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强迫症. 心魔——接纳与臣服

树枣文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接纳与臣服

“顺应自然”是森田疗法的一个重要理论观点,那么什么是顺应自然呢?答案就是对客观现实的接纳与臣服。

森田教授认为神经症患者是“完满主义者”,他们往往在欲求与现实,在“理应如此”与“事已如此”之间构成“思想矛盾”,并力图处理些现实无法处理的矛盾,对客观现实采取客观强求的态度,促使症状越发严重。他谈到:像这样,我们的思想矛盾如此之多,岂不就是因为思想和现实不一致,将思想客观化后投射在外界加以扩张,越发远离了现实形成的么?人们并不了解这种观念和现实之间的差异,常常依据个人的思想来构筑现实或企图安排现实,使之发生如愿以偿的变化。为此,常会出现我所说的思想矛盾。

关于神经症的疗法,森田教授谈到:必须要打破这种思想矛盾,而且这必须是整个疗法的着眼点。那么怎样才能打破这种思想矛盾呢?一句话概括地说,就是放弃人为的拙笨意图,而应该是顺从它那客观存在的自然形态。企图依据人为的设计,随意支配本人的想法,或打算让河水倒流那样,不能如愿以偿,就会突然添加烦恼.

例如:一位女高中生,在一次考试中突然想到结婚的画面,之后又联想到一个男同学的名字,而本人也不喜欢这个男同学,结果整个人变得很恐惧,之后不断泛化,形成强迫。她内心的冲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她认为本人应该是一个纯洁的女孩,不应该有这些关于异性的想法;另一方面,她认为本人应该是专注的,不能如此“花心”,会想到不同异性的名字。后来,只需是男生不小心碰了她一下,她就要去洗手,以维系她的“冰清玉洁”。她来医治就是想消除这些不应该出现的想法,因为这些不符合她的道德要求。

她的qq签名是:头脑必须清醒,心地必须纯洁,肉体必须干净。

可想而知,强迫的产生就是她极致纯洁的要求与人性之间的冲突,她试图压制人性,以维系完满自我的幻想。但人性本来就是有黑有白,不可能如她所要求的那般纯洁,如果不能接纳与承认这样的一个现实,那么将永远无法停止客观与客观的冲突。患者倘若想逃避这些痛苦和恐惧,或想打败他,否定他,这些都是无济于事的。

另一位女学生当她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如果想到了另一件重要的事情,如果她感觉不好,就需要把当下的事情做到完满,她认为这样本人所担忧的事情才不会发生。比如,她正在做作业,如果头脑中想到中考,那么如果她不能把作业写好,那么就怕影响到中考,并且以后发生的事情也不对劲了,都不是原来的样子了,本人本来的能力和水平也发挥不出来了。所以她如果预测到未来有不好的事情发生,预测到某事将改变本人的人生,那么就一定会强迫,让本人舒服为止。

很明显,强迫就是逃避现实或试图掌控一切的手段,这样就可以自欺活在一切都好的完满世界之中。但这是不切实际的,毕竟人生有侥幸,也有厄运,一个人的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一旦执着于万无一失的幸福,那么必然会陷入到焦虑与强迫之中。

实际上几乎所有的心理问题的产生都因为患者的内心对某些他看重的东西的执着,这可能是和谐的人际,完满的自我,安全的保证,高人一等,圣人的道德,对爱的执着等等,因为“拿不起,又放不下”,两头堵,最终产生冲突。就算他被现实打击的遍体鳞伤,但依然不肯罢手,最终成为了症状。而之后他会从具体的事情,转移成对症状本身的关注,认为正是症状的存在才障碍了他成功,妄图消除症状就可以获得幸福。殊不知,无论是之前的冲突,还是后来固化的症状,这一切的缘由都因为他的病态的执着,不能认识到这一点,那么所做的一切不过是缘木求鱼。

