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从岳飞分赐沉香,看宋香:香不见烟,清风醉京

147小编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原文:《百氏昭忠录》

王一日,以沉香分属官,各得一块,而黄机密所得最小;以为不均,复以一裹分之, 而机密所得复小,王怃然。机密曰:“某以一身从军,虽得香,王一日,以沉香分属官,各得一块,而黄机密所得最小;以为不均,复以一裹分之, 而机密所得复小,王怃然。机密曰:“某以一身从军,虽得香,无所用之”。王乃曰:“某旧日亦爱烧香,瓦炉中烧柏香耳,后来亦屏之。大丈夫欲立功业,岂可有所好耶!”众无愧色。夫欲立功业,岂可有所好耶!”众无愧色。

某天岳飞分赐给属下沉香,人人有份。可主管档案的黄纵,只分得一块最小的。岳飞认为分得不平均,又拿出一包裹的沉香,再分,可这位黄纵运气实在不好,分到的又是最小的。岳飞也很无语,这时黄纵说:“我单身投军,要沉香没什么用。”岳飞听了很欣赏,就说:“我过去也喜欢烧香,那时也只是用柏香,后来干脆戒了。男儿志在报国立功,怎样能老是想着个人的爱好呢!”大家都显露惭愧的神色。

搁现在会有点儿不解:直接分钱多好,分什么沉香?其实这是不了解,秦汉沉香进入宫廷,到了南宋,不只仅皇家,文官武官都喜欢用沉香,沉香不比黄金差多少,好的沉香甚至“一片万金”,可以当钱来流通。

皇室的标配

“凡祈告,亦内出香,遂为定制”

—《宋史·礼制》

宋朝上流社会竞香成风,在权贵们心中,唯焚香品香才是时髦和地位的意味。某些宋朝达官贵人家里,焚香甚至是不计成本的。

《听琴图》 宋 赵佶 (局部)

对于宋代的士大夫而言,沉香已不是简单的香料,更是文人情操的一种寄托。对于香的情感态度其实更多的见诸于诗词:

烛明香暗画楼深,满鬓清霜残雪,思难禁。

——李煜

翠叶苍莺,珠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

——晏殊

沈麝不烧金鸭冷,笼月照梨花。

——欧阳修

辛记得同烧此夜香,人在回廊,月在回廊。

——辛弃疾

一寸丹心幸无愧,庭空月白夜烧香。

——陆游

宋人对香的理解和使用,无论在深度还是精致度都达到了极致。特别是沉香,为宋代文人节制而单调的生活带来许多乐趣。只需经济条件允许,沉香可能比任何附庸风雅的东西都重要,这一点从当时留下的大量诗词可以看到,宋人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对沉香都有很深的依赖和见解。

“车驰过,香烟如云,数里不绝,尘土皆香”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

陆游笔下的北宋东京宛如一座“香城”。现实中,整个宋朝就是一个香气缭绕的时代。

《清明上河图》(局部) 北宋汴京街头的制香铺

宋朝达官贵人、文人墨客,经常品香、玩香、斗香,或在庭园内的“诗禅堂”试着燃点新制的合香,品评香的气味、香雾的外形和焚香的久暂。

南宋诗人杨万里写过一首《烧香七言》,诗中云:“诗人自炷古龙涎,但令有香不见烟。”这里的“有香不见烟”,便是宋朝式焚香的特点。

《清明上河图》(局部)

北宋汴京街头的“香铺”

在宋代,制香不只仅是一门雅趣,更是一种身份的意味。在调制过程中,更需要讲究药理,药性不相克,香气不相干扰,才可以合成好香。

名人会本人研究、调制、创新特有的香方,以独特香气昭明本人品尝,这样的私家香通常是密不外宣的。

香学的意义是什么?

宋朝著名香学家黄庭坚,在其《香十德》中写道:

“感格鬼神,清净身心,能除污秽,能觉睡眠,静中成友,尘里偷闲,多而不厌,寡而为足,久藏不朽,常用无障。”

宋香文化上承汉唐,下启明清,是中国香文化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阶段。再度回味,更如品读宋词般令人心旷神怡。

非专业学术公众号,分享我们看到、晓得、与“香”有关的“知识”,不一定正确。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