪规范,使之更贴近居民生活。

《朱子家礼》的“治棺”不是源自《仪礼》《礼记》的古法礼仪,而是对民间丧事习俗的规范化提炼。也就是说,古法礼仪在如何“治棺”上面并没有确定性的严格规定,民间传承不断发挥演进,也很正常。换句话说,《朱子家礼》的“治棺”只是根据当时生活实际的一种丧事操作,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棺材的制造打理装饰等出现发展变化,也是符合生活逻辑的。

2、现实生活中,棺材的打理装饰较为复杂,传承路数太多,各地差异较大

一般来说,棺材的基础木工完成后,要对棺头、棺尾、棺盖、两侧外壁等进行必要的装饰。次要是雕刻特定的图案图腾,或者镶嵌、粘连具有特定抽象或寓意的物件。然后用漆,加筑铁环。此时棺材制造完成。

至于棺材内部的打理装饰,各地习俗不同,传承有异。次要是棺底和棺内壁如何处理。

由于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殡葬制度要求不断强化,丧事礼俗方面也在发展变化,所以,现时生活中,一般居民家庭,“七星板”使用的不多,棺壁溶涂沥青的情况也不多,烧炼高粱杆灰铺棺底更是少见。

在北方大部分地区,具体操作中,棺底一般直接铺谷草,也有在谷草上加盖木板或七星板的。然后铺被褥、毛毯等。棺内壁粘贴草纸或特定图案的画纸。入殓尸骨正位后,可以往棺内填加随葬物品。

古今几千年,人事不同天。循规守矩很重要,与时俱进更重要。任何一种文化都是基于具体的生活实际的,任何一种礼俗也都是服务于具体实际生活的。我们希望有一个相对规范统一的丧事操作规程,但只需不妨碍或妨害人生和生活,都是可以的。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