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诺贝尔文学奖,我想,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肯定是莫言先生。
其次,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这些作品离我们太遥远,读起来一定特别费劲。
比如,马尔克斯的《百年孤单》,加缪的《西西弗神话》,川端康成的《雪国》等等。
但,还有一种能让我们愈加接近这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大师——那就是阅读他们的短篇经典小说。
而果麦文化出品的《诺奖大师短经典》就是这样一本书。
这是一本中短篇小说集,由二十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代表中短篇小说作品汇编而成。汇集了如加缪、福克纳、海明威、黑塞、蒲宁、托马斯·曼、罗曼·罗兰等文坛巨匠。
如果你觉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高不可攀,那么这些文学巨匠的短经典则是你一定不能错过的好书。
在看这本书时,我对第一篇《灯塔看守》的印象尤为深刻。
《灯塔看守》的作者是波兰作家亨利克·显克维支,是19世纪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他出身于贵族家庭。中学毕业后,进入华沙高等学校语文系学习,后因不满沙俄政府对学校的钳制愤然离校。
显克维支在大学时期就开始写作,是具有民主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的现实主义作家,素有“波兰言语大师”之称。
1896年,显克维支又完成了反映古罗马暴君尼禄的覆灭和晚期衰亡的长篇历史小说《你往何处去》,1905年他因这部作品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这篇《灯塔看守》就是亨利克·显克维支发表的众多优秀短篇小说之一。
这部作品用简约优美的笔触,讲述了一位流亡者心中熄灭不了的乡愁之火。
其创作背景设定在波罗的海岸边。在当时的波兰,灯塔看守职业被视为颇为神圣且重要的角色,他们需要面对严酷的环境,确保船只在危险的海域里行驶安全。
故事的主人公斯卡文斯基,曾是波兰的一位起义士兵,但在起义失败后被迫流亡国外。在经历种种艰苦后,老去的他最终在美国找到了一份灯塔看守的工作。
虽然生活变得安稳,然而思念故乡的情感仍深深印刻在他的心中。
小说通过斯卡文斯基在孤单的灯塔岗位上回忆往事、思考信仰和归属感的过程,展示了主人公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忠实。
这部作品同样强调了个人身份的重要性,鼓励人们珍爱文化根源,不论身处何地。
显克维支以其细腻的文字展示了人类面对自然力量时的无助与渺小,同时通过英勇的灯塔看守这一角色,向读者传递了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
看完《灯塔看守》,我看到的是孤单,随之而来的是乡愁。
当我们背井离乡离开故乡,这个故乡也许是祖国,也许是家乡,虽然在外打拼,但我们总会有一根线牵着远方,牵着本人的至亲。
那股心中的小火苗,总会在适当的时候燃起熊熊大火。
马頔的《南山南》能很好地传递这种情绪:
你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
我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
如果天黑之前来得及
我要忘了你的眼睛……
最初,在这本《诺奖大师短经典》中,还有很多名家好文,比如《杀手》《伊豆舞女》,都值得我们翻开好好欣赏欣赏。
上一篇:22位诺奖大师的30部经典,一套可以从小学读到高三的书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