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备受期待的诺贝尔文学奖又再次揭开新一年度获奖者的面纱——安妮·埃尔诺。
颁奖词对她的成就高度赞扬:她以勇气和医学般的精确,挖掘个人记忆的根源、隔阂和集体约束。同样,诺贝尔奖官网中还指出,在她的写作中,她一直从不同的角度审视了在性别、言语和阶层方面存在巨大差异的生活,她的创作之路漫长而艰苦。
所以,安妮·埃尔塔有哪些作品适合孩子阅读呢?
01《悠悠岁月》
《悠悠岁月》是安妮·埃尔诺采用独创的“无人称自传”的写作方式描述了一个人从小到老60多年的成长过程以及时代变迁的故事。它像一本老照片集,唤醒人们的集体记忆,恢复历史的真实意义,反映时间的流逝和世界的演变。通过个人的经历来反映世界的进程,通过个人记忆写出了集体记忆。
而《悠悠岁月》也被《纽约时报》誉为“我们这个被媒体主导、消费主义、商品拜物教时代的《追想似水年华》”。
02《一个男人的位置》
《一个男人的位置》讲述了一个男人一生的故事。他出生于世纪之交,不得不早早离开学校,先是当农民,然后在工厂唱工,后来成为诺曼底一家小杂货店的店主,直到1967年去世。他自我克制,勤奋工作,谨言慎行,努力维持着一个男人在社会中的位置,却一直无法摆脱对滑落回下层社会的恐惧。
安妮·埃尔诺用冷漠的观察揭示了困扰她父亲一生的耻辱,以及因阶层限制带来的父女之间的疏远和痛苦。这本父亲的传记也是一名知识分子女儿背叛的故事——背叛她的父母、她的成长环境,在亲情和耻辱之间,在归属和疏离之间的分裂。
03《一个女人的故事》
《一个女人的故事》是安妮·埃尔诺对母亲和女儿、青春和衰老、梦想和现实的感人叙述。在母亲死于阿尔茨海默症后,安妮·埃尔诺开始了令人生畏的时光倒流之旅,她试图捕捉真正的女人,那个独立于女儿而存在的女人,那个出生在诺曼底小镇、死在巴黎郊区医院的老年病房里的女人。
她探讨了母亲和女儿之间既脆弱又不可动摇的纽带,将她们分开的疏远的世界,以及我们必须得到我们所爱之人这一无法逃避的现实。在这部平静而无力的致敬作品中,埃尔诺想要为她的母亲争取最大的公平:将她描绘成她本人。正如她所说:“现在我写我的母亲,就像该轮到我重新让母亲出生。
以下节选自《悠悠岁月》中文版:
致中国读者
二OOO年春天,我第一次来到中国,先到北京,后到上海。我应邀在一些大学里谈了本人的写作。
我在街道和建筑工地的喧闹中、在偏远的胡同和公园的宁静中漫步。我在最新式的高楼旁边呼吸着平房的气味。我凝视着一群群小学生,被货物遮住的骑车人,穿着西式婚纱拍照的新娘。我怀着一种亲近的感觉想到“我们的言语、我们的历史不一样,但是我们在同一个世界上”。我看到的一切,在卡车后部颠簸的工人,一些在公园里散步的——往往由一个祖母、父母亲和一个独生子女组成的——家庭,和我当时正在撰写的、你们拿在手里的这本书产生了共鸣。在中法两国人民的特性、历史等一切差别之外,我似乎发觉了某种共同的东西。在街道上偶然与一些男人和女人交错而过的时候,我也常常自问他们的生活历程是什么样的,他们对童年、对以前的各个时期有着什么样的记忆。我会喜欢接触中国的记忆,不是在一切历史学家的著作里的记忆,而是真实的和不确定的、既是每个人独一的又是与所有人分享的记忆,是他经历过的时代的痕迹。
我最大的希望是我的小说《悠悠岁月》——译成你们的言语使我充满喜悦——能使你们,中国朋友,接触一种法国人的记忆。一个法国女人的、也是和她同一代人的人所熟悉的记忆,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直到今天的记忆,在各种生活方式、信仰和价值方面,比他们几个世纪里的祖先有着更多的动荡。一种不断地呈现一切事件、歌曲、物品、社会的标语口号、集体的恐惧和希望的记忆。它根据对从童年到进入老年的各种不同年龄所拍摄的照片的凝视,同样勾勒了社会的进程和一种生活的内心历程。在让你们沉浸于这些你们也经历过——也许不一样——的岁月的时候,愿你们能感到,其实我们完全是在同一个世界上,时间同样在无情地流逝。
安妮·埃尔顿
二OO九年七月十六日
在安妮·埃尔诺的作品中,没有复杂故事情节,也没有惊心动魄的宏大场面描写,更多的是对生活的回忆。她运用干净利落的言语娓娓道来,描绘了一个个平淡而又充满生活气味和生命活力的细节。
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传播爱和勇气。对于孩子而言,一部好的文学作品不只能够为他们构筑一个强大的世界观,还能不断给予他们信心和力量。这个秋天,不妨和孩子一同阅读,感受安妮·埃尔诺笔下的世界吧!
(部分内容来源网络,侵删)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