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中国儿童文学史》:古代儿童读物的两大部类

树枣文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中国儿童文学史》的第一章向我们讲述了中国儿童文学史前脚印的第一部分,也是最基础,对后面的儿童文学影响较为深远的部分,那就是以童谣、儿歌、神话、传说和民间童话为代表的民间文学。

这个民间文学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统治阶级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刻意创作,却被儿童所喜爱的文学,是一种无意识的儿童文学。

但是在接下来的这一章节,我们要的是归属于古代儿童的文学读物,这些读物或是成人为儿童特意创作的启蒙教育读物,或是为成人创作却同样为儿童喜爱的文学作品。

以下是这一章节的梳理总结:

古代儿童文学读物的两大部类

1、带启蒙读物中的文学读物

2、儿童占为己有的古典文学作品

古代启蒙读物的历史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周秦至隋唐,识字为主,兼品德教育

最早识字课本——汉代史游《急就篇》

第二阶段:宋至清中叶,从综合读物向分类专写发展

代表作《三字经》《千字文》《幼学琼林》等

第三阶段:清中叶至民国初年 识字+文学性蒙学教材

1522年,明代出现插图本《日记故事》,是世界上第一本有插图的儿童书籍。

1658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编写儿童插图读物《世界图解》

儿童占为己有的古典文学作品

明代吴承恩《西游记》、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三国演义》、《封神演义》、《说岳全传》、《济公传》、《镜花缘》等

推荐书目:

《聊斋志异》 中华书局出版 全4册

已经在很长一段时间,这些启蒙读物为社会所忽视,也曾被人们隔离在儿童读物之外。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当下被我们称之为“国学”的儿童读物正重新焕发出新的光彩和生命力。

每天送孩子上学,刚到学校门口,就能听到校园广播里传来的朗朗诵读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带着儿幼稚气口吻的朗朗书声,好像是一首悠扬动听的歌声,在倾听的同时还能得到一种美的享受。

《百家姓》到《千字文》,这一本又一本的国学经典,又重新回到了儿童的世界,也许这就是历史的积淀在新世纪重新分发的光芒吧。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