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师文静
7月15日,第十三届“读者大会”在第30届全国图书买卖博览会举办,通过主题演讲、名家访谈、经典诵读等表现方式,呈现新时代全民阅读、书香社会建设的新特点、新气象。本届“读者大会”邀请北大教授、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曹文轩,畅谈儿童文学创作与阅读。
在获得国际安徒生奖之后,曹文轩不断保持旺盛的创作,并开启“曹文轩新小说”创作。在活动现场,曹文轩首先谈到的问题是,他每年出多部儿童文学作品,但他其实“写得并不多”。曹文轩说,他可能是中国作家里面产量比较高的,但要说明的是中国作家创作的量其实并不大。他说,本人去年出版了“侠鸟传奇”系列图书等多部长篇,但有两部其实是前年写的,只是在去年出版。
“有人在我家里,说我作品产量高,我说你回过头去看看我的书柜,看看巴尔扎克写了多少卷作品,我写的有他多吗,可是我活的岁数已经超过巴尔扎克十多年了。再看高尔基的文集,去看看有多少,我们好意思说我们写的多吗,真的不多。而且你别忘了,他们当年是用什么笔写的,是用鹅毛笔写的,而我们现在的电脑运转速度又那么快。”
曹文轩说,他去年几部长篇加今年几部长篇,根本没有什么了不起,陀思妥耶现实,千万不要认为我们写得多,我们写的根本不多。”
这两年,曹文轩推出有别于《草房子》的《寻找一只鸟》《草鞋湾》等新小说作品,对于这类新小说创作,他也谈了本人的想法。曹文轩说,写这套书,是因为他感觉到,本人的生活领域已经大大地拓宽了,已非常辽阔了,不能再把本人的视野仅仅落实一个叫“草房子”的地方。
“大家看了我的晚期的作品都晓得,故事发生地点叫油麻地,但是我现在所有的书,已离开油麻地了。我已离开油麻地那么多年了,已经历了太多复杂的、艰难的人生,看到了远远超过油麻地的画面,作家为什么不去新的创作呢。”
曹文轩称,作家非常容易被风格化,如果作品不断就一个风格,就慢慢地把本人“圈死了”。“我不光是作家,还是文学的研究者。我发现作家里有两类人,一类是是大家,一类是名家。大家的生活领域非常广泛,像巴尔扎克、托尔斯泰这些人,至多能偶写一个大巴黎、写一座伦敦城,场面很大。而名家很容易被风格化,被限制到一个比较小的生活领域里面。”
在《没有街道的城市》中,曹文轩写道:“写作就是在为本人的精神世界造房子”,但他后来渐渐地意识到,他是在为本人造房子,也是在为孩子造房子。曹文轩说,他确实把文学看成一座屋子,这座屋子有各种各样的含义,比如庇护我们,不让我们遭到要挟,为我们提供温暖的场地,意义非常的多。“我觉得,作家差不多就是一个造房子的人,为那些孩子造一座座房子。如果我们把六本书说成六座房子,我想也不是问题。”
在活动现场,曹文轩还朗读了《火印》中的一段文字,他说本人非常提倡朗读,因为朗读可以感遭到声音的力量。曹文轩告诉观众,有一年他去深圳一所小学校,学校安排孩子们朗读他的作品,在一个小男孩的朗读声中,他的眼泪禁不住地往下流,那个作品是他本人写的,写的时候并没有那样的感情流露,但那个孩子的朗读让他控制不住本人的眼泪,感遭到了另一种力量,那一刻他感遭到声音的力量,成为一个提倡朗读的写作者。
找记者、求报道、求协助,各大使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