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燕文学月刊
父亲的书
文/邵丁
文章来源:《海燕》2020年第7期
现在,只要在父亲的藏书里才能感遭到父亲的气味,因为这些泛黄的书伴随了他一辈子。
上世纪50年代,我们家住劳动公园西侧的松山街,在左邻右舍几十户人家中,父亲的书房是独一有点规模的,那时,父亲正在编辑着一本名为《海燕》的文学杂志。
父亲的书房很宽敞,落地窗旁边,一张俄罗斯风格的矩形餐台用来当书桌,台面宽阔。东侧的栗色大书柜逼近天棚,四扇硕大磨花玻璃拉门里庋藏了各种书籍,望之俨然。沿墙还摆着几处日式书架,有敞开的,也有平插门的,我记忆中,也都是装了满满的书。
大连文化工作领导者、新中国大连文学奠基人邵默夏先生
父亲的藏书都是一本一本精心挑选来的,每一本的扉页上都会认真地署上名字,并记下购买的时间和地点,偶尔,也会记下当天发生的重要事情。40年代父亲在旅顺办地下党报纸,书上的签名不断是“谷汀”;50年代初他在新华社工作时,签名才改为“邵默夏”。
泛黄的、充溢醇香的书页中,有旧式钢笔的签痕和用烟纸卷起的书签,依稀若见父亲吸着烟,孜孜夜读的影子。冥冥中,仿佛找寻到父亲给渴望写作的大纺工人们细心讲授文学之秘籍;抚摸到父亲创作戏剧、散文以及编辑《海燕》杂志之沃壤;感知到父亲从抗战士兵到记者,到立志创作、成为作家、编辑和大连地区新文化工作组织者的心路历程。
作为文联主任和杂志主编,父亲很少有时间管我们,常常工作到深夜。杂陈的书籍、摆满稿纸的大书台、欧式铸铁雕塑的台灯下盛满烟蒂的灰瓷烟缸,是晚上父亲书房的定格画面。他上班时,书房的门照例是紧锁的。小时候,父亲的书房对我充满了奥秘感。
父亲并没有特意让我们读什么书,我们也很少去翻父亲的书。记忆中,开始只有《儿童诗歌选》和苏联小说《谢万湖边》,五年级时,多了《中华活页文选》和《古代散文选》。记忆里,那时看的书,大部分是从鲁迅公园中的少年儿童图书馆借来的。
说来奇怪,父亲越是不让我们接近他的书,反到越是受到一种强烈的引诱。记得五年级一个夏日午后,趁着父亲不在家,我顺着二楼屋顶的斜瓦,爬到了父亲书房东面的圆型窗外,通过窗缝用小锯条打开了两头小方窗的挂钩,小心翼翼地钻了进去。
父亲的书多以文学为主,《稼轩词编年笺注》《人境庐诗草笺注》《鲍参军集注》《剪灯新话》《元曲选》等古典文学占了大半柜子。其中,汉魏六朝的散文最多,《说苑》《搜神集》等印象略深。
《神曲》《堂吉诃德》《猎人日记》《易卜生戏剧集》等外国文学也分列其中,以苏联作家作品为多。中国当代作家鲁迅、茅盾、巴金、老舍、孙犁、杨朔、秦牧的小说和散文,以及周信芳、盖叫天、侯宝林、李润杰的戏剧、曲艺、民谣和地方戏曲,古今中外,百卉杂陈。
《初刻拍案惊奇》《唐宋传奇》是最先吸引我的书,后来渐渐喜欢上枚乘、宋玉诸人的汉赋,晏殊、秦观诸人的宋词和清人许梿的《六朝文絜》等古典文学。“御风蓬叶,汎彼无垠”,踞坐在充溢着书香的地板上,少年的我,如登高山,如入宝藏。
父亲的书,都呵护得很好。看过的书都像新的一样,没有任何折角和污秽。那时候,我细心地记着每本书的位置,小心翻阅,小心放回,生怕父亲发现我越窗读书的秘密。
不久,风暴来了,文联是最早遭到冲击的单位,混乱中,父亲也忧心着他的藏书。那个时候,除了毛主席和鲁迅的书,几乎所有书都被贬以“封、资、修”。红卫兵四处以革命的名义焚书,人们纷纷毁书避祸。
