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写书出版指南第十九弹:儿童文学的创作应该留意哪些问题?(上)

树枣文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在我日常收到的投稿材料中,我发现很多的作者是选择去写儿童文学的,在看稿的过程中也发现了很多的问题,比如说,儿童文学作品和普通文学作品的界限不明、认为儿童文学就是故事配角是孩子的文学作品、内容主题太过深沉、成人化等等。

那今天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儿童文学的策划和创作中需要留意的一些问题。因为内容比较多,我会分为两个视频给大家分享哦,大家可以先关注账号再看,避免错过下期内容~

首先我们需要留意的就是视角。

儿童文学区别于其他的文学作品,我们的读者群体是儿童。那么儿童由于他们认知水平无限,这类作品中就一定要留意,千万不要以成年人的视角“站着”来创作,而是要贴近孩子们世界“蹲下”来创作。

这是什么意思呢?站着来创作,视角太高,孩子们看不懂。比如一些写爱恨情仇,写步步为营,孩子们还没有到达那个阶段,所以无法理解作品到底想要表达什么样的含义。

比如以前我审稿的时候看到一个作者的选题,是讲一只小狼如何通过努力奋斗最终打败了入侵者,成为了本人族群的头狼。

虽然看起来整个选题的主题很好,讲努力、讲奋斗、讲团结、讲友谊。但是在这之中,有大量的情节涉及了什么离间、背叛、勾心斗角,一只狼气急败坏一口咬断另一只狼的脖子,血溅得老高。

这样的情节,一方面孩子们看不懂这些离间计,另一方面,这些血腥的内容孩子们看了之后在心理上也会很难接受。

所以我们需要蹲下来去进行创作,去发现孩子们对哪些事物比较感兴味,比较关注,比如小动物,有很多儿童文学的作品都是动物拟人化来进行创作的,一方面满足孩子们对动物的猎奇心和想象力,另一方面也给孩子们带来故事的乐趣。例如经典儿童文学作品刘易斯的《纳尼亚传奇》。

我们一定要留意,儿童文学需要以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为基础来进行创作,不要脱离儿童的心理。就像之前我们讲到过的历史小说,让大家不要脱离人物在其时代受当下社会经济文化等环境影响的心理特点,那我们的儿童文学也不能脱离儿童的心理特点。

大家可以多去看看关于儿童心理类的书籍,比如说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儿童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儿童心理学手册》等等,这类书籍对我们在创作儿童文学过程中对儿童的视角和心理的把握都是有很大协助的。

孩子们的思维都是天马行空的,没有遭到太多的社会、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影响,对外界的认知和本身的人格也是在逐渐的健全。因而,儿童文学作品除去视角之外,我们还需要留意的一点就是教育性。

一个好的儿童文学作品是需要文学性和教育性兼具的。文学性我们下一期视频再说,我们先谈教育性。

之前在跟一个作者朋友打磨选题的时候,我跟他讲过,儿童文学应该是给孩子们带来天马行空、奇异世界的同时,也给孩子们带来一些正面的引导和教育。

那么我们需要给孩子们带来哪些引导和教育呢?比如说品德教育、认知教育。教会孩子懂得分享、明辨是非善恶、明白什么是爱、明白什么是友谊、什么是亲情、什么是坚持和勇气等等。

所以在确定完视角之后,策划选题时,我们还需要提前想清楚,我们这个选题需要给孩子们带来哪些影响,可以教会孩子们一些什么道理。

通常都是通过作品中的一些小细节、小人物(动物)、小冲突、小冒险来潜移默化的带给孩子影响。内容切忌说教式,不要让孩子们感觉有上思想品德课的味道。

好啦,关于这期的问题我就分享到这里,下一期的文章,我会继续跟大家分享儿童文学需要留意的另外两个问题?欢迎大家关注我的账号,那我们下期再见啦~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