打开心结的关键在于放下执着,接纳现实。但患者却不肯向现实低头,他的惯常的反应就是对抗,他会试图找寻各种方法,比如,心理学,宗教,药物或仪器,只需可以消除症状,任何方法他都情愿尝试。他追求着看似朴实的目标:我只想正常。表面看起来这无可厚非,也是医治师分内的事情,但请不要被事情的表象所迷惑,毕竟,执着分很多种,对正常与健康的执着,也同样是完满欲的表现。此时,他会非常在意医治师说的话,也会严格按照医治师的建议去做,他也不想落下任何一次征询,担心影响医治的效果,就算医治师提及接纳的话题,他也可以一霎时接纳一切。看似积极投入的背后,实际上反映的问题却是他无法接受本人是一个不正常的人,所以他要强迫性地去处一切症状。

大部分人把消除症状作为治好的标准,但实际上这并非是心理医治追求的终极目标,就好像我们真心喜欢一件事情,并把这当成事业,那根本出发点一定不是因为挣钱多,如果真的有一天可以挣很多钱,那也只是附带的结果。医治的终极目的是放弃幻想与病态的追求,找回并活出真实的自我。当一个人可以顺应自然,并按照本人真实的自我来活的话,想必他内心的冲突就会减弱,症状自然会消失,或就算存在也不会放在心上。此时,他对自我,对症状愈加包容和接纳了,他可以面对一个不完满本人

“太想好了”的背后,实际上是一种对自我,对现实,对症状的不接纳。而这极容易产生“精神交互作用”——越是关注,越是敏感,越是敏感,越是恐惧,构成了一种恶性的循环。例如,一位女性患者有音乐强迫,她听见什么头脑中就唱什么,并挥之不去。这个问题产生于她上高三的时候,那时候学习压力大,也快考试了,脑子很紧张之后就出现了,结果越是不想让本人想,越是想。而她又是一个愿望很强的人,想要本人更优秀,更厉害,所以就更无法忍耐头脑中的音乐对本人的干扰。就算头脑中没有唱歌的时候,她也关注,今天怎样没有唱歌?一旦有这样的想法,她的头脑中就又开始唱歌了。

实际上,把症状作为治愈的依据也存在不稳定的特点,毕竟症状会随着外界的境遇的不同而波动,这是不精确的评价维度。完满欲的体现并非是一个点,而是一个群集,因时,因地而不同。所以在医治上的重点并非在于处理某一个具体的症状,而是要发现症状背后所隐藏的问题。例如,一位女性患者,大学的时候因为脸上的豆豆纠结,后来眼睛有红血丝,虽然很轻,但因为她的过度关注与完满欲,引发了头疼。一位医生告诉她这种情况和心情抑郁有关,之后她的留意力就转移了,从红血丝的敏感,转移成了对抑郁的关注,整天关注本人心情怎样样,发现本人情绪不佳就感到无助与崩溃。

当然,她并非是真正的抑郁,实际上她对情绪的敏感和当初的豆豆与红血丝的问题同出一辙。其中反应出的问题是,她不能接受任何不好的地方,她不断活在幻想的乌托邦之中,认为生活只能有好的,不能有坏的,把一切顺境当成常态,把人生的不如意与不完满当成了不正常与不应该。因而,她不能接受本人是一个有问题,不完满的人,也不能接纳生活本来如此。她不是活在过去,就是活在幻想的美好未来,她就是没有活在当下,因为她无法接受当下不完满本人

虽然,她不断期望我可以告诉她方法,但实际上医治从来都不强调方法,而强调态度的改变,毕竟“心变大了,问题就变小了”。不停地找方法实际上就是与现实及对自我的对抗。一位患者通过医治也发现,以前他不断以为是本人病了才不接纳,但现在他意识到实际上是因为他不接纳才病了。

