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颁奖时辰。
每年10月,大家都在翘首企盼今年的各项大奖会花落谁家?
也许很多人觉得这个奖项离我们很远,但其实他们很可能就出现在你的家中,因为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曾给孩子们写过书。
今天豆妈就为大家盘点一下有哪些童书是由诺贝尔奖得主所写
19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
“这位世界名作家的作品以观察入微、想象独特、气概雄浑、叙述杰出见长。”
——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
吉卜林是英国著名作家、诗人。他的小说通常具有明显的寓言性,他将传统寓言的道德训诫和现代寓言的救赎理念相结合。
吉卜林凭仗《丛林故事》折桂诺贝尔文学奖,在之后的一百多年里这本书也遭到全世界孩子们的喜爱。
《丛林故事》
《丛林故事》故事讲述了“狼孩”莫戈里和其他动物之间的故事,作者以超凡的言语叙事才能,描绘了大自然美好的景色、动物之间温暖的友谊以及充满趣味的冒险。
除了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外,故事中还蕴藏着人类对自然,对生命的认知和理解。
190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塞尔玛·拉格洛芙
“由于她作品中特有的高贵的理想主义、丰富的想象力、平易而优美的风格。”
——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
塞尔玛·拉格洛夫的作品带有浪漫主义童话所特有的叙述风格。她对环境场景的描写无处不在,梦幻且充满诗意,她擅长用热爱人生的目光来探索生命的内涵 。
塞尔玛·拉格洛芙也是世界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她写的《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也是诺贝尔文学奖中唯逐个部童话获奖作品,成为童话史上一个难以跨越的经典。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童话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尼尔斯的14岁小男孩,他因为玩弄了一个精灵,被施法变成了拇指一般大小。
这时,机缘之下尼尔斯和家中的大鹅一起踏上了一段神奇的旅行,在鹅背上深居简出,漫游了瑞典各地。
191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莫里斯·梅特林克
“由于他在文学上多方面的表现,尤其是戏剧作品,不但想象丰富,充满诗意的奇想,有时虽以神话的面貌出现,还是处处充满了深刻的启示。这种启示奇妙地打动了读者的心弦,并且激发了他们的想象。”
——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
梅特林克是比利时著名剧作家、诗人、散文家,被誉为“比利时的莎士比亚”。
1908年发表的《青鸟》是梅特林克的代表作,也是欧洲戏剧史上一部融神奇、梦幻、意味于一体的杰作。
同时《青鸟》也是一本非常著名的童话,入选了“影响法国的五十本书”。
《青鸟》
故事讲述了伐木工家的两兄妹为救邻居家的女孩,在仙女的引导下,一路历险去寻找意味幸福的青鸟。
兄妹俩也在这一次历险中领会到了幸福的真理:原来青鸟就在本人家里,而幸福,就在身边。
195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胡安·拉蒙·希梅内斯
“他的西班牙文抒情诗,成了高度精神和纯粹艺术的最佳典范。”
——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
希梅内斯是二十世纪西班牙新抒情诗的创始人,在西班牙现当代两个著名的作家群体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影响了众多拉美大家。
他创作的《小毛驴与我》是一部与《小王子》《夏洛的网》齐名的儿童读本,曾感动无数读者。
《小毛驴与我》
《小毛驴与我》是诗人希梅内斯关于本人和小毛驴情感历程的散文集,在希梅内斯心中,小毛驴充满了灵性,高贵善良,在他的笔下,两者之间的情谊细腻而美好,逼真又动人。
在西班牙的一个乡村里,小毛驴与“我”亲密无间、相依为命,他们结伴走过美丽的田野、山岗、教堂、街巷……一路上,故事不断发生着,友谊也在悄然生长着。
196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约翰·斯坦贝克
“他的作品中,人们发现了美国人的本质,即对大自然、土地、荒野、山脉和海岸的伟大感情。所有这些都成了斯坦贝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和源泉,使他在人生之内或人生之外都能获得活生生的题材。”
——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
斯坦贝克是美国20世纪的代表作家之一,他对人类贫苦物质条件下各种生存形态的观照与描绘,具有一种突出的、决定性的地位。
他创作的《小红马》不只使他跻身美国次要小说家之列,也为童书创作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领域。
《小红马》
《小红马》的故事很简单,讲述了小男孩乔迪四段刻骨铭心的人生经历。
在这部以成长为主题的小说里,充满了少年成长时期淡淡的伤感,也流显露少年对于世界的向往和迷茫。
这部小说虽然是为儿童读者而写,但作者并没有刻意回避痛苦、迷茫甚至是死亡这样沉重的话题,直面生命与成长。
197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
人类的普遍处境。”
——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
辛格是美国犹太作家,被称为20世纪“短篇小说大师”,当代最会讲故事的人。
除了享誉文坛的文学的作品外,辛格还创作了许多儿童文学作品,其中《山羊兹拉特及其他故事》还曾荣获美国纽伯瑞儿童文学奖。
《山羊兹拉特及其他故事》
《山羊兹拉特及其他故事》由7个短篇故事组成,这些故事都是辛格根据中欧民间传说,重新改编创作出来的。
辛格的改编使陈旧的民间传说,拥有了新的灵魂和巧妙的智慧,用俭朴而又包含深刻意义的言语打动孩子的心灵。
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他的作品唤起了对最不可捉摸的人类命运的记忆,捕捉到了二战法国被占领期间普通人的生活。”
——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被称为是“新寓言派”代表作家,着重探索和研究当代人的存在及其与四周环境、现实的关系,他在许多作品中都反映了这方面的内容。
他通过在作品中对当代人身份迷失形态的书写,展现了二战后乃至现代整个人类的生存形态,这也正是其当代社会意义所在。
《戴眼镜的女孩》
《戴眼镜的女孩》是一部写青少年的成长小说,和莫迪亚诺其他的作品一样,这部成长小说也笼罩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影。
故事是从纽约一个下雪的午后开始的,主人公卡琳特的母亲生活在纽约,而她从小与父亲生活在巴黎。
整个故事围绕着卡琳特回忆和父亲在巴黎度过的童年中的点点滴滴,并怀揣着对一家人团聚的向往。
在作者的笔下,童年时代的这份父女温情,慢慢渗透成为艰难现实中的温暖底色,诱人、温情、忧伤……上一篇:适合孩子暑假阅读的5本书,独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童话书必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