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当绘本的风吹向中国

树枣文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绘本”一词来源于日本,又名“图画书”,英文名叫“Picture Book”。1658年,夸美纽斯创作的《世界图绘》,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早一本带插图的儿童书。19世纪彩色印刷技术迅速发展,这时诞生了被称为“现代图画书奠基人”的三位插画艺术家:沃尔特·克莱恩、凯特·格林纳威、伦道夫·凯迪克。到了20世纪初期,比阿特利克斯·波特创作了《彼得兔的故事》,这部小开本的绘本被公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本图文结合最出色的绘本。

到了20世纪30年代,婉达·盖格、路德威格·比梅尔曼斯等亦颇天才画家开始在图画书的舞台上崭露头角,至此,图画书终于在欧美迎来了黄金时代。

20世纪50年代,绘本开始在日本逐步起步,70年代崛起。中国台湾遭到日本的影响,60年代后期开始引进和创作图画书,至80年代后期渐入佳境。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大陆地区才开始引进出版绘本。比台湾晚了30年,比日本晚了40年。

回首图画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与儿童文学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改善有巨大的相关。正是因为有一批批作者、学者、编辑不断浇灌儿童文学的土壤,绘本阅读才能在中国的大地上引起风潮。

一 现代文学三十年的儿童文学(1919-1949)

因为时代和环境的缘由,此阶段的儿童文学都负载着沉重的阶级、政治、人生与苦难等方面的内容,儿童文学的创作不够丰富,但同时也诞生了很多流传至今的经典名篇。

1. 1923年叶圣陶发表短篇童话集《稻草人》

2. 1923-1926年冰心《寄小读者》

3. 1932年、1933年张天翼出版长篇童话《大林和小林》、《秃秃大王》

4. 1933年陈伯吹创作的长篇童话《阿丽思小姐》

5. 1940年严文井创作童话《南南和胡子伯伯》

二 建国17年的儿童文学(1949-1965)

这是中国第一个儿童文学的繁荣期。1957年中国第一个儿童文学理论刊物《儿童文学研究》创刊,苏联的儿童文学作品、理论被大量翻译,这一时期的国内本土的创作也呈现了“丰收”的现象,童话、儿童小说、儿童剧、儿童诗、儿童散文等遍地开花。

01 儿童小说代表作家和代表作

萧平《海滨的孩子》、张天翼《罗文应的故事》、任大星《吕小钢和他的妹妹》

02 童话代表作家和代表作

张天翼《宝葫芦的秘密》、陈伯吹《一只想飞的猫》

严文井《“下次开船”港》、任溶溶《“没头脑”和“不高兴”》

孙幼军《小布头奇遇记》、洪汛涛《神笔马良》

03 儿童诗代表作家和代表作

艾青《春姑娘》、鲁兵《小猪奴尼》、柯岩《“小兵”的故事》等

04 儿童散文代表作家和代表作

任大霖《童年时代的朋友》、郭风《蒲公英和虹》、《搭船的鸟》、《会飞的种子》等

05 儿童剧代表作家和代表作

老舍《宝船》、任德耀《马兰花》

▲左:《宝船》;右《马兰花》

06 科学文艺代表作家和代表作

高士其《我们的土壤妈妈》;方惠珍、盛璐德《小蝌蚪找妈妈》

郑文光《从地球到火星》、孙幼忱《“小伞兵”和“小刺猬”》

十年文革期间

儿童文学因为政治因素的影响,创作越发的公式化、概念化,开始走起了下坡路。1963年创刊的《儿童文学》仅出版10期,等到“文革”迸发前不久就停刊了。虽然此阶段的儿童文学可以说是一片荒芜,但同时也诞生了许多特色鲜明的“红色经典”,如《小英雄雨来》、《闪闪的红星》、《小兵张嘎》、《红雨》等。

四 新时期的儿童文学创作(1978-2000)

这是儿童文学从复苏到空前繁荣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儿童文学创作与理论研究开始冲破政治与教化的枷锁,向文学和人性回归,产生了一大批有影响力的儿童文学作家与作品。

01 儿童文学理论代表

蒋风《儿童文学丛谈》、洪汛涛《童话学》、鲁兵《教育儿童的文学》

02 儿童小说代表

伤痕小说:刘心武《班主任》、程远《弯弯的小河》

问题小说:王安忆《谁是未来的中队长》、邱勋《三色圆珠笔》

▲2000年后再版的新版

成长小说:秦文君《男生贾里》、《女生贾梅》,杨红樱《淘气包马小跳》

曹文轩《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

03 童话代表作

热闹派童话:郑渊洁《开直升飞机的小老鼠》、《皮皮鲁全传》

彭懿《四十大盗新传》、《与幽灵擦肩而过》

周锐《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孙小圣与猪小能》

抒情派童话:冰波《蓝鲸的眼睛》、《梨子提琴》

孙幼军:《小狗的小房子》、《唏哩呼噜历险记》

金逸铭《冠军米米松》、《恐龙丑八怪》

这当中的著作依然依托于“连环画的”方式,并不能称之为真正的绘本。值得一提的是王晓明和周翔,1996年周翔创作了《贝贝流浪记》,王晓明创作了《皮皮鼠吃跳跳糖》,这两本图画书既有本土特色也吸取了欧美绘本的优点,可以说是中国本土最早的儿童绘本。

在20世纪的最初一年,绘本的风终于吹向了中国大陆。大陆第一波引进的图画书在1999~2000年间,春风文艺出版社引进出版了雅诺什绘本10册,21世纪出版社引进出版了恩德童话绘本6册和“彩乌鸦”系列15册。

但由于当时社会大众对图画书的认识无限,家庭的经济购买能力不强,并未掀起图画书阅读的浪潮,绘本也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注重

