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想让孩子爱上阅读?启蒙读物这样挑!

树枣文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季羡林的自传《我的前半生》里,记录了一个他小时候的故事。

那会儿他被寄养在叔父家,叔父还有个女儿,比季羡林小。

家里的规矩是,小孩儿不准看“闲书”,所谓闲书,就是小说。

但是,小朋友都有逆反心理,越是不准看,越是偷着看

当时,季羡林和妹妹字都没认全,好多字都不认识,但是没关系,并不影响他们理解故事情节。

季羡林提到,他们那会儿看的都是“低级小说”,像《彭公案》、《济公传》之类。

至于“高级小说”,比如《红楼梦》、《西游记》,他们看不懂也得不到,所以不看。

这件事充分说明:阅读是循序渐进的。国学大师小时候也看不懂《红楼》和《西游》;对孩子来说,最好的启蒙读物就是风趣、简单、易懂的故事

郑渊洁也已经说过,孩子读的第一本书很重要。如果他最后没能从阅读中找到乐趣,可能就不会再读第二本、第三本。

孩子进入小学后,老师一般都会给他们推荐一些课外读物。

但是,家长们如果只是照着书单买,这些书也许会被束之高阁。

那么家长们到底应该怎样挑书呢?

其实很简单,就是本人先把书读一遍。

要是父母本人都读不下去,怎样能期望孩子对这本书感兴味呢?

相反,一本好的故事书,如果能让大人也读得津津有味、骑虎难下,孩子感兴味的几率就会大很多。

其实,郑渊洁的很多书就是如此,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儿,都会觉得读着很好玩儿

孩子读得越多,阅读理解能力越强,才能慢慢理解一些更笼统、更干货类的书籍

玻璃大王曹德旺,初中没读完就停学了。

但是,他很爱读书。有一回,他去拜访朋友,友人就问他,最近读什么书。

那会儿刚刚改革开放,市面上多了很多外国文学作品,曹德旺说,最近这类书看得比较多。

朋友是学会计的,对曹德旺说,有空也看看会计类的书。

后来,曹德旺花了两年自学会计,能看懂企业财报晓得运营中的问题出在哪里。

如果曹德旺没有晚期良好的阅读体验,培养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很难啃下专业类书籍。

也许,也就不会有后来的福耀了。

但是,阅读带来的好处并不是立竿见影的,这就需要家长们把目光放长远一些。

尤其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广泛阅读的孩子不一定能比其他孩子考得好。

因为这时候的考试内容大多与课本高度相关,对课文内容熟悉,就能考高分。

但是,越是往后,到了初高中,阅读带来的好处就越明显。

有的孩子小学时成绩都在中游,到高中阶段才开始发力,一跃成为学霸,这就是所谓“厚积薄发”。

当然,读了书以后,如果能活学活用,那就更好了。

张兰在自传中回忆说,文革时期,她曾随父母下放到湖北。

那时,她和当地的孩子一起上下学。路上,她就给其他的孩子们讲故事。

讲什么呢?都是外国的文学名著,《飘》,《红与黑》之类的,每天讲一段。

当时,这些书籍在市面上是见不到了,小伙伴们哪听过这些故事呢?

张兰靠着这些故事,跟那里的同龄孩子打成一片。

古人说“教学相长”,对孩子来说,把本人读到的故事分享给别人,也会让他们愈加遭到阅读的好处。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