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少儿期刊:俯身与小读者交流

树枣文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近年来,少儿出版物保持稳健发展态势,吸引越来越多的出版机构投身其中。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旧事出版广电报》记者近日采访多家老牌少儿期刊。这些少儿期刊坚定办刊方向,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与多元化的经营方式,把脉小读者需求,在坚守中不断创新。

《东方娃娃》品牌文创产品

《儿童文学》在学校开展阅读活动

《小学生之友》举办的自强少年推选与赞助活动现场

顺应数字化 探索融合发展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受访的少儿期刊均已启动数字出版方面的探索,起步较早的少儿期刊已经在市场中收获“真金白银”。

2010年销售收入30万元,2015年突破800万元,2016年估计达到1500万元……利用自营的网络订阅平台“东方娃娃天猫旗舰店”,《东方娃娃》杂志社的收入一路高歌猛进。今年以来,杂志社还推出了“东方娃娃成长课堂”微课、汇集“媒体传播+幼教平台+资讯服务平台+社交互动+孩子认知方式的倡导者”等多种功能客户端的新媒体产品。“今后,杂志社还将利用纸媒、互联网及移动终端等平台,多元化、立体化开发儿童品牌及相关产品和服务,通过强化和推动品牌融合发展,打造儿童产业生态圈。”《东方娃娃》杂志社总经理丁诚中表示。

包括《东方娃娃》在内,刊网互动成为一些少儿期刊探索融合发展的重要尝试。2012年,《中学生天地》的官方网站锐角网上线,目前拥有注册用户近4万,每周访问量约5.5万人次。小读者除可在锐角网阅读《中学生天地》电子期刊外,还可使用“读者评刊”功能,参与调查活动,提出意见和建议。《小学生之友》建立“小友E刊”网站,编辑可以充分发挥网络空间、时效优势,突破纸质媒体版面和刊期限制,给小读者提供更多最新精神食粮。

万变不离其宗,通过数字化手段服务好小读者是少儿期刊共同的选择。在《儿童文学》主编冯臻看来,少儿期刊的全媒体出版探索,目的依然在于满足小读者分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目前,中国少年儿童旧事出版总社正在打造全媒体出版平台,这将成为推动《儿童文学》数字产品市场化、商品化的重要工具。

避免同质化 细分市场定位

少儿出版行业的火热,却引发了冯臻等少儿期刊业内人士的共同担忧,那就是由于作者资源、内容资源的无限,包括少儿期刊在内的少儿出版物无序化扩张,产生同质化现象。对此,记者在与受访人交流的过程中梳理出这样几个关键词:明确定位、不盲目跟风、细分小读者市场。

明确定位并坚持。这是创刊50余年来《儿童文学》积累的重要经验。上世纪90年代,《儿童文学》也曾因文学期刊生存情况堪忧形成月发行量锐减,但当一些少儿文学期刊纷纷“转型”的时候,“《儿童文学》将高档次的纯文学方向坚持了下来,随后发展一路向好。”冯臻说。

不盲目跟风、不随波逐流。与《儿童文学》一样,《中学生天地》办刊30余年来一直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引导学生汲取成长正能量。《中学生天地》主编金仲儿说:“无论学习辅导类刊物如何被追捧、如何有市场,《中学生天地》坚决不随波逐流。”

细分小读者、避免大而全。无论是《东方娃娃》还是《小学生之友》,在发展过程中通过细分读者群,满足不同年龄段小读者的阅读需求。《东方娃娃》从年龄段的细分入手,将刊物覆盖的0—10岁儿童具体细分为0—3岁、3—8岁、7—10岁。在每一个年龄段里,又依据儿童发展的不同特点和需求,提供满足文学阅读需求、智力发展需求、艺术发展需求等不同内容。《小学生之友》则将上、中、下旬刊读者分别定位为小学低、中、高年级学生。内容也分别定位在“精彩童话,养成故事,在趣味阅读中快乐成长”“科普科幻,趣味数学,在探索发现中增长智慧”“经典名著,名家导航,在阅读写作中放飞梦想”。根据不同的定位,突出刊物的不同特色。

