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从历史记载分析诸葛三顾时期宛城归属曹操问题

树枣文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只需躬耕地不在隆中就行,在不在卧龙岗无所谓——@奔腾到海不停留白吃先生名言警句。

为了歪曲篡改三国史料,白吃先生以及一众拥趸每日煞费苦心编造歪曲历史闹出各种笑话。前有笨牛到厕不停留石小生每日读史随笔夹带私货,后有扁外之声南阳方正汪大厨先生前几日发表的曹操占领宛城十几天的神论。其人又是发文精神胜利法标榜本人胜利,又是发视频各种胡言乱语长篇大论不知所云,鉴于此人几次三番的@老夫去回应,关于宛城的归属问题前面我在火烧博望坡时期已经谈论了这个问题,既然大厨喜欢打脸今天就满足他。

看原始记录,看宛城归属按时间先后顺序:

第一阶段:197年1月至199年11月曹操与张绣和平期间

[记录一]《武帝纪》:二年(197公之自舞阴还也,南阳、章陵诸县复叛为绣,公遣曹洪击之,不利,还屯叶,数为绣、表所侵。

[辨析]:曹操至宛,后被赶出。第一次曹操南征张绣,后因张绣反叛逃至穰城与刘表会合。宛城周边的诸县反叛复归张绣,曹洪去平叛不利复归,曹操驻扎在了叶县区域。

[记录二]《武帝纪》:(197年)冬十一月,公自南征,至宛(另有魏书曰:临淯水,祠亡将士,歔欷流涕,众皆感恸)。表将邓济据湖阳。攻拔之,生擒济,湖阳降。攻舞阴,下之。(198年)三月,公围张绣於穰。(198年)夏五月,刘表遣兵救绣,以绝军后。公将引还,绣兵来追,公军不得进,连营稍前。到安众,绣与表兵合守险,公军前后受敌。公乃夜凿险为地道,悉过辎重,设奇兵。会明,贼谓公为遁也,悉军来追。乃纵奇兵步骑夹攻,大破之。秋七月,公还许。

[贾诩传]:太祖比征之,一朝引军退,绣自追之。诩谓绣曰:“不可追也,追必败。”绣不从,进兵交战,大败而还。诩谓绣曰:“促更追之,更战必胜。”绣谢曰:“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败,奈何复追?”诩曰:“兵势有变,亟往必利。”绣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战,果以胜还。

[辨析]:①曹操先至宛,后攻张绣于穰城、安众,虽过程艰险,但结局是大破绣、表联军。②张绣与曹操的正面战场战役止于198年5月。

[记录三]《荀攸传》:是岁,太祖自宛征吕布…生禽布。《武帝纪》:九月,公东征布......月余,布将宋宪、魏续等执陈宫,举城降,生禽布、宫,皆杀之。

[辨析]:198年9月仍旧宛城归曹。此为《三国志》在“三顾”以前,最初一次出绣与表兵合守险,公军前后受敌。公乃夜凿险为地道,悉过辎重,设奇兵。会明,贼谓公为遁也,悉军来追。乃纵奇兵步骑夹攻,大破之。秋七月,公还许。

以上明确记录197年11月-198年7月,宛城归曹。

[记录四]《武帝纪》(199年)冬十一月,张绣率众降,封列侯。

《张绣传》。太祖拒袁绍于官渡,绣从贾诩计,复以觹降。

[辨析]:张绣在穰城率部众归附曹操,自此曹操基本平定了宛城周边。

第二阶段:曹操东征吕布至三顾前

[记录五]《九州春秋.杜袭传》建安六年,刘表攻西鄂,西鄂长杜子绪帅县男女婴城而守。时南阳功曹柏孝长亦在城中,闻兵攻声,入室闭户,牵被覆头。相攻半日,稍敢出面;其明,侧立而听;一日,往出户问消息;至四五日,乃更负楯亲斗,语子绪曰:“勇可习也。”

[辨析]:西鄂有南阳功曹,表明在此之前南阳郡治机关正常运转,宛城归曹。

[记录六]《杜袭传》:会荆州出步骑万人来攻城,袭乃悉召县吏民任拒守者五十余人,与之要誓......遂收散民,徙至摩陂营,吏民慕而从之如归。

[辨析]①西鄂之战记录中,并无刘表攻宛城甚至是宛城易手记录。

②若刘表攻西鄂前攻取了宛城,或曹操此时放弃了宛城,只要50名吏民的西鄂必定先行撤离

③刘表1万人军队,攻杜袭50人吏民,“军”对“民”,200比1,关键是最终还让杜袭收拢散民跑掉了。杜袭成功逃脱靠什么?刘表大动干戈为什么?宛城有曹军才是合理的!