五 新世纪的中国儿童文学(2001-)

因为改革开放前二十余年的中国儿童文学为新世纪的儿童文学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进入新世纪的中国文学迎来了愈加开放的创作和出版环境,开创了愈加繁荣发展的新局面。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与作品,儿童文学作品市场火爆,出现了杨红樱、郑渊洁等超级畅销书作家,《狼王梦》、《草房子》也成为了这一时期的超级畅销书。

2002年,台湾画家几米的《向左走向右走》、《地下铁》等成为现象级的图画书,这时大众才认识到绘本的存在,社会上构成绘本热潮,儿童绘本也终于迎来发展的契机。

同年,梅子涵、方卫平、朱自强、彭懿、曹文轩等儿童文学界学者、作者共同完成的《中国儿童文学5人谈》出版,向外界传达了儿童文学研究权威们对于绘本的痴迷和热爱,从专业角度分析了绘本在儿童文学中的重要性。

之后,以“红泥巴网站”为代表的绘本专业推广机构诞生,阿甲和萝卜探长利用网络和演讲的力量,使更多的读者去关注绘本。

2002年国内引进了很多经典著作,如《晴天有时下猪》、《迪克·布鲁纳丛书》(米菲系列)、《戴高帽的猫》等,这些书直到现在依旧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2003年,新经典引进了美国作家谢尔·希尔弗斯坦的三部代表作《爱心树》、《失落的一角》、《失落的一角遇上大圆满》。

2004年,中少社引进“彼得兔的故事”、蒲蒲兰引进“恐龙的温馨故事”、接力出版社引进《活了100万次的猫》、新经典引进了日本代表作“可爱的鼠小弟”系列和经典作品《胡萝卜的种子》。

之后《猜猜我有多爱你》、《小蓝和小黄》、《我爸爸》等现象级的绘本引发了亲子阅读的热潮。

2006年,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出版了彭懿的《图画书:阅读与经典》,这是中国第一本专业的图画书理论著作,成为许多人了解绘本的入门书。

风格各异、精妙绝伦的引进绘本让中国的儿童读者大开眼界,各种学术理论也滋养了本土图画书创作的土壤。2006年前后,中国国内原创绘本飞速发展,有一批绘本画家着力于用传统艺术言语,怀揣着对中华传统文化、民俗艺术复兴的理想,或描摹儿童眼中的世界或表达本人的见解。2009年后,中国绘本迎来了第一个黄金十年,仅09年一年引进品种就超过2000个,这一时期,越来越多的本土插画师开始投身于原创绘本的创作中,至此中国原创绘本才终于构成了老中青三代齐绽放的簇新局面。

01 周翔,第一位开始创作原创绘本的作者之一。代表作《荷花镇的早市》、《耗子大爷在家吗》等。

▲《荷花镇的早市》内页

▲《耗子大爷在家吗》内页

02 朱成梁,曾获国际安徒生奖提名的中国画家,获得国内外无数大奖。代表作:《火焰》、《团圆》、《别让太阳掉下来》等。

▲《火焰》内页

▲《团圆》内页

03 蔡皋,她的作品在韩国日本赫赫有名,《桃花源的故事》曾被指定▲《别让太阳掉下来》内为日本小学教材,代表作《宝儿》、《桃花源的故事》等。

▲《桃花源的故事》内页

▲《宝儿》内页

04 王祖民,《东方娃娃》艺术总监,不断从事儿童读物的编辑、绘画工作,既是编辑,又是作者。代表作《六十六头牛》、《我是老虎我怕谁》等。

▲《六十六头牛》内页

▲《公鸡的吐沫》内页

05 熊亮,2005年熊亮创作了《京剧猫》。2007年《中国绘本系列》诞生,这一系列大都以中国传统故事为蓝本,以传统国画绘制技法完整地展现了一个“可记忆的中国”。

▲《京剧猫》内页

06 九儿,第一位入选国际儿童读物联盟荣誉书单的中国女画家,2012年开始潜心创作绘本。代表作《妖怪山》、《妹妹的大南瓜》

▲《妖怪山》内页

▲《妹妹的大南瓜》内页

07 于虹呈:第一个获得博洛尼亚插画展优秀作品奖的中国作者。代表作《盘西餐》、《梁山伯与祝英台》

▲《梁山伯与祝英台》内页

▲《盘西餐》内页

08 姬炤华、徐萃,原创图画书界著名的夫妻档,代表作《天啊!错啦!》、《两个天才》。

▲《天啊!错啦!》内页

▲《两个天才》内页

09 李卓颖,新锐图画书作者,代表作《公主怎样挖鼻屎》、《溜达鸡》等。

▲《公主怎样挖鼻屎》内页

▲《溜达鸡》内页

10 郭婧,《纽约时报》十佳绘本奖获得者。代表作《独生小孩》、《暴风雨》。

▲《独生小孩》内页

▲《暴风雨》内页

虽然图画书在中国大陆起步较晚,但随着阅读推广活动的丰富、本土作品的增多、各种奖项的加持,绘本这一艺术方式已得到极高的认可,如今,图画书也成为了中国儿童文学里重要的细分门类之一。

追溯中国儿童文学的百年发展,经历过百家争鸣的辉煌,也遭遇过毁灭性的打击,但相同的是不论在怎样的环境之下,儿童文学一直在给孩子带来希望、引发他们思考、给予想象的自在。而我们也相信,在这个文化和经济都在飞速发展的时代,随着人们对儿童这一主体的认识加深,未来的中国儿童文学一定会更丰富、更多元,给中国乃至世界的孩子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参考材料

行知部落:汤素兰《中国儿童文学的变化》

百度文库: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