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马》这部作品,很久之前看过影视版,最近找了电子书浏览了一下,并对作品、作者做了一些了解。关于作品的解读,不管是维度还是深度,都有专业的解读和诠释。在这里结合本人的理解,为本人的阅读之旅做一些小结。
关于作者
《战马》的作者莫波格,出生于1943,从伦敦大学毕业后便开始小学的教职生涯,也是工作的需要,他积极研究如何更好地进行教学,擅长用讲故事的方式教授知识。30岁时出版第一本书。1976的他和妻子一起成立慈善事业“城市儿童农场”,让孩子多和动植物一起生活,以启发孩子们对大自然的喜爱,纵观他的一生都与孩子在一起。
这些经历都是莫波格创作灵感的来源,一生与儿童的接触,也体现在了他的很多作品中使用的都是比较适合儿童阅读的言语,比如《战马》中的描述:小战马和灰狗在雪地上飞奔起来,摇摆、转弯、闪躲,你追我赶,脚掌与雪地接触时发出噗噗噗的声音。与灰狗相比,小战马更害怕寒冷的天气;地上柔软的雪给小战马形成的阻力更大;还有一点,因为小战马刚吃了很多三叶草,肚子沉沉的,灵活度有些下降。
莫波格有百余部作品,尤为擅长儿童类作品,其中《战马》也因为被斯皮尔伯格搬上大银幕而名声大噪。是斯皮尔伯格第一部关于一战的作品。
乔伊与黑骏马
关于作品《战马》
《战马》发表于1982年,以“一战”为题材,讲述了一个人与动物之间关于勇气、忠实、和平与爱的非凡故事。最重要的是,《战马》属于儿童文学作品,在作品中也是以儿童的角度去诠释和理解和平与和平,整个故事的描述避免了华丽的辞藻,比较朴实了描写了故事,这样也有利于小读者的理解,没有血腥的场面,因而《战马》并不是单纯的和平题材的作品,作品中也没有体现对于和平对与错、善与恶的客观判断。
乔伊在一战中
故事简介
小马驹 “乔伊”被艾伯特父亲买回来后,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乔伊奔跑的速度、张扬的个性和诱人的灵魂,艾伯特细心的照料、未泯的童心、让一人一马变得形影不离起来。随着一战的迸发,他们却被迫分开了,乔伊被卖给了部队走上前线,成为了一位英国骑兵军官的坐骑。临走前,艾伯特承诺一定会想办法找回乔伊,艾伯特也是终其一生在信守这个承诺。
乔伊在战场中迷茫、不知所措,同时也经历了快乐、悲伤、艰难与奇迹,并且伴随着这些征程迅速地成长,当做坐骑,拉过物资,运过伤员;乔伊与另一位主人公艾米丽的相遇相识、分离,也建立了同样深厚的友谊;乔伊与另一位同伴黑骏马的惺惺相惜却又不得不眼睁睁看着同伴累倒在德军的战壕里;乔伊忍住悲伤,逃过德军坦克的炮火,却在无人区中被铁丝网缠住,最初英国士兵举起白旗,冒着投降的风险,与德军相约处理乔伊,此刻英德士兵展示史无前例的和平的共识,最初采用投掷硬币的方式觉得乔伊的归属。
和平结束后,乔伊被拍卖,战友们凑钱给艾伯特,希望他能买回乔伊,但是乔伊却被与它有着同样深刻的艾米丽的爷爷买下,最初他在看到乔伊与艾伯特深刻的感情之后,决定把乔伊送给艾伯特,最初,一人一马又回到了小镇上,剧终。
乔伊与艾米丽
《战马》的释义
开篇乔伊与艾伯特的亲密无间的友谊,是很多读者非常羡慕的,也是作者在呼吁我们善待动物,与动物和平相处,这个是故事的开篇,总体比较温馨;
乔伊走上战场后,拉过战地流动医院、练习躲避德国士兵的追逐、在德军中更是拉过巨大且沉重的大炮爬上了山顶。亲眼见证了同伴的倒下,乔伊决定奋手一搏逃离战区,可是最初却发现本人在英军和德军之间的“无人地带”遭到了铁丝网的缠绕不能动弹,看起来没有任何逃脱的可能性,只能坐以待毙,但是此时英德士兵却放下仇恨,握手言和,共同解救乔伊,展示战役的气味,在烽火中,乔伊辗转于各个地方,经历了各种磨练。
和平结束后,乔伊经过艾米丽祖父的协助,与艾伯特重新团聚,回到镇上,成为了人们敬仰的英雄,故事的结尾是温馨的,这也是儿童文学经常采用的喜剧结尾的方式。
乔伊与艾伯特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