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上海市作协的消息,著名作家叶永烈于2020年5月15日上午在长海医院去世,享年80岁。
叶永烈曾用过萧通、久远、叶杨、、叶艇等笔名,是很多人心中最爱的作者之一。写儿童文学的时候他会尽量贴近孩子们的内心世界,还被叫作"小灵通之父"。
在60、70后的记忆里,叶永烈是风靡一时的儿童文学作家、科普科幻作家,在80后、90后眼里,他是历史学家、传记小说家。这位11岁开始就发表作品的作家,一生笔耕不辍,留下
有人评价,这样的作家,以后恐怕很难再出现了。
来看看他的写作履历——
叶永烈11岁发表作品,20岁就成为《十万个为什么》的次要作者,21岁写出《小灵通漫游未来》,之后从事科普创作。1976年春,时任上海电影制片厂编剧的叶永烈发表科幻小说《石油蛋白》。
1981年,叶永烈任导演的电影《红绿灯下》获第三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科教片奖。1983年之后,叶永烈开始由科普和科幻作品创作转向纪实文学的创作。2015年开始,叶永烈从纪实文学转向长篇都市小说的创作,经过三年努力,完成135万字的“上海三部曲”。
在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生涯中,叶永烈建立了完善的个人创作档案,各种文稿、书信、照片、采访录音、笔记,作品剪报、评论、样书等均分类保存。叶永烈长期从事中国当代严重政治题材纪实文学的创作,积累了大量的档案和口述历史材料,构成了相当规模的“叶永烈创作档案”,成为中国当代历史研究的一批原始文献。
据统计,截至2018年1月,叶永烈已经出版超过3500万字作品。生前,他曾对本人的创作做过一次数字总结:“前段时间我整理了我的科普作品,叫作《叶永烈科普全集》,有28卷,1400万字;我的纪实文学作品是1500万字;还有行走文学,《叶永烈看世界》21本,现在已经全部出版,500万字。”
父亲是浙江温州一家银行的行长
写作和阅读得益于有古文功底的父亲影响
有人称叶永烈是“沪中奇人”,在大家眼里,叶永烈是上海作家。其实,他出生、成长于温州,是我们浙江温州籍作家。
叶永烈,1940年出生于浙江温州。他生前曾自述过本人的家庭情况。“父亲有古文根底。那时候,父亲是银行行长、钱庄总经理,每天开门营业前,他要给员工讲解《古文观止》,所以买了很多本《古文观止》,员工人手一册。我也跟着学《古文观止》。我考上北京大学时,从家中带走的两部书,一是《古文观止》,二是《饮冰室文集》。迄今这两部书仍在我的书架上。”
叶永烈后来的写作广度,很大深度得益于他小时候阅读的庞杂以及父亲对他的读书影响。“父亲那几书橱的书,让我看光了,我便到学校图书室、少年之家去借。上中学时,我向温州市图书馆等申请借书证。于是我手中有好几个借书证。那时,温州市文化馆图书室在市中心中山公园里,还不算远。从我家到九山湖畔的温州市图书馆,路上来回要走一小时。然而,那里的书却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使我不住地往那里跑,借回心爱的书。至今,我仍保存着“温州市图书馆读者证”、“温州市文化馆图书室借书证”、“少年之家出入证”。其中,那张“温州市文化馆图书室借书证”上有借书记录,从1956年7月31日至8月29日暑假期间,我共去该馆借书15次,差不多两天去借一次!”
