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新学期,语文教师教学计划里纳入了《和大人一起读》这个栏目。
据普通高中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解释:《和大人一起读》的大人指父母、老师或其他家庭成员与亲友,这将意味着课堂教学会渐渐延伸到家庭,引导家长少看电视、少聊微信,多和孩子一起读书,家校携手共同营建语文学习的良好氛围。
那么如何通过亲子共读来培养孩子阅读的兴味?又有哪些亲子共读的好方法?
亲子共读不只是简单的读
开学第一个月,记者走访北京各小学时了解到,对于新教材添加的《和大人一起读》板块,不少学校语文教研组在假期就组织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课,北京小学一年级语文教研组长朱玥告诉记者,《和大人一起读》这个板块的设计,不只是简单的读,而是一个可以让身边大人参与阅读的无效平台,便于亲子阅读互动的同时还有助于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更重要的是提高语文听、说、读的能力。家长一定要鼓励和肯定孩子英勇地读,英勇地讲,英勇地表达,让孩子在和家长的阅读中愈加自信,这对于步入一年级的小同学是十分重要的。
另外,黄城根小学语文兼国学教师张昊提出,教材强调亲子阅读的重要性,也提示家长需要做出以下思考:和孩子读书之前要传达什么内容和思想?培养孩子什么习惯?提高孩子什么能力?只要家长的目的清晰了,阅读起来才会无效。
名师支招
培养孩子阅读兴味从讲好故事开始
朱玥(北京小学一年级语文教研组长)
一年级小同学刚入学识字不多,首先,建议家长先把故事读给孩子听,讲的时候要让孩子一起看书,要按照文中所写一字一句地读给孩子听,这样可以提高他们在阅读中的识字量,一二年级是孩子识字意识和识字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要注重,且当家长认真地将文字读给孩子听时,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一种认真的学习态度。
然后,要让孩子读给家长听。有些孩子只情愿听不情愿讲,多半是来源于孩子不认识字的缘由。没关系,一年级小朋友讲的时候,要求不要太高,他们既可以根据文字讲,也可以借助插图讲,只需把故事讲完整,故事的大致内容不错就可以了。另外,每一个《和大人一起读》的故事,都配有插图,在文字阅读之后,家长可以鼓励孩子从插图当中去寻找文字当中没有的内容,继续丰富故事情节,丰富孩子的言语积累。
最初,和孩子一起讨论故事带给我们的道理或是启迪,我们从中可洞察到孩子的内心世界,引导孩子愈加积极阳光地看待事物。在与孩子讨论的过程当中,不断引发孩子的思考愈加深入,愈加全面,让孩子的思维在阅读后活跃起来。
五种方法实现亲子高效共读
张昊(北京市西城区黄城根小学教育集团语文教师、国学教师)
第一,福尔摩斯法。顾名思义就是引导孩子根据内容进行推测,这种方式还可以提高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比如,家长可以引导孩子通过观察书籍封面或者观察文章的插图,去猜测故事的大概内容。家长还可以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像说评书一样,到某一情节,突然停下来,问问孩子,故事会如何发展,并试着说一说理由。
第二,活动拓展法。家长与学生通过表演、绘画、手工、游戏、音乐等方式,呈现出共读的内容,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这种方式一般运用于亲子共读后,比如学习完《赠汪伦》,家长可以根据内容的踏歌,自编“踢踏舞”(通过一字一踏,两字一踏或其他方式变化踢踏速度)。再如学习完《春晓》,家长可以与学生合作创作一幅画等等。
第三,分饰角色法。即在亲子共读时选择通过控制语调、语速、轻重音、长短音等发音,一人饰演一个或多个角色。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孩子的言语感受力和朗诵水平。
第四,奖励选择法。即在一定的限制范围内,把购书选择权或读书选择权转移到学生手中。比如家长可以依据学生今天的表现,让学生在您规定的几个内容中进行自主选择。这种方法可以达到规范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目的。
第五,重名摆书法。重名的意思是,学生根据本人的阅读体验,给书籍重新命名。摆书的意思是,家长把孩子读过的书摆放在一个固定位置。通过这种直观的方式呈现学生本人读书感受和数量,这可以提高孩子独立阅读的自信和自豪感。
一年级阅读书目
必读(绘本类)
1、《猜猜我有多爱你》
2、《逃家小兔》
3、《我爱我爸爸》
4、《红鞋子》
5、《爷爷一定有办法》
6、《安徒生童话选》
7、《格林童话选》
8、《我想温暖这棵树》
9、《三字经》晨诵用
10、《小猪唏哩呼噜》
选读(课外书)
1、《王一梅童话系列》
2、《晚上的浩浩荡荡童话》
3、《可爱的鼠小弟》
4、《丁丁历险记》
5、《了不起的狐狸爸爸》
6、《小精灵的秋天》
7、《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
8、《兔子坡》
9、《稻草人》
10、《一年级的小豆豆》
文:本报记者 张莹
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现教君
上一篇:我对阅读的思考——共读读后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