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拙美,即原生态的美。
朴拙作为书法艺术审美的高级标准之一,求朴存拙无可厚非。
然而,凡事不可过,过之易夭。
古人云:夫拙者,巧之至也,非真拙也;钝,利之至也,非真钝也。
由此可见,书法之朴拙不是靠加工制造来的,它是一个通过长期修练而水到渠成的自然成熟过程。
这种朴拙是自然的、耐看的,拙中有巧,钝中有利,愚中有智,丑中有妍。
然而,有人或片面认为把字往丑里写就是朴拙,或不肯下功夫又急于出人头地、人为地制造朴拙。进而视规整为"匠气"、正统为"低俗",甚至把横涂竖抹、歪七扭八当成时髦。
结果象被抹药催熟的西红柿,图有光鲜外表,其实质却是生涩的。
倘若只认为"朴拙"为美,其"妍美"是不是就不美了?非也!
书圣王羲之的书法其实就是以"妍美"著称,但几千年来没人能够取代其书圣位置。
这种美,不但有让人赏心顺眼的外表,还兼有严肃、朴实的内在美,而非是通过简单"整容"整出来的里外俱丑的不伦不类的"怪物"。
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妍美需要真功夫,需要一个长期积累、沉淀过程,绝非是朝夕之功。
不能异想天开"创作"出"朴拙",进而把"歪瓜裂枣"说成是美。
这就是说妍美和朴拙不相矛盾,它是一个相辅相成的统一体。朴拙从妍美中来,妍美里包含着朴拙。
既朴拙又姸美的书法,其用笔应是爽而不滑,畅而不浮,实而不滞,结体和章法劲而不狂、险而不怪,让人看起来不"刺眼",品起来甘洌醇厚、意味深长。
从实现朴拙和妍美的先后顺序看,应先有妍美继而朴拙。就象一个人,由意气风发的青少年到老成持重的中年、再到老态龙钟的老年一样,顺序是不能倒过来的。
因而,欲求朴拙,须从妍美起。
上一篇:如何理解金石气的朴拙与雄浑?为何清代一些书家宠爱“金石气”?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