最知名的《十万个为什么》
从1961年的第一版到今天的第六版
叶永烈是唯逐个位参与每个版本编写的作者
叶永烈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他与《十万个为什么》结缘正是始于“化学”。天地出版社出炉的《历史在这里沉思》一书中,叶永烈透露了本人“为《十万个为什么》挑大梁”的故事。
“我的侥幸还不只在于第一本书《碳的一家》顺利、迅速出版,而且还因而成了《十万个为什么》的次要作者。真是机缘凑巧,由于《碳的一家》文笔活泼,我竟然因而被少年儿童出版社看中了! 当时,曹燕芳正在编《十万个为什么》化学分册。也就是说,我的第一本书《碳的一家》的责任编辑,同时也是《十万个为什么》的责任编辑。她看中了我,邀请我参加写作《十万个为什么》——这就是远在北京的我参加上海《十万个为什么》写作的缘由。”当时,叶永烈就读于北京大学化学系,读书时就开始用文学方式去描述化学,发表了一些跟化学有关的科普小文章。这些文章后来以《碳的一家》出版,也正是因为这本书,他被《十万个为什么》编辑看中。
20多岁的叶永烈也成为第一版《十万个为什么》写得最多的一个作者——初版最后出5卷,共971个“为什么”,他写了300多个。叶永烈那时拿到的稿费是1600多元,算得上是一笔巨款了。后来有个段子,1962年叶永烈去提亲,上门送的礼物就是一套《十万个为什么》。
如今,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中依然有叶永烈的名字。从1961年的第一版到今天的第六版,叶永烈是唯逐个位参与每个版本编写的作者。
《小灵通漫游未来》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他是一代人科幻梦的启蒙者
刘慈欣称也是读着叶永烈的科幻作品长大
真正稳固叶永烈在当时孩子心目中的位置,要属《小灵通漫游未来》。如果说叶永烈参与写作的《十万个为什么》是许多孩子的科学启蒙,那么《小灵通漫游未来》则打开了那个年代孩子对未来生活的畅想,同时具有科学与文学启蒙的双重意义。书中写的许多事情,比如器官更换、蔬菜杂交、动感电影等,在今天读来都是平常事,但在当时的孩子,读起来可是心潮磅礴、对未来充满无限向往与期盼,打开一个新世界。
叶永烈去世的消息一出,很多网友纷纷表示痛心,本人就是看着叶老先生的书长大的,一段童年记忆的消逝。科幻爱好者和科幻小说家感慨,本人爱上科幻,就是因为小时候读叶永烈的书,爱上了科幻。可以说,他是一代人心中科幻梦的启蒙者。
《科幻世界》副总编姚海军就用了一句“大师远去,正在合上一个时代”沉痛悼念。“叶先生的《小灵通漫游未来》影响了整整一代人,也是我的科幻启蒙读物之一。他不只是1980年代的超级畅销科幻小说家,他的科普读物也风靡全国。”姚海军说。
刘慈欣的科幻风格虽然和叶永烈截然不同,但他透露,本人也是读着叶永烈的作品长大的。“叶永烈是1980年代中国科幻繁荣时期中最具代表性、也是最重要的作家。由于叶永烈毕业于北大化学系,他的作品在科学和逻辑上十分严谨,同时,故事的可读性强,情节吸引人,为中国科幻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刘慈欣评价。
叶永烈家的书房是一座游泳池
取名为“沉思斋”
叶永烈爱读书、爱写书,也爱藏书。
作家的书房中,叶永烈家的书房算是最“另类”的,因为大家都晓得,他家的书房是一座游泳池。
在顶楼,天蓝色瓷砖,白漆铁制扶梯,你可以以最标准的入池姿态潜入书房。
三十多平方米的游泳池,地方一字排开十二个书柜,三面依次摆放十七个书柜——二十九个书柜,在泳池里排成了一个“山”字。
这个用私家游泳池改建的书房,珍藏了5万册图书。叶永烈在他的书房为梁实秋编选情书,甚至热爱珍藏奇特的盗版书和冒名伪书。
他的藏书规模庞大,是因为他作为纪实文学作家,珍藏了在采访中得到的大批珍贵档案,大量的名人书信,上千盘已经成为“绝响”的采访录音带,还保存了十几万张他本人拍摄的照片。正因为这样,他把本人的书房取名为“沉思斋”,即“历史在这里沉思”。
图片来源网络
上一篇:书单 | 爱心树科普类童书TOP20,孩子长见识就看这些书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