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了曹文轩《根鸟》的第一章菊坡,这是以十四的根鸟的故乡命名的一个章节。故事的开篇设置悬念,引人入胜,越读越着迷。最吸引我的是这个故事情节的回旋曲折,天真的少年根鸟在一次打猎时,猎取到一只洁白的鹰,这只鹰却是一只“信使”,传递出一个叫紫烟的女孩坠入峡谷且急需救助,这成了根鸟追随的目标,一次次地寻找,一次次地失望,但这个信息,这个女孩反复出现在他的梦中,促使他深信紫烟现在存在危险,必须马上救助。故事这下去也就围绕着他怎样去寻找紫烟开展。我也产生疑虑,曹文轩在第一章中反复强调根鸟的梦。我记得有一位心理学家说过:梦是人们对生活的再现。正是因为根鸟经历了看到时喜欢鹰,到因鹰赶走了他的猎物兔而生鹰的气,再到最初无可奈何地猎鹰这件事,最初发现鹰腿上的信息,因而这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在他的脑海中刻下了很深的烙痕,也使他把这个经历刻进脑海,而且这个经历是凄惨的,暂时不能实现的,因而白天不能实现的事情,对于一个14岁的孩子来说,梦才是最好的实现方式。作者几次提到根鸟梦到大峡谷,梦到紫烟,这种设计有理有据。在生活,不论是成年人或者是儿童,对于白天经历的不易实现的事情,晚上也会出现在我们的梦里,不论结果成与否,而这件事已加深了我们的印象。也许最近也要去读读佛罗伊德的《梦的解析》啦,可能从中会寻觅到一定的答案。第二是曹文轩设置人物姓名,我觉得特别风趣,根鸟,这是因为他遇到了这只鹰,因而因为鹰而让这个少年不停地寻找,不断跟着这只鹰呢,因而可以称之为“跟鸟”,但主人公在菊坡长大,他对故乡是非常有感情的,因而“根”比“跟”更能突出主人公对本身家乡的那份情,即便本身再出去寻找紫烟,也不会忘根的,也会回家照顾对他百依百顺的父亲;另外就是紫烟这个名字,我的理解是她就像一缕紫色的烟雾,美丽虚无,特别是一阵大风吹过,这紫烟一定是烟消云散,因而这个人物也是一个虚构的抽象,只能成为根鸟梦中可以见到的人物,但反过来说对于一个美丽的抽象,我们对此会怀有更多的向往,即便得不到也要想办法追随,甚至作为一生的梦想。俗语说“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往往也是这样,越是得不到的越是要去寻找的,追求的,紫烟也是根鸟用无限的时间寻找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