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六年级第二学期第五单元作业
第17课 只要一个地球
1.积累与运用
(1)下列字音、字形正确的一项是( )
晶莹(yín) 目睹(dǔ) B.薄(bó)纱衣 干涸(jié)C.烂(làn)用 毁(huǐ)坏 D.节制(zhì) 恩(ēn)赐
(2)根据拼音,书写正确的汉字
和ǎi( )可亲 áo( )游 威xié( )
kānɡ( )kǎi( ) cuǐ( )càn( )
2.请筛选本文信息,为“地球”写一段说明性文字。(不超过50字)。
请根据课文,填写合适的内容或关联词。因为 ,
又因为 ,
所以地球太可爱了!
因为 ,
又因为 ,
所以地球太容易破碎了。
( )地球太可爱了,( )地球太容易破碎了,( )宇宙间暂时只要地球适合人类居住,所以我们要精心的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4.请从言语的精确性这个角度,赏析加点字。
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6400千米的星球。
5.联系上下文,分析第8段在文中的作用。
保护地球,人人有责。请同学们根据本人居住社区的情况,参考示例,拟定两则社区宣传语。留意宣传语应该主题鲜明、字数较少,句式划一、显明易记、表达严密。【示例】垃圾变宝源自分类,呵护环境源自点滴。
第18课 青山不老
1.圈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1)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 lüè nüè )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 jū jù )之地。
(2)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其倒(dào dǎo)行,或擎( qíng chè )之高二三丈而坠(zhuì duò )。
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表。采访信息表
采访记者:
采访地点:
采访对象:
性别:
年龄:
肖像特征:
家庭成员情况:
感人事迹:
精神质量:
3.“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描绘了一幅 的景象 ,“过去,这里风吹沙起,能不断埋到城头。当地县志记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记载了 的情景;两者构成 ,突出了 。
这种写作手法在文中不止一处,请你再举一例进行分析。
4.分析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英勇地顶住了它的凶猛。
5.作者对主人公的称呼以“老人”为主,但行文中也有几次变化,请依次找出,并简要说明这些称呼分别体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结合课文内容,简要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1)他已经将本人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另一种东西”指什么?)
(2)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为什么“青山是不会老的”?)
第19课 三黑和土地
1.圈出下面诗句中的错别字,并把正确的字写在后面的括号内。
(1)每一寸土都给翻起,/每一块土疙瘩都给细细打淬。( )
(2)地翻好,又杷了几遍,/杷得又平又顺溜。( )
(3)驮着老伴/看闰女,上东庄。( )
(4)他笑嬉嬉的,连嘴都合不上。/地里的蝈蝈儿也叫得更欢。( )
2.下面对本诗体裁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体诗 B.格律诗 C.现代新诗 D.近体诗
3.诗歌句末押韵的字称为韵脚,请你任选一节,写出这一节的韵脚。
我选第 节,这一节的韵脚是
4.主人公三黑在第4节中正式出场。在4-15节中,次要描绘了三黑 、回忆逮蝈蝈和 三幅画面;表现了 的情感。
5.判断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并选择一句具体分析表达效果。
(1)恨不得把每一块土,/都送到舌头上,/是咸是甜,/本人先来尝一尝。( )
(2)地翻好,/又耙了几遍,/耙得又平又顺溜,/看起来/好像妇女们刚梳的头。( )
(3)这么好的床,/麦籽儿躺下去挺舒服,/就想发芽,/赶紧钻出来吸些雨露。( )
(4)看见本人种的荞麦已经开花,/白霎霎的像一片雪。( )
我选 句,表达效果是
6.诗人认为“诗贵质朴”,不断“坚持用朴素的言语传达真诚的感情”,请从字词运用的角度,具体分析本诗的这一言语特点。
作文:学写倡议书
1.目前,很多同学午饭只吃几口,甚至不吃就倒掉,形成了饭菜的大量浪费,学校大队部针对这种现象,举行了“爱惜粮食,从你我做起”的活动,六年级5班同学也积极举动,倡议同学们爱惜粮食。以下哪些选项是他们写倡议书不需要的部分?( )
A 倡议书标题 B 倡议书封面美化 C 倡议书内容
D 倡议书署名 E 倡议书日期 F 倡议书版面设计
2.倡议书一般由标题、称呼、注释、结尾、落款五部分组成。注释须写清楚三点:一是倡议做什么;二是为什么做,即意义和目的;三是怎样做,即建议或对策。六5班同学就“节约用水”写了一份倡议书,有些地方需要修改,请你指出并帮他修改。
倡议书
我国是水资源紧缺的国家,爱护用水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节约用水不能仅仅是一句口号,我们还要时时辰刻留意。为此,我们向全校同学发出节约用水的倡议,让我们从今天起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洗漱时,及时关掉水龙头。
2.一水多用,充分利用水资源。如用淘米水浇花,用洗脸水冲厕所。
3.制造“节约用水”的标签并张贴。
4.看到浪费水的现象,要及时劝说并制止。
一份倡议,一个承诺,一种责任。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举动起来吧!