一般来说,苦口婆心的劝说往往并不能让一个人回心转意,此时他的心态就好像赌徒,他只想赢,而不能输。但越是执着幻想中的完满,在现实中他只会输的越多。但也只要如此,才能让他意识到本人错了,而且错的很离谱。

一位因为有住院经历而政审没有通过,错失事业单位工作机会的患者写到:我渐渐能接受这个现实了,先求有个工作吧。我想起研一那个时候得知本人得了抑郁,无法接受,犯病住院,想做正常人。出院了回到同学间,跟不上,我又焦虑,决定休学重新再来。现在想想,如果那个时候接受本人抑郁也不会住院,再不济住院了出来之后不求比同学好呢,也不至于休学,成为今天这个样子。正是一步步的不接受让事情恶化。现在我也和当年一样,不接受普通的工作,但我现在找工作也不得不放低标准,不要像当年一样一错再错了,及时收手。以前不断不懂接纳好不了反而是好,现在我开始有了一些体会。

这种情况在患者中很常见,开始也许仅仅是一个小的问题,但因为他的不接纳,结果把小的问题不断放大化,最终毁掉了他的生活。比如,开始他也许只是想找一个理想的伴侣,结果一再错过,最初竟然只能单身;开始他只是在社交中紧张不自由,结果他不断地逃避,最初竟然没法和人交往;开始他仅仅只是有一个人之常情的缺点,但因为不接纳,最初却导致了抑郁;开始他只是没有达到他想象的成功,也同样因为不接纳,结果产生了关于学习与工作的强迫,最初连普通的水平都达不到了。如果从一开始他能接纳那个微小的不完满,不优秀,不成功,想必也不会出现后来更大的问题。例如,一个男孩,他谈到从小额头有胎记,就好像佛一样,而奶奶信佛,就没有去掉。

不断带着这个,看起来就好像是印度人一样。但他认为小学的时候被一些坏孩子欺负,就是因为本人异乎寻常。初中因为生物老师说他是智障,而一个朋友和别人一起取笑他,心里压力大,不想上学。而后来和家人抗争,给他转到了一个新的学校,去之前他也把胎记做掉了。但在新环境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因为他留了一级,所以比别人大一岁,但却发现本人没有别人长的高,他依然无法接受,之后对外貌和身高格外敏感,认为正是之前不好的经历才让本人缺乏生长激素。之后他再次休学,每天关注身高,做了各种检查,也查询各种文献。后来他在网上被医托蛊惑做了断骨增高的手术,虽然之后身高从165cm变成了170cm。不过他却已经不在乎身高了,因为手术种种的后遗症让他痛不欲生——他不能跑,不能长时间走路,膝盖弯曲等。所以他觉得本人成了一个残疾人。他很后悔做手术,毕竟之前是健康的,而现在却成了残疾,这让他更无法接受。

但对于执念过深的人来说,虽屡战屡败他也会不断地鼓励本人,认为人定胜天。来医治实际上也不是为了放弃,依然是为了执着——消除症状,之后他便可以成功与完满。并认为世界上有三种人:成功的;在路上;失败者。而他深信,就算现在本人不成功,但本人只是在路上而已。他会把一切障碍他成功的东西当成症状,会把医治师的劝告当成不上进。他深信幻想与现实并不是那么分明,毕竟对人类高不可攀的事情,经过努力也成了现实。他不明白,为何可以变好,却不能努力变好?

此时,医治上会出现严重的阻抗,有时这会被患者压抑在心里,有时也会以激烈的方式表现出来,例如,一位患者给我发来了这样的留言:王宇,我真的是越来越难受,我听了你的这些东西,我越来越卑微,我脑子里不断在想我不行。幻想的人太多了!别人还在耀武扬威,觉得本人多行多行的,跟我之前一个样。我现在感觉本人太怂了!!!我凭什么不装逼,不表演,这才是社会,这才能在社会混!!!我只晓得胜者王败者寇,努力变成最厉害才是邪道!!!这个社会就是这个样子!!!你把我整的这么傻,这么卑微,天天跟个矬逼似的!!!我要的是逼格!!!!我整个心态人格极其混乱,内心矛盾太多了!!!对立面太多了!!

