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创作打卡挑战活动#作为陪孩子读了11年绘本的俩娃妈,遇到不少好绘本。接下来我会从以下几点分享:
触动人心灵的绘本都有哪些特点?和孩子一起阅读此类绘本需要留意什么?我为什么推荐这本绝版的绘本。动人心灵的绘本都有哪些特点:
好绘本为什么会感动让人?经典绘本一般都有以下几个特质。
1.图文的配合。
松居直在《我的图画书论》描写了这样一个场景:
一位老师给4岁左右的孩子们讲《一寸法师》故事,但通过一个男孩的提问发现,很多孩子既不了解“一寸”也没接触过“法师”,所以别很困惑。
甚至有个孩子听故事时把一寸法师,理解成了“一寸帽子”,处于完全的迷糊形态。
于是老师拿出了《一寸法师》的图画书。这样:
孩子们在想象一寸法师的同时,拥有了一个共同的抽象——插图。
孩子们看着插图,展开想象的翅膀,并在心中描绘着老爷爷、老奶奶以及娇小的一寸法师的抽象。
当抽象难以继续想象时,下一幅插图又会带来新的线索,协助他们继续进入故事世界。
好的绘本图文配合,让孩子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既能明白故事情节,同时可以引发共鸣,展开想象。
孩子只要在图、文配合的前提下,才能被经典绘本打动——这一点是基础。
当然图文配合又分为好多种。
①图文互补。因为大部分绘本是这样的,就不再额外举例。
②图文相反。
比如大卫威斯纳的《三只小猪》,里面狼吹倒房子的时候,而文字是“吃掉了小猪”,而图却是图是小猪被吹到了故事书外面,留下了一脸懵的狼。
③图文除了互补之外,图中还隐藏了另外的故事。
比如《爷爷一定有办法》,主图之下,小老鼠的一家也跟着爷爷,享受着小毯子变化带来的福利。
2.揭开成长痛点,带来内心的改变。
有些时候,成长的蜕变很疼,但是却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鸣。
3.引发哲思,每读一遍,都会有一遍的收获。
此类绘本有很多,比如前段时间推荐的引发人成长的《失落的一角》《失落的一角遇见大圆满》(作者谢尔·希尔福斯坦)。
莫里斯·桑达克的绘本,在国外拥有不少研究学会。
这些绘本都容易引发共鸣,让人感动。
和孩子一起阅读温馨触动的绘本需要留意什么?
触动心弦的绘本因为其思想性,读者想读懂势必需要一定的理解能力。
所以,在给孩子阅读这些经典绘本时,需要留意孩子的年龄段和理解能力,因势利导,不可拔高。
了解绘本的家长很多人都晓得佐野洋子的《活了一百万次的猫》,这本绘本文字好理解,也能引发人的思考。
但是我在儿子不到3岁时给他读,结果读完他哭了半天,后来告诉我,他伤心,是因为猫咪被魔术师锯成了两半。
过早地看到这个情节,有可能一本好绘本就变成了恐怖片。
另外,不要借助经典绘本说教,可以引导孩子思考。
父母给孩子读绘本时,感觉绘本经典,就忍不住给孩子“总结”,这就类似吃饭时,把饭菜嚼了喂给孩子,不如引导孩子慢慢思考。
可以借助开放式提问,引发孩子思考,同时留出孩子思考的时间。
好的绘本适合反复阅读,所以不用急于求成,随着孩子的成长,经典绘本的“嚼头”和“回甘”也会日益显现。
我为什么推荐这本绝版的绘本
《爸爸的围巾》是本绝版的绘本,作者是阿万纪美子。
之所以推荐这本绘本,是因为这本绘本直击儿童成长过程中得到父亲的情况。
故事梗概:阿蒙带着爸爸的绿围巾,独自去上学,路上遇到了大狗,虽然很害怕,但他抓着围巾,快速跑走了。
因为戴着爸爸的围巾,阿蒙体育课努力跑得飞快、也不怕看上去凶巴巴的小朋友、克服了对黑暗的恐惧,还能照顾爸爸去世后,生病的妈妈……
在春天到来的时候,爸爸的绿围巾被吹跑了,可阿蒙感遭到整个绿色的世界里都有爸爸的爱。
先说一下亲子阅读情况。
这本绘本买回来之后,我5儿子被绿色吸引,让我读给他听,读完之后,他本人又一遍一遍去翻看,然后本人偷偷躲在床上哭了半天。
之后跟我分享:
阿蒙的爸爸没有了,太可怜了。
阿蒙很英勇。
阿蒙的朋友们很棒。
阿蒙很贴心,能够照顾妈妈了。
可是看完故事还是感觉很伤心。
《爸爸的围巾》之所以感人,是因为故事以第一人称视角,用非常真实的感受来描述孩子得到父亲后的形态。
一方面,这样的现实发生了就是发生了,痛苦是不可避免的。
另一方面,把孩子成长修复的力量展示给大家。
故事中有不少细节值得留意:
爸爸去世后,妈妈让阿蒙戴上了爸爸的围巾——这是妈妈不回避,同时,让孩子仍然能够感遭到爱的方式。
阿蒙遇到最怕的狗、直面让人看起来害怕的同学、英勇地在晚上取回落在公园的书、照顾妈妈,都在描述,这种缺失客观上带给孩子的成长——虽然这份成长让人不忍卒读。
最初围巾丢失在春天的风里,有一种破茧重生的意味——人生难免遇到创伤,但只需感受着爱,这伤口总有好的那天。
这本绘本因其直击人生最痛的成长,从而感人至深。
(这本绘本已经绝版了,暂无法提供中转车)。
我是@晨光微晓,分享如何借助绘本和心理学知识育儿,关注我和我一起陪孩子更好地成长。
上一篇:用这几本书给孩子讲“死亡”,用爱和思念温暖孩子的一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