六(5)班全体同学
修改:
3.请在第1题、第2题的基础上,以全校师生为对象,以《“爱惜粮食”倡议书》为题目,撰写一份倡议书。(不超过400字)
参考答案:
第17课 只要一个地球
(1)D(2)和蔼可亲 遨游 要挟 慷慨 璀璨
地球,半径约为6400千米,自然资源无限,是目前为止所晓得的宇宙间独一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因为地球美丽壮观,又因为地球和蔼可亲/地球无私慷慨提供自然资源/是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所以地球太可爱了因为地球不大且不会再长大,又因为地球资源无限且已经遭到破坏,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灾难,所以地球太容易破碎了。
因为 但是 并且;因为 又因为 还因为(两种答案都可以)
不能,“约”的意思是大致,表明地球是一个半径大致为6400千米的星球,表示数据的不确定,并不是6400整数,如删去则表明地球就是一个半径为6400千米的星球,与现实不符。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言语的精确性。第8段借宇航员的感叹,抽象地概括、总结了前文地球“可爱”和“容易破碎”两个特点,与开头写宇航员对地球的引见相呼应,加强了说明的真实性,为结尾提出保护地球的倡议做了铺垫。示例1:草木生长源自关爱,呵护家园源自你我。示例2:节约用水你我有责,爱护环境你我共赢。
第18课 青山不老
1.(1)( lüè nüè ) ( jū jù )
(2)(dào dǎo)( qíng chè )(zhuì duò )。
2.梁衡;中国晋西北的一个山沟里;一位老人;男;81岁;瘦小,手端一杆汉烟袋,拄着拐杖;老伴去世,女儿在城里;为守一方水土,植树造林十五年,在险恶的黄土地上创造了一片青山;坚持执着、意志坚强、无私奉献。
3.绿波荡漾,宛如江南的美丽景象;风沙肆虐、情形险恶的恶劣情境;对比;老人们种树给当地带来的巨大变化,给百姓创造了美好幸福的生活。
示例一:“他组织了七位老汉开始管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写出了造林的人数少,力量之微薄;“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三千七百亩林网”描绘了绿化工程的巨大;两者构成对比,突出老人们坚强的意志,无私的精神。
示例二:“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突出了老人的普通、平凡;“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表现了老人拥有与山川共存、日月同辉的生命价值;两者构成对比,突出了老人坚韧顽强、无私奉献的精神质量和造福后代的美好情怀永远流传,令世人敬佩、敬仰。
4.“劲挺”“顶住”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抽象地写出了杨树、柳树生长环境的恶劣,侧面衬托出老人种树的艰苦,保护土地、守护家园的艰难。加点词还可以展示老人十几年的劳动成果,突出树对当地水土的保护作用;也可以突出树的坚韧和英勇,这本身就是老人精神的写照,表达了作者对老人的赞誉之情。
5.课文第2段称老人为“(瘦小)老头”,显露出的是作者的惊讶;第3段称老人为“老者”,显露出的是作者对老人的尊重;第6段称老人为“山野老农”,显露出的是作者对老人的钦佩之情。
6.(1)“另一种东西”,从表层意义看,指的是老汉创造了绿洲这个奇观;从深层意义看,则是老汉坚韧顽强的质量,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造福后代的美好情怀。
(2)老人用本人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这块绿洲将永远苍翠碧绿,而老人高贵的精神质量和美好的情怀追求也像青山一般充满生机、影响广泛,会世世代代流传下去。这句话饱含了作者对这位造林英雄的感激、敬佩和祝愿。
第19课 三黑和土地
1.(1)淬 碎(2)杷 耙(3)闰 闺 (4)嬉 嘻
2.C
3.第一节:地、里 第二节:上、尝 第三节:试、适 第四节:北、碎(地、起)
第五节:溜、头 第六节:床、躺 第七节:床、上 第八节:服、露
第九节:歇、雪 第十节:唤、欢 第十一节:骂、稼 第十二节:叫、好
第十三节:伙、多 第十四节:粮、庄 第十五节:甜、欢
4.翻地耙地、瞻望重生活
翻身农民拥有土地时的喜悦、对土地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之情。
5.(1)夸张(2)比喻(3)拟人(4)比喻
分析效果示例:
(1)运用夸张的手法,突出表现了农民对土地的急切需要,珍爱与热爱。
(2)运用比喻的手法,抽象写出了土地耙好后平整与松软的特点,表现了三黑的能干与勤劳,显示出三黑对土地发自内心的热爱。
(3)运用拟人的手法,抽象地描写了麦籽儿躺在床上十分舒服,想赶快发芽的情景。表达了三黑内心的期盼与喜悦,非常鲜活灵动。
(4)运用比喻手法,把荞麦比作雪,既写出了麦地的景色之美,也表达了三黑祈盼丰收之意。
6.整首诗,诗人所用字词几乎都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甚至是常出现在农民口中的口语化词汇,通俗易懂,朴实无华。但是,经过诗人个人才华的淘洗和提炼,于质朴中显示出了诗意与艺术张力,真情实感从中自然流显露来。
例如,在第一节中,诗人用一个极通俗的比喻,再加上“连头带尾巴”这种口语化的言语,十分“接地气”。两个简单的“一……就……”一箭双雕,内容上写出了农民和旱天的鹅同样的急迫心情,方式上赋予了诗歌韵律感。
作文:学写倡议书
1.B F
2.修改处1:标题不明确,应改成《“节约用水”倡议书》。
修改处2:落款后面没有日期,需要补上日期。例如“2022年2月16日”。
3.示例:
“爱惜粮食”倡议书
同学们:
“谁知盘西餐,粒粒皆辛苦”,每一颗粮食都来之不易,从播种、耕耘到收获,再到搬上餐桌,其中凝聚着无数人的辛苦劳动。地球上还有很多贫困地区的人们因为粮食短缺而忍耐饥饿。为此,大队部倡议“爱惜粮食,从你我做起”,我们倡议大家做到以下几点:
1.在学校午餐时,做到人人“光盘举动”,不挑食,不浪费食物。
2.每位同学在家中吃饭时,量入为出,不多盛,不剩饭菜。
3.外出就餐时,吃不完的饭菜,尽量打包。
4.注重养分均衡,荤素搭配,健康饮食。
一份倡议,一份承诺,一份责任,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做到珍惜食物,节约粮食。
×中学六(5)班全体同学
×年×月×日
上一篇:道教文化:斋醮科仪·斗姥庆祝科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