“少儿期刊明确本人刊物的定位,不跟风,努力做到引领,哪怕是某个领域,甚至只是某个栏目做到最好,拥有本人的亮点和特色,构成本人的核心竞争力,都会积累出非常好的效果。”冯臻谈道。

运营品牌化 互动中汲取力量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少儿期刊通过拓展运营方式、举办社会活动等,在深耕内容的基础上,实现品牌价值的延伸。如《东方娃娃》一方面从阅读向儿童教育、教师培训等方面延伸,另一方面从品牌抽象、读者资源向文具、玩教具和生活用品等领域延伸,并涉猎儿童文化消费项目、教育文化产品和生活产品等领域,巩固品牌地位。《儿童文学》《小学生之友》《中学生天地》则通过举办与作者、读者的互动活动,聚拢优秀创作人才,吸引更多读者关注,获取生存发展的力量。

据悉,“《儿童文学》擂台赛”已连续举办了13年,从中发现了不少极富创作潜力的新作者,也团结了众多成熟的优秀作家。今年,《儿童文学》还启动了“书写中国童年故事”系列活动,进一步加强与家长和小读者的互动。

在江西,《小学生之友》成功举办了十届江西省“新蕾杯”中小学生读刊用刊征文活动,每年吸引全省上百万师生参与。2014年和2015年,《小学生之友》编辑部连续两年组织了以“共筑中国梦,江西少年强”为主题的江西省“三友”自强少年推选与赞助活动,宣传身处顺境自强不息的少年,呼吁全社会都伸出援手,献出爱心。

在浙江,2008年《中学生天地》创办的“浙江省十大校园新锐写手评选”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全自在表达、全实名公开评审。作为决赛评委,麦家、曹文轩、张抗抗等著名作家,均对参赛选手的作品作了或热情、或犀利、或苦口婆心、或鞭辟入里的点评。

“少儿期刊举办的活动不只网罗了一大批优秀作者与作品,也扩大了刊物影响力,提升了刊物品牌价值,更重要的是在刊物读者的青春岁月里留下了一段弥足珍贵并持续发挥正面作用的美好印记。”金仲儿如是评价品牌活动对于少儿期刊发展的意义。

内容精品化 加强弘扬传统文化

近年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我国文化竞争力日益遭到国人的注重。虽然用小读者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已经成为少儿期刊人的共识,但大家坦言,目前少儿期刊在挖掘传统中华文化方面依然有所欠缺。

对此,冯臻建议,少儿期刊首先要在编辑思想上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对小读者成长和发展的价值;其次,要有传统文化积淀的编辑,去组织优秀的作者来为孩子创作这方面的文本;再次,要用现代的、多元的、为孩子所能接受的方式去呈现,也就是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上,需要契合当下孩子的接受趣味。

从传统文化里抽取出适合小读者的那部分内容,并以适合的方式来呈现,也是丁诚中积极尝试和努力的方向。“将传统文化里包含绘画、器物等可以视觉化的内容传递给小读者,因为这些抽象更容易理解。”丁诚中表示,要想为小读者提供传统文化的内容,首先要了解他们的阅读需求,其次要真正理解传统文化的内容,这样才能挑选出最适合儿童的内容。

《小学生之友》也在寻找一种风趣的、易于小读者接受的传播模式。目前,《小学生之友》在《小友漫客》栏目精心策划了中国古代风尚系列故事,用连环画的方式结合现代生动风趣言语解读几百年前音乐、舞蹈、书法等“时髦”故事,让小读者领略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学生天地》今年专门开辟了《寻宝记》栏目,每月一期,将中华文化中一些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正慢慢消失在人们视野里的陈旧艺术与传统引见给小读者。

“少儿期刊如果能结合本身的特点和优势,在编辑出版工作中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弘扬,就会构成一股合力,为小读者提供优秀的、有质量的、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粹的文化产品。”冯臻表示。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