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给孩子选购绘本时都有一个期待,希望能借助绘本协助孩子养成更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孩子更好的品格。但是当我们在真正介入到亲子共读的过程中时,要么不晓得该如何来延展绘本当中的教育意义,要么就是方法不恰当,孩子听着听着对绘本故事情节得到了兴味。
我们在共读时,常见的误区:
1、把绘本当做教材
2、把共读当做上课
3、把我们当做是老师或者是“传教士”
在绘本共读时,我们大部分父母都是读着读着就尝试给孩子讲道理,以《大卫不可以》为例。我们在给孩子讲到这里时,总会说:宝贝,你看大卫踩着一身泥回来,把家里弄得这么脏,我们可能不像大卫这样。
之所以忍不住想把道理讲给孩子听,是因为我们把本人当成了老师,把绘本当成了最好的教材,把儿童文学当成上课的过程
绘本的教育意义应该如何延展呢?
第一层:自然感受,不去做任何的说教,不去讲任何道理,把故事道理讲清楚
故事当中角色正在发生的一些情绪变化讲清楚了,孩子就能自然的感遭到绘本想传达的教育意义,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父母的角色就是一个连接器,借助我们讲故事的声音、表情,对画面的拓展来让孩子自然感受就好,我们要相信孩子都有超强的模仿能力
有些绘本,我们完全不用讲道理,带着孩子自然的感受故事就够了,要相信绘本作家们,他们用他们娴熟的笔法和画风,就能让孩子自然的感遭到绘本故事中的教育延展意义
第二层:不要对着孩子讲道理,把讲道理的过程前往给角色,还是以《大卫不可以》为例
宝贝,你看大卫在外面玩了一身泥回来,踩着四处都是泥印子。妈妈肯定有会打扫很久才能打扫干净,我们一起跟大卫说说:让不可以这样踩一身泥印子回来,妈妈打扫起来很辛苦的。
对着角色讲道理,让孩子在旁边强化听着就可以了
第三层:鼓励孩子对着角色讲道理
邀请孩子把他理解的绘本故事情节当中传递的价值观,传递的言语自动地说给角色听,孩子越能自动地说给角色听,就好像家里的老大在为老二讲道理一样,;老大一定是最遵照规则的,最有良好品格习惯的那一位,因为他本人自动说了出来,让孩子把绘本当中的道理讲给角色听,他本人就会不断的内化和吸收绘本想传递的内容
父母是绘本的放大筒,,我们要做的就是把绘本当中的故事尽量借助本人演绎精讲绘本的方式,让孩子自然感受其中就可以了
上一篇:推荐15个收录稿件的平台,写作投稿赚钱从选择适合本人的平台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