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教学设计:高中语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树枣文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教学目标】

1.领悟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敬重、哀悼、怀念等思想感情。

2.学习马克思的优秀质量和伟大人格。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国际无产阶级领袖——恩格斯

恩格斯实践的党纲”,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恩格斯在从事理论工作的同时,还肩负着指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担。1889年7月,在他的直接领导和关怀下,各国社会主义政党建立第二国际,进一步团结和发展了国际无产阶级的革命力量,使社会主义运动获得广阔的发展。

二、写作背景

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于1883年3月14日在英国伦敦逝世。他的逝世,在欧美等国家引起了广泛而深刻的反响。3月17日,在伦敦郊区的海格特公墓,人们为马克思举行了盛大俭朴的葬礼,参加者是他们亲密的战友和亲属等。恩格斯代表全世界无产阶级对于伟大的导师马克思的逝世表示了深切的悼念,用英语发表了这篇讲话,对于马克思所做的伟大贡献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热情的称颂

三、文化常识

悼词

悼词是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或文章。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悼词指向死者表示哀悼、缅怀与敬意的一切方式的悼念性文章,狭义的悼词专指在追悼大会上对死者表示敬意与哀思的宣读式的公用哀悼的文体。

悼词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总结死者生平业绩,肯定其一生的贡献。

(2)悼词的内容是积极向上的,情感基调是昂扬健康的。

(3)表现方式和表现手法具有多样性。

四、全体感知

在这篇悼词中,恩格斯对马克思伟大的一生做了精要的总结,从科学研究成就和革命斗争业绩两个方面高度评价了马克思为全世界无产阶级所做出的杰出贡献,称颂了马克思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终生的崇高精神。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马克思的无比崇敬和深沉哀悼之情。

五、文本探究

1.在文章开头为什么要详细交代马克思逝世的时间?

①因为这是在葬礼上的讲话,需要向全世界公布逝世的精确时间。②交代具体时间,就强调了这是全世界无产阶级该当永远不忘的时辰。③表明马克思生命的每一刻对世界无产阶级都十分宝贵,饱含了对马克思的无限崇敬和赞扬,对马克思逝世深感遗憾和惋惜。

2.第2段总领后面的内容,它是如何揭示马克思逝世所形成的影响的?

第2段从对象和程度两方面揭示了马克思逝世所形成的影响。对象方面,第一个“对于”是指马克思作为革命家对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领导作用,第二个“对于”是指马克思作为科学家对于历史科学的研究和发现上的贡献。程度方面,马克思逝世所形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表明马克思的贡献之巨大。“空白”则说明了马克思在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的地位是没有人可以取代的。

3.本文按理论贡献和实践功绩的顺序来论述马克思的伟大贡献,先引见了马克思作为思想家的一面,而在后面论述其实践功绩的时候,恩格斯为什么说“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恩格斯认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然后才是一个理论家、科学家。这是承接上文对马克思的科学理论和科学的评述而说的,意在说明马克思不是为理论而理论,为科学而科学,他创立科学理论的目的是指点革命实践,否则他也不可能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

4.如何理解文中作者对马克思的不同称谓?

文中对马克思的称谓,分别有“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他”“这个人”“这位巨人”“马克思”“这位创始人”等。这些称谓的变化,充分表现出作者高超的表达技巧和他对马克思的深挚的感情。

如用“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这一称谓对马克思的抽象进行了一个高度概括;用“这个人”这一称谓,表示对马克思逝世所产生的影响要进行客观评价,但在感情上又将马克思与演说者和听众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位创始人”这一称谓表明了马克思在共产国际中重要而特殊的地位。

5.作者说“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状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现实”,这个“简单现实”包含几层意思?

包含三层意思:①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②物质材料的生产,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国家设备、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③必须由经济基础来解释上层建筑,而不是由上层建筑来解释经济基础。

6.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构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如何理解“空白”一词的深层含义?

上文说:“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役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个“不可估量的损失”就是马克思身后的空白。前面称马克思为“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他达到的境界别人是达不到的。这个损失不但不可以估量,而且无法弥补。历史唯物主义是承认杰出的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的,马克思的贡献和作用,就是别人无法代替的。

(2)在评述马克思发现剩余价值时,作者说“豁然开朗”,而说以前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试揣摩“豁然开朗”“在黑暗中摸索”这两个短语包含的意义。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就是剩余价值规律。资产阶级通过无偿占有剩余价值来剥削工人,具有一定的荫蔽性。马克思以前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具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他们不可能发现真理,不可能正确解释这个问题,所以作者说他们是“在黑暗中摸索”。相反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整个资本主义制度就是建立在资本家对工人残酷剥削的基础之上的。这个学说彻底地否定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社会主义批评家的说法,所以作者用了“豁然开朗”这个词。这样“豁然开朗”与“在黑暗中摸索”构成了鲜明、强烈的对比,从而热情地称颂了马克思这一伟大发现的意义。

(3)为了说明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作者用了哪些词语?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

用到了“历来”“繁芜丛杂”“掩盖”“简单” 四个词语。用词贴切、精确,使笼统的概念变得具体而抽象

作用:①“繁芜丛杂”的本义是杂草杂树生长茂盛,这里指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以前五花八门的唯心主义对人类历史的解释。

②这个问题“历来”都被“掩盖”,而只要到了马克思手中,才变得“简单”起来。

7.恩格斯说“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这里为什么要用一个“将”字?

现在我们生活的时代,马克思的思想已经至多在中国变成了现实。而当时,共产主义运动才刚刚衰亡,马克思主义的跟随者还只是少数,就连当时参加马克思葬礼的人也只要十来个。在那样一个时代,恩格斯说“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而且认为他的英名就活在他的“事业”之中。虽然他离开了世界,但在恩格斯看来,“人类得到了一个头脑,而且是它在当代所拥有的最重要的一个头脑”。但无产阶级革命并不会因而而停止本人的运动,而且必将取得最初的胜利。因而,“将”字表明了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不朽生命力的决心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