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今日读苏轼之今日(2023年1月4日):孤高不可恃,岁晚霜风侵

树枣文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孤高不可恃,岁晚霜风侵

2023年1月4日

今天是农历腊月十三。

宋哲宗元佑五年(庚午,1090)十二月十三日,苏轼知杭州,与刘景文等同游七宝寺,见篁竹幽径,遂题诗竹上。诗题为十二日作,依《年谱》。(《苏轼诗集》卷三十二P1722):

《元祐五年十二月十二日,同景文、义伯、圣途、次元、伯固、蒙仲游七宝寺,题竹上》

结根岂殊众,修柯独出林。孤高不可恃,岁晚霜风侵。

这首诗以竹喻人,清代纪昀评此诗:“即李卫公《孤石》诗意,而语较露骨,此唐人、宋人之分。” 此为纪昀一家之言,关于唐宋诗之异同,著名历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缪钺先生《论宋诗》一文曾进行了细致辨析和抽象描述,可找来参考。

纪昀所言李卫公即唐卫国公李德裕,其有诗《题奇石》:“蕴玉抱清辉,闲庭日潇洒。块然天地间,自是孤生者。”可与轼诗对比阅读。

杭州有七宝山,位于市区白马巷西、吴山南。以七宝寺得名。七宝寺,《舆地纪胜·临安府》谓“在城中天庆观后,即唐之紫极宫”。

今天再读苏轼的一篇题跋。

宋神宗元丰五年(壬戌,1082)十二月十三日,时苏轼谪居黄州为团练副使,应李康年之请,为其篆《心经》题跋。(《苏轼文集》卷六十九P2190):

《跋李康年篆心经后》

江夏李君康年,好古博学,而小篆尤精。以私忌日篆《般若心经》,为其亲追福,而求余为跋尾。余闻此经虽不离言语文字,而欲以文字见、欲以言语求则不可得。篆画之工,盖亦无施于此,况所谓跋尾者乎?然人之欲荐其亲,必归于佛,而作佛事,当各以其所能。虽画地聚沙,莫不具足,而况篆字之工若此者耶?独恐观者以字法之工,便作胜解。故书其末,普告观者,莫作是念。元丰五年十二月十三日。

近年来《心经》颇受推崇,历代名家《心经》墨迹复制品风行一时,书写临摹《心经》者亦见于雅俗之间。殊不知“此经虽不离言语文字,而欲以文字见、欲以言语求则不可得”。

李康年,江夏(今湖北武昌)人。白首心醉六经古学,晚悟籀篆,而小篆尤精。下笔自可意,直木曲铁,得之自然。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