在此,可以引申出森田疗法的另一个概念“恶智”。

森田谈到:所谓思想,本来就是从现实产生的东西,它无外乎是对现实的记叙或说明,而正确的思想必然与现实一致。因为想按照个人的思想来创造或安排和改变客观现实,所以才常发生矛盾。禅家的所谓“恶智”,般若心经所谓的“梦想颠倒”都可以说是这种缘由引起的。例如,我们可以想象倘若加足劲头,赤手空拳也可以在空中试飞一番,我们只要在睡梦中才有可能。然而,那只是梦想,并不是现实。在思想矛盾中,尽人皆知的普通的例子就是人必然要死。无论怎样害怕也不起作用,反正最初是必死无疑。但若想赶走他,否定他,或打败他,这都是不可能的。我所谓的“正常心态合于道”中的“正常心态”简单解释为日常生活中应有的本来形态,而“道”就是客观现实的真理。

很多人不理解痛苦的来源,只是会一味地认为是外因导致,但实际上他却忽略了重要的内因。

正如一篇文章所说:

如果心中有“苦”,说明内在有“恶

已经向一位德行极高的师父请教:“为什么像我这样善良的人还会经常感到痛苦,而那些恶人却活得好好的呢?”

师父很慈悲地看着我说:“如果一个人的内心有痛苦,那就说明这个人的内心一定有和这个痛苦相对应的恶存在。如果一个人的内心已经没有任何恶,那么这个人的心灵是根本不会感到痛苦的。所以,根据这个道理,既然你还经常感到痛苦,说明你内心还有恶存在,还不是纯粹的善人。而那些你认为是‘恶人’的人,未必就是真正的恶人。一个人能快乐地活着,至多说明这个人还不是纯粹的恶人。”

我不服气地说:“我怎样会是一个恶人呢?我一向心地很善良的!”

师父说:“内心无恶则无苦,你既然内心有痛苦,说明你的内心就有恶存在。请你将你的痛苦略说一二,我来告诉你,你内心存在着哪些恶!”

我说:“我的痛苦很多!我有时感到本人的工资收入很低,住房也不够宽敞,经常有‘生存危机感’,因而心里常常感到不痛快,并希望尽快能够改变这种现状;社会上一些根本没有什么文化的人,竟然也能腰缠万贯,我感到不服气;像我这样一个有文化的知识分子,每月就这么一点收入,实在是太不公平了……”就这样,我向师父述说了一大堆本人的痛苦。

师父点点头,不停地浅笑,而且笑得愈加慈祥,他和颜悦色地对我说:“你目前的收入足够可以养活你本人和你的全家,你们全家也有房屋住,根本不会流落街头,只是面积小了一点而已,你完全可以不必要为这些感到痛苦的。可是,因为你内心对金钱和住房有贪求心,所以就有苦。这种贪求心就是恶心,如果你已经将内心的这种贪求恶心去除了,你就根本不会因为这些而痛苦。社会上一些根本没有文化的人发财了,你感到不服气,这是嫉妒心,嫉妒心也是一种恶心;你认为本人有了文化,就应该有高的收入,这是傲慢心,傲慢心也是恶心;认为有文化就该当有高收入,这是愚痴心,因为有文化根本不是富有的因。愚痴心也是一种恶心!认为本人在某个方面超过别人,就自以为了不起,这是傲慢心。常言说‘傲慢高山,不生德水’,人一旦有了傲慢就会对本人的不足熟视无睹,因而根本不可能看到本人内心的种种恶,从而改过迁善。

师父说完这些话,继续用慈悲而柔和的眼光看着我。我久久无言,两行热泪从我的眼中流出。我原来不断以为本人是一个很善良的人,直到今天,我才晓得本人是怎样的一个恶人!因为我内心有种种恶,所以我才有种种苦。如果我的内心无恶,我怎样会有苦呢?感激师父,要不是师父的教导,我可能永远都不会晓得本人内心的恶!

