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由“别无长物”的“长”说开去(补充稿之三)

树枣文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我的生活也是头条#

与“长”相关最易误读的是“适”字。此字有四五个读音(见“南宫适”),带“长”的名词有“适长”“适长公主”“适长孙”,与此相关的还有“适妻”“适妾”“适亲”“适孙”“适子”等。此处指“适”同“適”,即“嫡(1.正宗;正统。2.最亲;血统最近的)”,无疑要读作“dí”。对此,颜师古注《汉书》:“适读曰嫡。”

“本适”即“嫡妻,正室”:〔东汉〕班固 《白虎通·嫁娶》:“不更聘大国者,不忘本适也。”

“适长公主(大长公主)”是汉代称天子的嫡女。〔汉〕司马迁《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陛下诚能以适长公主妻之,厚奉遗之,彼知汉适女送厚,蛮夷必慕以为閼氏。”〔宋·元〕胡三省《资治通鉴广注》曰:“适读曰嫡。谓皇后所生也。”

“适出”即“嫡出”,“正妻所生”。〔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三回):“据那盐商本人说,有五六房姬妾,儿子也七八个,告他的是嫡出。”

“适亲”为“嫡亲”。〔宋〕苏辙《除日》:“《十二春秋新罢讲,五千道德适亲书》”〔宋〕张镃《前后植木犀楼上月台尽见诸山》:“五千道德适亲书,盛世适亲逢。”

“适妻”即“嫡妻”“正妻”。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汇编《礼记·內則(七)》:“适妻旧时指嫡子以外的众子;亦指妾所生之子。”《礼记·内则》:“子生三月之末,漱浣夙齐,见于内寝,礼之如始入室。”郑玄《礼记注疏》:“内寝,适妻寝也。”贾公彦《礼记注疏》:“庶子,妾子之号,适妻所生第二者,是众子,今同庶子。”

“适妾”犹“正妻”:《汉书·杜钦传》:“此必适妾将有争宠。”〔明〕安遇时《包公案》(又名《龙图公案》,全名《京本通俗演义包龙图百家公案全传》)之(“百家公案”第五回·辨心如金石之冤),曰:“适妾以蒙佳作,知君为李玉郎无疑也。”〔清〕鄂尔泰等撰的《日讲礼记解义》:“有时適妾同时生子,均而见者,以生之先后见之。”

“适门”即“嫡门”:〔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崔猛》:“适门外一后生,宜厚结之,即犯犯死罪,彼亦能活之也。”

“适母”即“父之正妻”。〔汉〕司马迁《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先母之子皆奴畜之,不以为兄弟数。〔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引〔汉〕服虔《春秋左氏音》曰:“先母,适妻也。青之适母。”〔西晋〕陈寿《三国志·吴志·骆统传》:“骆统字公绪……事适母甚谨。”

“适派”即“嫡派”:在技术、武艺的方面得到教授亲身教授学报硕士论文集》(2012年)刊有《行政垄断认定标准适派研究》。

“适堂”即“嫡堂(同祖不同父的亲属。如:嫡堂兄弟。以别于‘从堂’)”:〔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八回):“我走到外面,见是我的一位嫡堂伯父。”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三):“他是你的嫡堂阿叔嘛,当然好罗。”巴金《探索集·探索》:“我同胞兄弟五人,连嫡堂弟兄一共二十三个。”

“适系”即“嫡系”:1.“适系”的记载。〔明〕陆廷灿《武夷茶》“性嗜茶在“承乏崇安,适系武夷产茶之地。”2.嫡系的记载。1)指家族的正支嫡长系血脉。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结局):“姚士杰当天从外村寻了两家嫡系亲戚来,当夜把三十五石粮食从楼上盘到楼下。

“适长”即“嫡长(嫡出的长子)”:〔东汉〕班固《白虎通·姓名》:“适长称伯,伯禽是也;庶长称孟,以鲁大夫孟氏。”〔东汉〕班固《汉书·史丹传》:“皇太子以适长立,积十馀年,名号系於百姓,天下莫不归心臣子。”颜师古注:“适读曰嫡。”章炳麟《訄书·序种姓上》:“宗法虽萌芽夏商间,逮周始定,以适长承祀。”

“适子”同“嫡子”。《礼记·内则》:“适子、庶子见於外寝。”《仪礼·士冠礼》:“适子冠於阼,以著代也。”《晋书·荀勗传》:“(荀畯﹞无适子,以弟息 识 为嗣。”郑玄·注:“庶子,妾子也。”〔清〕鄂尔泰等撰的《日讲礼记解义》:“世子之母弟夫人所生皆为适子。”“世子”是古代诸侯王嗣之子。在明清两代为亲王嗣子。亲王嫡长子立世子,世袭亲王爵位,诸子封为郡王。“母弟夫人”即舅父正妻。这句话的意思是:亲王嫡长子的舅母所生皆为嫡子。

“适长孙”即““嫡出长孙”:〔汉〕司马迁《史记·殷本纪》:“太甲,成汤 适长孙也,是为 帝太甲 。”〔东汉〕班固《汉书·齐哀王刘襄传》曰:“推本言之,大王 高皇帝 适长孙也,当立。”

《礼记》《诗经》,均有“適孙”之载,从略。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