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民主世界》:“房东得到通知,决定把房子卖出去,免得一天到晚的怄气。”
怄气和普通的生气不一样。怄气呀,得一天到晚的生气,肚子里长时间浸泡着不快之事,一口气出不来。
怄气的时候,我们的身体有怎样的感受呢?
怄气时,呼吸压着心脏,使心脏缺血缺氧,心脏不能正常工作,使人心里不舒服的。并且这些表现尽量不让人晓得,独自一个人躲着生气,这就是怄气。
那么为什么有的人不能够生气一通发火,就让这件事情过去,而是要长时间的沉浸在生气的感受里面呢?
愤怒是我们的基本情绪,就像红黄蓝三原色是基本色彩。愤怒是我们行为的必要组成部分,不可能完全压抑下去。
我们换一个比喻,就像一个煤气块儿开始发烫,压力越来越大,有爆炸的危险,怎样可以迅速减压呢?
很明显,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尽可能把阀门开到最大,让气体能以最大的强度喷射出来。
这也是有些人应对愤怒的方式。他们向喷射气体一样,瞄准一个选定的目标释放愤怒,然后再恢复常态。
可是他们忘记或者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这样的方式会形成伤害,还会对人际关系不利。
这是有攻击性的表达愤怒的方式。
还是刚才的例子,煤气罐发热后,内部压力也变大了。有没有别的,不那么剧烈的方式来减压?
如果更小心一点儿的话,你就慢慢打开阀门好了,这样,就能让气体在一段时间里慢慢渗显露出来。
这就是其他很多人学到的不带攻击的发火。有些人采取的方法就是用缓和的方式来释放愤怒,让别人几乎觉察不到,这样就不会让任何人不安。怄气就是这样的方法。
怄气的人是总绷着脸,阴沉沉的样子,而且,安静的很反常。
如果和小时候的经历所关联起来,通常这是孩子在权威之下无法随心所欲才做出的反应。成年人或许会因为输掉一场权力斗争而生闷气,也是同样的道理。怄气是输家对强大的赢家做出反应。
通过逐渐少量减压来降低愤怒的强度,这样攻击性肯定也就减弱了。
怄气这种行为策略,是从我们童年发展而来的防御机制,来保护我们免于遭到危害。
如果成年人采取怄气的行为方式的时候,我们需要研究他究竟是行为不当,还是无意识或无法控制的重演童年的行为模式。
谁都有老练的时候,但是怄气这类行为会导致两个后果,而且都是负面的。
第一个就是被别人嘲笑。看到一个成年人怄气,是一件蛮好笑的事情,同时也让人尴尬。更为严重的后果是,这类行为告诉别人,这个人是个失败者。
生气的本质是一种无能为力的感觉。
如何才能积极的生气呢?
首先,需要训练一种让自我冷静的方法。深呼吸。倾听让人平静的音乐。亲近自然,让本人换个心情。其次,认真的思考一下。刚才发生了什么,让你感觉到无能为力?你内心想要的是什么,而现实又是怎样的?最初,思考一下,该怎样做,才能一步步地接近你想要的?生气是一种强大的动力。智慧的人,把生气的动力转化为促进成长的举动力。
蒲柏说,生气是拿别人的错来惩罚本人。
富兰克林说,以愤怒开始,以羞愧告终。
塞纳加说,医治愤怒的最好办法是等待。
爱生活的你,应该懂得照顾好本人的心理学,该学会积极转化生气的力量。
文章内容参考《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风靡英国20年。以动物们为配角,演绎了一个心理征询疗程的标准模板。是一本国民级的心理征询入门书。
上一篇:情绪管理:送给那些喜欢怄气的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