恶智在患者身上普遍存在,只是他本人无意识到,认为这一切只是人之常情。但他只是看到了表象,而没有看到本质。从本质上来说,普通人只是希望一切都好,并非要求事事如意,但神经症患者却强求一切都应该是他所要求的样子,希望与应该之间是两条没有任何交叉的轨道。例如,一位患者他深信本人注定不平凡,虽然现在平庸,但以后会成为伟人,所以,如果不在别人面前表现的好,就不能活。他不能接受本人任何不好的东西,要求本人一切都要很完满。他认为只要伟大才能让他有存在感,所以他必须是一个伟大的人,人生才有意义。所以,他不能接受别人比他好,不能接受别人得到好处,也无法接受别人说他不好。以上任何一点,一旦无法实现,就各种痛苦,于是各种症状都来了。

说了这么多,患者依然不晓得什么是接纳,到底应该接纳什么。一位读者写到:假如我的症状是老好人,容易依赖别人的人,不会爱人的人,就接受这些?就接受本人没有尊严,人际交往跟狗一样?如果连本人有病都接受,那我治病干嘛?

他提的问题很好,也是很多患者所关怀的点,例如,有的患者会说:我一天洗一百次手,难道我要接纳?我天天穷思竭虑,想着人是怎样说话的,难道我要接纳?我有心理问题难道我要接纳?

这里分为几种情况:

首先:就这位读者的留言来说,很明显,他要接纳的并非是老好人和讨好,而是要接纳本人怎样做都无法让所有人满意的现实。对于诸如,反复洗手和各种典礼化行为和思维的患者,他并非是要接纳这些外显的症状,而是要接纳每个人都会生病,都会遭遇天灾人祸的现实。此时,他要停止外显的病态行为,并且内在接纳逃不掉的客观现实,停止一切无谓的努力,毕竟这些努力只是在押避,而不是真正意义的接纳。

第二:接纳外显症状。此种情况意味着这个外显症状并非是一种逃避现实的努力,而仅仅是现实本身。这时,就要停止对抗,接受症状的存在就是接受现实。比如,一些强迫患者头脑中总会出现各种令他恐怖的想法,比如,我杀人了怎样办?我是同性恋怎样办?我从窗口跳下去怎样办?如果不消除这些想法,那么这些事情真的发生了怎样办?实际上这些想法是每个人都会有的,只是他怕本人会这样想,也他怕这些事情发生在本人身上。但这个世界本身就不是可控的,所以只要接纳这些想法,面对可能性,停止与症状的对抗,对现实臣服才是真正的接纳、

例如,一位男性患者有一段时间工作比较忙,几个月大的儿子总是把他吵醒,之后他情绪不好,出现了把儿子踢下床或杀了他的想法,结果这个想法困扰了他两个月,总是担心本人会这么做。后来,一次在窗户面前,他突然产生了跳下去的强迫性意向,这让他愈加恐慌。之后他找遍了各种方法来试图消除这些“恶”的想法。

他写到:我一直不能原谅本人,竟然对我深爱的亲生儿子有这样的想法。我是为了家人和孩子宁愿付出本人的一切甚至生命都在所不惜的呀。我从小是个善良,孝敬,很好的人,怎样能有这种念头?

什么是“恶”,是这些想法,还是他执着的“善良”?

医治并非是消除“恶”的想法,而是消除“恶”的执念,如果他不是刻意活在一个“好人”的人设之中,怎能对本人的想法如此恐惧?