父亲13岁参加革命,他怎样也不相信这些承载人类文明、启迪人类心灵的书是罪恶的。夜里,父亲卸下书柜门,在书丛中痛苦地翻检,内心挣扎着往返于二楼书房与地下室锅炉间。书被拎出去又捧回来,踟躇反侧,竟然彻夜未寐……那些悲催的日子里,母亲无法把成捆的《世界文学》杂志卖给了收废品的人,父亲后来晓得了,痛苦地指摘:“那是我12年来一本一本积起来的心血啊!”绝望得像得到了一个孩子。
不久,父亲被造反派抓了去,关在海运学院。直到我下乡,父亲也没有回过家。
为了保住父亲的书,我想尽了各种或老练或智慧的办法,也许是苍天冥冥中的护佑,红卫兵并没有照例来抄家,父亲的书籍侥幸完整地保存下来。这期间,学校已经停课,我一个人躲进了父亲的书房,尽情地阅读。那个年月,父亲的书给了我少年时代最大的求知愉悦。
1968年,只读了初中一年级的我随学校下乡到岫岩大河南村,装衣物的樟木箱子里,3/4的空间塞满了父亲的书。记得有一本胡云翼选注的《宋词选》,是我最喜欢的。侥幸的是,青年点有一个通晓诗词的高三学生高作石大哥,指点我领悟了平仄、格律和意境。依着这本《宋词选》,在烟雨微蒙的哨子河畔,我试着用本人青涩的感受来作《浣溪沙》和《鹧鸪天》。
几年后这本书还给父亲,生命中总觉得缺少了点什么。90年代末,我在巴黎的中文书店遇到了一册同版本的《宋词选》,咬牙用65法郎买下。因为这本书里充满着我少年时期个人情感的特别记忆。
两年后,父亲带着全家也下乡了,去的是偏僻的庄河步云山。解放大卡车装的搬家行李中,生活用品很少,除了大书柜外,大半车是报纸捆的大小包裹,那是父亲的藏书。半年后,我也从岫岩青年点回到父母身边。三年劫后余生,全家重新团聚在步云山下这个美丽的村庄。
在乡下安定的日子里,父母的心情渐渐转好。父亲在清新、温暖的茅草房里,久别重逢似的展开了这些包裹,带着我们将书籍按类别整理上架。这是我和妹妹可以与父亲共享藏书的美好时光。
犹记得,那个大书柜的玻璃门被帮忙搬家的乡亲踏碎了,只能糊上报纸遮挡。晨夕往复,步云山间茅屋土炕和柴灶的熏陶中,父亲的藏书中也蕴染了一种柴草烟火气,书籍的颜色也在泛黄中显得古厚质朴。
步云山的乡亲们被父亲的海量藏书而惊叹,也是在同父亲的交谈中,他们晓得了从未听过的事情。父亲在与他们平实的交往中,油然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几年后,父亲有了《天涯何处无芳草》《无声的朋友》《捉放虎》《步云山夜话》等文学作品的问世。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我喜欢去蹲图书馆,去逛书店。但是那个时候,书店里买的书真是少得可怜。70年代,我特地在学校加入宣传组,因为宣传组管理阅览室,更重要的是,可以借阅学校锁在保险柜里的一大堆内部书,这些书是那个时候的奢侈品。我印象里读过赫胥黎的《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和黑格尔的《小逻辑》。
慢慢地,我积累起一些属于本人的书,也在封面写上本人的名字、购买时间和地点,也让读过的书保持着新书的容貌。
70年代中期,我在电力局搞话剧创作,为了找到一本本人需要的书,东奔西跑,苦苦寻觅而不得,渐渐明白父亲的藏书不肯轻易外借的缘故。更甚者,当借返的书表面泐损不堪,爱书人更是一种难以名状的心痛,个中味道也许他人是无法理解的。
父亲暮年的时候,依然恪守着他的藏书管理风格,会提示你什么时候拿走了他的哪本书。不测的是,他开始送他的藏书给我们,十几年前,父亲把一函十册民国版的线装书《史记》送给了我,这是他1949年在琉璃厂的旧书摊儿买的,他认真地说,原先的主人是个真正的读书人,你看看《本纪》两册的扉页上用毛笔详细标着“五帝、夏禹、高祖、孝武帝”的年份签注……