因而,此阶段宛城仍旧归曹。

[记录七]《李典传》: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太祖遣典从夏侯惇拒之......惇等果入贼伏里,战不利,典往救,备望见救至,乃散退。(火烧博望坡之战

《先主传》:表疑其心,阴御之。使拒夏侯惇、于禁等于博望。

[辨析]①博望之战记录中,并无刘表攻宛城甚至是宛城易手记录。

②刘表使刘备北侵,表面目的是偷袭曹操,背后目的是“假曹操之手”除刘备。但刘备成功成了“搅局者”,有一定战果。

③结局是刘备自动分散撤离。而撤离缘由是:刘备“见救至”,本人兵力比较少,对方实力强。在此情况下,刘备是无力取宛城的。

④从进军线路上,宛城在淯水以西,而新野至博望、叶县在淯水以东,且这一线皆为平原,完全可以绕过宛城。

因而,此阶段宛城仍旧归曹。

第三阶段:三顾至曹操南征刘表

[记录八]《诸葛亮传》:荆州北据汉 、沔.....将军岂有意乎......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辨析]:①诸葛亮向刘备献策,该当依据三顾时的天下局势(既然涉及宛城,就要按宛城归失实际)进行,不可能“信口开河”。

②按照属地,宛城本应属荆州。而诸葛亮语“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已经明显表明荆州与宛城分属不同阵营。

因而,三顾时宛城归曹无疑。

[记录九]《杨俊传》:迁南阳太守,宣德教,立学校,吏民称之。徙为征南军师。

[辨析]:①曹操征南时间从208年7月至12月。因而杨俊获任征南军师时间也必定是这一时间段。

②若按“宛说”逻辑,杨俊第一个南阳太守任期只能是208年8月(显出宛叶是208年7月,曹操至宛208年8月)至208年12月,那么,他就无法完成“宣德教,立学校”任务,并达到“吏民称之”效果(不服,可以参考一栋现代房屋的建设周期,看4个月内能否建成一所学校)。

因而,杨俊第一个南阳太守任期必定包含208年8月前的一个时间段。宛城在208年8月前的某一时间段内属曹操。

[记录十]《荀彧传》:彧曰:可显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太祖遂行。会表病死,太祖直趋宛、叶如彧计,表子琮以州逆降。

《三国志.武帝纪》:秋七月,公南征刘表。八月,表卒,其子琮代,屯襄阳,刘备屯樊。九月,公到新野,琮遂降,备走夏口。

《先主传》:先主驻樊城,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

《汉魏春秋》:是时曹公在宛,备乃大惊骇。

[辨析]:①208年7月前宛城如归刘表,“荀彧之计”就无提出、实施的必要,曹军显出宛叶,就使伐表之战演变成了硬打强攻,史书就要改写。

②208年7月前宛城如归刘表,曹军大张旗鼓“向宛叶”,刘表、刘备已然晓得了曹操的举动,明显无法实现“掩其不意”目的。

③208年7月前宛城如归刘表,那就是曹军一路硬打强攻到宛城,那就决不会出现“曹操到了宛城、刘备才晓得”,而导致后来的措手不及。

综上:以上共有三个阶段、十组记录,虽然无法无法覆盖所有时间段,但其它时间未见历史记录 ,目前所呈现出来的记录前、中、后互相印证、互为支撑,均表明了宛城归属于曹操。

宛城归曹,直接后果是刘备就无法去卧龙岗三顾,间接证明了诸葛亮躬耕地不在宛城卧龙岗。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