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思维(22)垂象
01
什么象才能入圣人的法眼
从象语词意义的区分还可以看出,自然之象显现出阴阳消长吉凶之兆,圣人洞见并且要揭示其奥妙,于是就立象来示意,用象来告知人们,所以卦象的建构包含三个基本环节:垂象;象之;象告。
垂象就是所谓变化见矣,变化是怎样显示的呢?天下雨地面湿,天打雷耳听见,眼见耳闻没什么稀奇的,得有一个更一般的显示方式,变化通过天上的象和地上的形来显现。既然是象和形,为什么只选择象来表征变化呢?如果把象放到一个更大的比较系里看看,会有所启发。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
法象莫大乎天地;
以制器者尚其象;
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法。
以上引语皆出于周易系辞。在这些语境中,象与形、法、器并举,容易分辨它们的差别。形的最大特点在于视觉直接可见;器则更是具有固定的物质形体;法有二义,模范和仿效。这四个字由实到虚依次为:器、形、法、象。越来越虚,象必须遵照虚化准绳,象之虚正好合宜于表现变化之周流六虚。
老子说“大象无形”,象,无具体之形,比如西医的脏象,五脏隐而不见,现在借助高科技或许看得见五脏了,而脏象则未必可见。又比如,乾-天-健;坤-地-顺。天,为乾之象,不是指浩浩苍天,而是指君子以自强不息之“健”;地为坤之象,也不是指茫茫大地,而是指君子以厚德载物之“顺”。所以,象,不能坐实了去理解,要着眼于虚。这是象以尽意的要诀。
坐实了的东西难以表现变化,用一个虚灵的象更适合表现变化,把变化融于象则是易的表达式。圣人从那么多汉字中挑选了一个象字来表示变化,仅仅是用普通的象表示普通的变化,这远远不够,圣人心目中真正的象,需要承担一项根本的使命: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唯有能显现吉凶的象才能入得圣人的法眼!
02
垂象→象之→象告
《周易·系辞上》一开头短短几句话就把天垂象、设易卦、见吉凶的思想方法和工作原理讲清楚了。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天在上地在下,这是自然现象;天为尊地为卑,这是天垂之象。根据天垂之象的昭示,乾卦和坤卦就随之产生了。于是天地次序构成。
首先是世间万物各得其所:“卑高以陈,贵贱位矣。”乾为天为上为贵,坤为地为下为贱,这样的陈列排位就确定了。
正因为高贵卑贱已判,所以,“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代表中国思想很重要的“类”观念在这里有清晰的表达。方,并船也,象形两条船靠在一起。同类项合并,所以叫做方以类聚,类同则聚,类异则分,所以叫做物以群分,聚分有据,吉凶生矣。
折纸 江备
其次是事态性质可以把握:“动静有常,刚柔断矣。”这就使得天地间万事万物动静有了常规,刚柔可以断定了。
正因为动静刚柔已断,所以“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这几句话精要地把垂象→象之→象告这个过程讲明白了。这段话的论述沿着两条线索展开,一条是:卑高以陈,贵贱位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这是着眼于事物的结构。另一条是:动静有常,刚柔断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这是着眼于事物的功能。结构与功能协调一致。
天垂象,自然展示的象好比幕布一样挂在天上,这个自然之象,被赋予了重要的功能,会把吉凶变化的消息显显露来。此时的象叫做天象,天象已超越普通物象,成为一种笼统,天上日月明暗盈亏之象示人以吉凶,圣人才要“象之”。这个“之”,是天所垂的象,象之首先是“以之为象”,把显露吉凶变化的象才看作象。其次,象者像也,圣人要模仿这个象。拿什么来模仿这种象呢?象之的第三层含义是,以象拟象,这又是怎样的过程?
03
立象尽意三部曲
同一句话在周易系辞里反复出现两次,应该是特别重要的:“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zé,深奥,玄妙),而拟诸其描述,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这是通过描绘象的来路以说明象是什么,这个来路所展现的思维过程很重要,有两个节点。
一是,象的内涵是什么?不妨比较一下: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常人无以见天下之赜。“有以”说明圣人凭仗一双慧眼才发现了天下之赜,而常人“无以”知晓,怎样办?所以圣人要把它模仿出来,用什么办法去模仿呢?拟诸其描述,模仿出它的形状容貌,让它像常人能看见的东西一样,也就是把天下之赜用合适的形状容貌表达出来,怎样才是合适的呢?
古文宜的两种写法
于是二,象其物宜。宜,于省吾解甲骨文,横以间隔为二房,置半体于其上,合二房以为全牲。房,俎,祭器。宜字的要领是:两个极其相像的东西合到一起。圣人要借一个极其相像的东西来传递天下之赜,这个用来传递的东西叫做象,这种传递的方法叫做像,所谓象像合一,因为两者是同一件事的两个方面。
用象来像天下之赜,叫做立象尽意。如此则:天下之赜(发端)→象其物宜(方法)→立象尽意(目的),这个三部曲是象思维的本质。凡用汉语研究中国思想,都离不开这个范式。这个用来尽意的象,是一个富有意味功能的象。这个象非同小可,整部易经,第一个是化字,第二个就是象字(易者,象也)。
笼统地谈论象当然还不够,这个象还得有更具体的形状。“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圣人用了那么多办法,开始制造八卦。
八卦正是圣人创造的象,用来描摹天垂之象,也就是说,所谓“象之”,圣人是用象的方法来模仿自然变化的象。很明显两个象是不同的,一个是圣人创造之象,是卦象,一个是天所垂之象,是显现吉凶的自然之象。
那么,八卦又是如何创造出来的?
为您链接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