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解读美国经典儿童文学《青蛙与蟾蜍》:写出好故事的3个规律

树枣文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为小孩写一个故事,成为经典有多难?

不难。但有个前提,请允许我说得比较偏激,你至多需要看看美国著名童书作家艾诺·洛贝尔创作的“青蛙和蟾蜍”系列。

这一系列翻译本分别为《青蛙和蟾蜍——好朋友》《青蛙和蟾蜍——好伙伴》《青蛙和蟾蜍——快乐时光》《青蛙和蟾蜍——快乐年年》。这四本小书中的每一本,都由五个故事构成。每个故事都很短,很短……这么说吧,短得让您在一不小心读完的时候,还不断捏着纸页,用力搓,希望搓出另一页来。直到看到下一个故事的标题了,翻回第一个故事的结局再瞅上一眼,才安心地往下读。

没错,就这么短。但奇怪了,每一个都很经典。读了二十个小故事,我们发现了写故事的基本方法。不,我们发现的是写出一个经典的故事的三个规律。这真值得和大家分享,谁不希望本人写的故事成为经典呢?

专栏
统编语文,生动教学跟我来
作者:何捷老师的生动语文课
199币
8人已购
查看

第一个方法:务必选好配角

这点特别重要。例如,这套故事的配角就是青蛙和蟾蜍。他们之间有什么特点呢?

他们是同类。同类才有话说,才能说到一处。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异类,不是冤家不聚头,相聚就有无限愁,都是故事啊。哦,你看到这里开始计较——同类?搞错了吧。如果非要从生物学角度界定且计较他们不属于同类,只能说你成功地用本人的苍老远离了童话。你的理解就不属于童话世界的。

他们还是同质的。所谓“同质”,就是气质相同,聊得来,能往一块想。按我们的话说,就叫“心有灵犀”——我一动念,你就能感应。瞧,他们就是这样一对同样可爱,同样傻里傻气,拥有同样想法,还有着几乎相同外形的“活宝”朋友。读完全部故事,你最深刻的记忆是,发现他们有着同样关怀对方的情。

他们俩不需要有太多的戏份,只需站在一起,天然就构成故事。所以,在创设故事配角时,亲爱的同学们,真的,真的,真的,要像回避瘟神一样,回避你宠爱的“小明”了。

记住——凡是你的故事中的配角叫小明,这个故事就被“无聊”这个瘟神下了魔咒。小明啊,那个长着大众脸,标志到没有任何特征的配角,请将他彻底清除出你的故事。

记住——有他在,就没故事。

记住——你的故事中,配角要有名有性。名,要么真实一点,要么叫起来能响亮一点,要么就容易让人记住,要么就和“性”有关。“性”,就是性情特别,有癖好,有口头禅,有标志性长相,有习惯性动作,有着装偏好,任选其一,有就好,有就能标志性地存在。

记住——配角数量设定,有个规律叫“三个一”。要么一个,从头贯穿到尾,例如米小圈;要么一对,例如“青蛙和蟾蜍”;要么一伙,例如“漫威英雄”,实际上,一伙就是一个,都是以同质的方式组合。至于配角,另外说。

第二个方法:用最简单的方法来呈现情节

故事要好看,关键看情节。当然,剧作家会告诉你,情节的看点就在于设置“冲突”,有剧烈的冲突,有崎岖的波折,才算是成功。例如美国的杰里·克利弗认为:写作叙事作品的关键在于能够写好故事。好的故事包含三个要素:冲突、举动、结局。一个人遇到一个难题(冲突),他必须努力奋斗(举动),于是他成功了或者失败了(结局)。冲突一旦处理,故事就结束了。是冲突推动了许多事情的发生,是冲突让故事发生了种种变化,总之,冲突使故事产生出各类效果。

能设计“冲突”,应该说就获取了写成经典故事的核心密码。的确是的。但请一定记住,给孩子看的故事,“冲突”要有,但要用合适的方法来承载,不要让小孩看不懂,太紧张。于是,关键密码又从设置冲突这一目标,转移到寻找方法上来。

幸亏,在“青蛙和蟾蜍”系列故事中,找到了。这一组故事,从头用到最初的,就是一种非常经典的创作手法——反复。类似的情节不断出现,更换了角色,场景,条件,不断出现。每次出现,都能演绎同样的冲突,但小孩接受起来效果特别好。例如在《一颗遗失的扣子》中,有这样的经典桥段,遗失的扣子被捡到,被鉴定,反复出现:

一只麻雀捡了颗有两个洞的扣子,可是蟾蜍的扣子是有四个洞的。

在阴暗的小路上,青蛙找到一颗小扣子,可是蟾蜍的扣子是大扣子。

一只浣熊从大树后面出来,他捡了颗方形扣子,可是蟾蜍的扣子是圆形的。

青蛙和蟾蜍走回河里,在岸上的泥巴里,青蛙找到一颗薄薄的扣子,可是蟾蜍的扣子是厚厚的。

小孩看到这里,已经开始笑了,这个冲突制造得太妙了,扣子是什么样,现在每个读故事的人,基本都能心中无数了。

在这套故事中,青蛙和蟾蜍都会遇到一些“不测”的,这就是拉开了冲突的序幕。不管是他们去游泳,还是去买冰淇淋,或者是根据工作表执行一天的工作,又或者是在花园撒下种子,却迟迟不见发芽……不测,就这样没有任何预演地发生了,来得突然,但却让人很欣然地接受,因为这些情节都以同样的创作手法演绎着。例如,买冰淇淋,反复出现回家路上冰淇淋如何慢慢溶化的样子,冲突到极致时,溶化的冰淇淋将蟾蜍变成了怪兽;又如,埋下种子,反复出现各种让种子发芽的方法,但毫无不测地都未见成功,冲突到极致时,几乎放弃……

这样的手法对故事的情节创设而言,有什么好处呢?