后来,他开始精心挑选,不断地为我们买书。这些年他最喜欢去的地方,是二七广场的文海图书市场。那里边有一间旧书摊,是他最喜欢光顾的地方。父亲在那里买了一本沈起炜编的《中国历史大事年表》,在扉页上给我写了长长的一段话:“赠给儿子。我有一本相同的书,十几年来对我学习历史很有协助。我们不是专门研究中国历史,而为今天的生活和工作,又不得不懂中国历史。这本书如一个小小的历史字典,常翻之,可以晓得历史的大概,也是读文史的向导。就我的经验,这本书编辑和印刷上都严谨。我在翻阅时常常想到该给你买一本,但不断没遇到。今天在文海旧书摊买到了,总算如愿以偿。希望你能好好利用它。2003年11月7日。雨雪天。爸爸。”
2018年清明前,父亲永远地走了。他的那些书,依旧静静地陈列在他的书房里。我和妹妹的家里,也各自有了庋藏盈壁的书房,其中收藏着父亲写的书和父亲送给我们的书,分发着永世的馨香。每当走进书房,总感到父亲就在身旁。
1
-END-
作者简介
邵丁,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工学硕士。曾长期从事经济管理工作,现任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研究员。近著有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国有企业简史》(合著)。工作之余喜撰写散文、戏剧等文学作品。
最美期刊
精品期刊
《海燕》2020年08月号目录
中短篇小说
琴声悠长……… 石钟山/005
父亲的纱布……… 邬丽雅/027
黄昏里的男孩……… 刘鹏艳/036
宠物蚂蚱……… 卜庆祥/045
大姐婆……… 脱微娜/048
模特……… 侯发山/050
挨批……… 程亚星/052
每一个故事都是童话……… 白小川/054
主编推荐
莽林之侧……… 任林举/057
都市美文
楚地情怀……… 刘益善/068
贫困年代的文具……… 张映勤/071
万历年间有个谜……… 李 铁/077
一种改变的方式(外一篇)……… 尹光磊/083
人生注定是一场独行……… 徐 涟/088
茶香荡漾在太平湖上……… 田万里/092
赶牲灵的哥哥……… 秦锦丽/096
消失的稻田……… 程婧铭/100
旧衣服……… 成兆文/104
养小,碎银子般闪亮……… 虞彩虹/106
汉诗
[头条诗人]
钢铁集结……… 刘笑伟/109
坚守与突围:军旅生活的诗性表达……… 北 乔/114
[现代诗]
我的时间始于哪一分钟……… 峤 峰/117
八面来风……… 王德才/119
短句……… 田 湘/122
生命是一阵清风……… 郑天枝/124
听曲……… 胡继红/126
痛是一种序列……… 邓可君/128
博物馆:存在之诗……… 韩知霖/130
一朵花里的童话……… 孙英辉/132
[散文诗]
在自然界里留下的沉思……… 夏 寒/133
[外一首]
李桂海 苏米 姜红 王金杰 李硕 张三里 成颖 任国良 栗伟 隋冰 陶真 王筠 高建新/136
新批评
狂士风骨与诗性坚守……… 唐冰炎/144
底而不低的人性与眼光……… 谭 滢/149
专栏
读诗记(二)……… 刘向东/154
封面设计 平 云
封面版画 立夏 / 刘晓宇
封二 《香雾空濛》(国画) / 林茂芃
封三 《海燕·儿童文学》征订启事
封底 公益广告
编辑 | 未浓
美编 | 王天用
审稿 | 古莲
上一篇:《海燕》精品选读 | 赵淑萍:礁石上的少女(小小说)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