经过医治他写到:不管能否痛苦,理解并接纳之。痊愈并不是以后就不再有各种的邪念,而是不再客观上想去除杜绝这些邪念,心平气和安然地接受,逐步淡化并忘却之,这才是痊愈之道啊。

第三:复杂的情况。症状一个接着一个,问题掺杂在一起,理不清头绪。

一位男性患者的问题是对视恐惧,他害怕与人对视,但不对视,又感觉不礼貌,之后就逼迫本人盯着别人看,但愈加紧张和不自由。所以,现在他就强迫本人不看别人。但这样做并没有消除他的恐惧,他试图处理问题的办法却也成了一种强迫,最终的结果就是一个强迫取代上一个强迫。

用禅家佛语以“系驴橛”作为譬喻。当驴被拴在木橛上之后,它想要逃走,在围绕木橛旋转的过程中,一直本人本人固着在木橛上,连动也不能动了,完全得到自在。这恰似强迫观念患者,本人想要从这恐惧和痛苦的束缚中逃脱出来,想尽了各种办法,却越来越挣脱不开,终于陷入这苦闷的深渊。

强迫来,强迫去,试图控制,欲处理,又无疾而终。问题的关键就是那个“木桩”,他无论是任何方式的强迫的目的都没有变——想让本人表现的好,不能接受本人是一个有问题的人。如果不能放弃对“好”的执着,那么他找到的方法不只不会帮到他,反倒会把他系的更紧。

对于这种复杂的强迫,就需要放弃一切客观的控制与努力,光秃秃接受症状的存在,并安然面对因而而产生的结果,这样才能停止强迫。而这点也在神经症患者身上得到无数次验证,例如,一位害怕工作做不好,怀孕失败,担心别人看法和评价的患者,当她努力想要掌控一切,做好一切的时候,她的焦虑与恐惧不是减轻,反倒是不断强化。当最初达到一个她无法承受的焦虑顶点的时候,她会气急败坏地放弃了这一切的挣扎,并对本人说道:“爱怎样就怎样吧”。这时,她突然发现之前让她恐惧和焦虑的事情变得不重要了,内心放心了,体会到史无前例的轻松。只不过当她又有了“力气”的时候,她又开始试图维系完满,做好一切,之后焦虑和强迫不断累积,之后再崩溃。所以,只能真心的放下,才能获得心灵的解脱。

第四:接纳成了一种执着的手段。接纳与臣服本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但却被一些人利用,成了一种消除症状的方法。

因为执念太深,一些人竟然也会在森田疗法和心理医治中产生强迫,他会逼迫本人搞清楚什么是“顺应自然”,什么是“接纳”,“恶智”到底是什么意思,虽然这些概念理解起来并不难,但他却沉浸在其中无法自拔,似乎想不明白就好不了一样。很明显,他产生了对医治和森田疗法的强迫,他的目的是想把这些东西研究清楚,这样就可以达到他想要的完满与正常。这实际上依然是一种与现实的对抗,他依然在执迷不悟。

顺应自然实际上就是接纳现实,毕竟只要接纳现实本身是不完满的,接纳没有人可以掌控一切,接纳本人就是一个普通人,接纳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安全,接纳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才能打破强迫的机制,才能陶冶病态完满欲的人格倾向。

接纳实际上有多重含义,有接纳症状之意,也有臣服于现实之心,最重要的是接纳一个不完满的自我。

一位患者写到:说到底,这个病的表现方式在于强求,无法接受一切客观存在的事情,这个病的根源在于深刻的自大和自我憎恶本人一点都不认可不喜欢本人只要本人的无能。

实际上最初我们不是打败了症状,而是与症状和解,与本人的平庸和解。接纳意味着真实,接纳好和不好。如果只能接纳好,不能接纳不好,这不是真正的接纳。

虽然接纳是正确的选择,但患者的内心却好像有一股力量在逼迫他,要求他,让他不能随遇而安。而这股力量是我们接下来分析的重点——到底是什么在掌控你的人生。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