读完这二十个故事,你会发现——用反复方式展开的情节,很容易被人记住。“被记住”就是故事创作中最大的福利。看出来了吧,这也就是成为经典的基础。一次,记不住;两次,记不住;三次,差不多记住;四次,基本记住;五次,忘不了。记住的同时,读者就接受故事了。反复出现,也便于理解,读者明白了作者是在向本人讲述着怎样的一个故事。当你记忆、接受、理解之后,特别有助于故事的传播。

传播了,那就是经典。

反复,最具杀伤力的还能莫名地产生一种叫“好笑”的神奇力量。看着反复出现的故事情节,你会感觉莫明其妙地好笑。在你觉得不可思议,本人都没想通为什么会笑的时候,你已经被卷入故事中了。你会猜测着下一个即将出现的反复情节,你会因为本人猜测的成功或失败而喜悦或者失落,这个时候,你已经被故事深深吸引了。

给孩子写故事,反复是一种经典中的经典,是创作的王牌。

好吧,看到这里,你一定很自卑地说:反复,简单!我能!写得不累,读者爱看,我能!很抱歉,再看看“青蛙和蟾蜍”系列,你会发现作者的精心规划——每一个反复都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所有反复的情节,都要与读者的生活相关联,让读者看了就感觉:哇,好像是的;对啊,的确会的;哎呀,这不是在写我吗?例如:等一封朋友的信,又如,和朋友去游泳,或者是那张每日工作表……你有一个错觉——是在写我么?

这一切那样让人惊叹,又觉得顺理成章。反复的手法运用起来,也有雅俗之分,也有高劣之判——用言辞生造的反复,让人看了生出厌恶;和生活关联的,能产生认同的,让人看了欢喜。

经典,哪有那么容易培养?每一个看似不经意的情节规划,都源自精益求精的布置。

第三个方法:你期待的,我都给你

“青蛙和蟾蜍”这一系列的二十个故事 ,都是大团圆的结局。这就是每一个读者所期待的。特别是小孩,他们喜欢在这样的圆融中得到对真、善、美的确证。可见,这是专门写给小孩看的,真正的童话故事。因为它符合了经典故事的第三个规律——让人满足。

二十个故事,毫无例外,全部都是大团圆的结局,你会不会认为有点无聊,或者不够有不测的惊喜?不,你要记住,我们在抽取的,是成为经典的规律,所以请记住这条规律。

故事中,哪怕青蛙和蟾蜍在交往的过程中遭遇再惨,麻烦再大,再怎样可怜兮兮的,再怎样狼狈不堪的,到最初,他们都会有圆满的结局。如说《颤抖的味道》这个小故事中,青蛙和蟾蜍在一起,讲述让心都颤抖的恐怖鬼故事。哦,即便每一个故事听起来都那么夸张,那样吓人。其实,他们本来就是想吓到对方的。目的达到了,确实让人颤抖。但最初,青蛙和蟾蜍却依然紧挨着,坐在壁炉旁边。“他们好害怕,手里的茶杯抖个不停。他们一同尝到了颤抖的味道,那种感觉很好,很温暖。”瞧,颤抖的味道,也有让人温暖的结局。

给孩子写故事,就按照这个规律做吧。和成年人的故事不同,孩子期待着在听完以后能够拍掌恭喜,能够喝彩雀跃,至多要能够甜蜜的浅笑,不要带着恐惧和遗憾,或者是失落和迷离。太多的孩子是要在故事的结局中生发出浅笑,然后做个甜美的梦的。所以,请给孩子写故事时,用大团圆的结局吧。

也许你会强调,不要忽视人生所要感受的七情六欲,经历的苦痛哀难。是啊,好像地府中的十八层之下,有一道道关卡等着恶人饱受折磨。但在童年,如果能让每一颗童心拥有欢笑和幸福,恶也能被这一份温情所驱逐。

把痛苦和不安留给未知的将来吧,至多在读故事的时辰,我们能打败这些晦暗的情绪。幸福的浅笑,是小孩历经生活考验的重要精神成本。

“青蛙和蟾蜍”这个系列,小孩爱看,十分着迷。我的一位朋友,带着儿子看完后向我力推。只可惜时过一年我才去读。这也许就是我日渐衰老的表现——对美好得到猎奇。但很庆幸本人,一看就欢喜,手不释卷,一口气读完。

读完后,我还有点遗憾——为什么?身边看到的那么多童话,很少让人动心,很少成为经典呢?哦,可能是他们在写的时候,已经把孩子的世界放大了,把小孩当做小大人来看;哦,可能他们在写的时候,不情愿或者是不放心书写哪些可笑的,但充满温暖,有生活气味的桥段吧。就这样,我们把每一个给孩子看的故事,写得离孩子,很远,很远……

情愿再猜测了,不好好写,没有写成经典的心,就不会成为经典。

#经典儿童文学合集##语文积累#

欢迎关注@何捷老师的生动语文课,更多写作和教学方法点击专栏获取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