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数:1406字
阅读时间:3.5分钟
学校一度被认为是非常安全的地方,但现实并非如此,近年来校园安全事故频频发生。
“校园霸凌”一度是家长们心头的一根刺,谁都不愿看到健健康康的一个孩子在学校遭到其他人的欺辱。
今天网上的一则旧事,让人毛骨悚然。
河南鹤壁一所中专学校,当事人就是本校学生,3名女生在校内将16岁的小李衣服全部扒光,施暴者轮番掌掴,甚至用脚去踩踏小李的乳房、拿筷子去猛刺小李的下体......
一幕幕惨不忍睹,3名施暴者为了彰显本人大姐大的身份,在对小李施暴的过程中还与其他人视频炫耀,她们要求小李“自扇耳光”,并且声音要让视频中的人听到。
遭到霸凌的小李被3名施暴者要挟,如果将事情告诉家长和老师,那她就会再次被殴打和辱骂,长期以来,小李不断遭到身心的摧残,又不敢告诉家长和老师,以至于到了精神失常的地步。
很难想象这是3个十几岁的未成年孩子能做出来的事情,小李母亲晓得这个事情之后一度昏厥。
对于校园暴力,很多家长深恶痛绝,在幼儿园,当看到孩子回家之后身上有牙齿印、抓痕、伤口都会非常担心,孩子在幼儿园到底发生了什么?再结合网上的一些案例,脑袋里面浮想联翩,难免会产生一种恐慌情绪。
在家里,孩子是家庭的中心,但在学校,孩子需要和人交流、需要学习与人相处。陌生的环境和人,不同的孩子,不同的性情,他们相处起来经常会发生一些小纠纷。虽然孩子被欺负了,作为家长的我们很心疼,但是这个时候孩子之间发生的纠纷和我们理解的校园霸凌是不一样的。
3-6岁左右的孩子,他们的自我意识虽然发展很快,但很多时候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看到本人喜欢的玩具,他们本人想玩,很多时候就会无意识地通过推搡、拉扯、抓人等这些行为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这是孩子的一种情绪宣泄,与有意图地去伤害别人是有很大区别的,但是我们发现了这种行为,要及时去制止和纠正孩子;对于被欺负的孩子,我们不能消极应对,因为很可能会让孩子遭到更严重的伤害。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社会顺应能力加强,孩子能否能融入幼儿园这个小社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能否能处理好同伴关系。
作为家长,很多时候,我们看到孩子被欺负,我们就能难控制本人的情绪,恨不得帮孩子打回去处理问题。这是我们爱孩子的表现,但是却不利于他们独立意识的培养。无论是欺负别人还是被欺负的孩子,我们都要及时关注并无效引导,切忌把孩子之间的矛盾过分夸大,也不要剥夺孩子独立处理问题的机会。
首先,我们要鼓励孩子表达情绪,不是让他谁打本人本人打回去,而是培养他独立处理问题的意识,让他表达本人心里真实的感受和想法。
其次,我们要教会孩子学会自我保护。我们不能时辰待在孩子身边,因而更重要的是让他学会自我保护。比如让孩子大声呵斥,对那些让本人感到不舒服的行为大胆、英勇地拒绝。同时当本人没办法处理的时候,应该及时给老师或者向大人求助,告诉孩子这不是懦弱的表现,这反而是只会的行为。
孩子被打,要鼓励他打回去吗?
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我们要判断事情的本质能否达到了伤害人的地步。每个孩子都有本人的性情,我们可以交给孩子本人处理,如果打不过可以尝试逃离,如果能打过说不定孩子会尝试自动反击。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足够的勇气挺身对抗,有的孩子因为本人害怕没有做到,他们反而觉得本人很羞愧,觉得本人是失败者。
相较于思考孩子要不要还回去,不如给孩子充分的勇气和鼓励,让他们大胆表达本人的想法,同时教会孩子保护本人,尊重他人,相信他们会用比还手或不还手之外更好的方式来处理问题。
-END-
上一篇:河南男子与妻吵架,气不过连喝两次农药,妻:不过了,离婚吧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