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国学典籍《大戴礼记》40句传世金言,深刻睿智,常读受益终生

147小编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助读材料

《大戴礼记》,亦名《大戴礼》、《大戴记》。前人据唐孔颖达《礼记正义序》所引郑玄《六艺论》“戴德传《记》八十五篇,则《大戴礼》是也”之语,多谓其书成于西汉末礼学家戴德(世称大戴)之手。它的史料价值和学术意义仍不可低估。其中多数篇章记述从战国到汉代儒家学派的言论,是研究中国晚期儒学的基本材料。《诸侯迁庙》、《诸侯衅庙》、《朝事》、《公符》等篇,记录诸侯礼制,可补《仪礼》之阙。《五帝德》、《帝系》两篇载上古帝王世系,司马迁据以撰成《五帝本纪》,是探索史前史奥妙的珍贵文献。更有《夏小正》一篇,是我国现存最陈旧的一部月令,篇中被学者称作“经”的文字,听说传自夏代,生动具体地反映了上古先民对一年十二个月天文星宿、气象物候的认识,在天文史、气象史、农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名句赏析

1、君子执仁立志,先行后言,千里之外皆为兄弟。苟是之不为,则虽汝亲,庸孰能亲汝乎!

【译文】君子坚持仁爱,坚定志向,先做后说,千里之外都是兄弟。假如你不这样做,那么即便是你的亲人,哪又有谁肯亲近你呢!

2、君子尊其所闻,则高明矣;行其所闻,则广大矣。高明广大,不在于他,在加之志而已矣。

【译文】君子注重信息,就能使德行高超明达;善于运用信息,就能使事业宽广雄伟。德行的高超明达,事业的宽广雄伟,不取决于别的,取决于意志的加强罢了。

3、君子虑胜气,思而后动,论而后行,行必思言之,言之必思复之,思复之必思无悔言,亦可谓慎矣。

【译文】君子思考问题要克服感情用事,考虑好再举动,论证后才去做。举动必须考虑符合计划,符合计划后必须考虑经得起检验,考虑经得起检验必须考虑到不会出现后悔的话,就可以说是谨慎了。

4、君子将说富贵,必勉于仁也。

【译文】君子想要喜欢富贵,必须在仁德上下功夫。

5、君子进则能达,退则能静。岂贵其能达哉,贵其有功也;岂贵其能静哉,贵其能守也。

【译文】君子为官就能通达,退隐就能静养。难道看重的他的通达吗?看重的是他有功;难道是看重的他的静养吗?看重的是他能坚持操守。

6、君子进则能益上之誉而损下之忧。

【译文】君子做官就要给国家加添声誉,并能减少百姓的忧虑

7、君子思仁义,昼则忘食,夜则忘寐,日旦就业,夕而自省,以役其身,亦可谓守业矣。

【译文】君子思慕仁德和正义,白天从事事业忘记吃饭,晚上自我反省忘记睡眠,以此锻炼本身,就可说守住基业了。

8、君子多知而择焉,博学而算焉,多言而慎焉。

【译文】君子要能够识别多种人并区别对待,能够广泛地学习并辨别好坏,多参与谋议并出言谨慎。

9、故目者,心之浮也;言者,行之指也。作于中则播于外也。

【译文】眼神是内心的浮现,言论是举动的表示,内心有活动,在外就有表现。

10、听其言,可以知其所好矣,观说之流,可以知其术也;久而复之,可以知其信矣;观其所亲爱,可以知其人矣。

【译文】听了他说的话,就可以晓得他的爱好;看他喜欢的什么,就可以晓得他的心术想法;长期考求他的言论,就可以晓得他诚实不诚实;看他亲近热爱什么样的人,就可以晓得他是什么样的人。

11. 不能则学,疑则问。——《大戴礼记·曾子制言》

不懂的就要学习,有疑问的就要请教。人的能力是无限的,不可能样样通晓,对于那些有用的知识,应该采取灵活和虚心的态度,及时请教,及时学习,这样才能完善本人的知识,提高本人的技能。

12. 得贤者安存,失贤者危亡。——汉·戴德《大戴礼记·保傅》。

宜治,适于管理。天下没有常安的国家,也没有适宜于管理的民众。得到贤能之士治国理政,则国家就安定存在,得到贤能之士的辅政,则国家就有危亡之虞。这是强调举贤荐能、任人唯贤对于国家安危的重要性,今天看来仍是对的。先忧事者后乐事,先乐事者后忧事。

13. 无常安之国,无宜治之民。——《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事先忧虑的人,事后则安乐;事先安乐的人,事后则忧虑。

14. 以镜自照见描述,以人自照见吉凶。——《大戴礼记》

用镜子自照,可以看见本人抽象容貌;以别人的成败得失来对照本人,便可晓得本人的吉凶祸福。安无忘危,存无忘亡。

15. 面誉者不忠,饰貌者不情。——《大戴礼记·文王官人》

面誉,当面称赞。饰,掩饰。情,指真情实意。当面奉承的人往往不忠实;掩饰面目的人往往没有真情。

16. 言必有主,行必有法,亲人必无方。——《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主,中心。方,方式。言谈时必须有中心思想;举动时必须有法则;与人亲近必须有正确的方式。

17. 多私者不义,扬言者寡信。——《大戴礼记·文王官人》

扬言,夸言。更多地考虑本人私利的人没有道义可讲;说大话的人很少能实践诺言。

18. 言不过行,行不过道。——汉·戴德《大戴礼记·文王官人》

说话不超过本人所能做到的范围,做的事不超越邪道的范围。

19. 人非人不济,马非马不走,土非土不高,水非水不流。——汉·戴德《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

非,不、没有。济,成功。走,跑。一个人没有别人的协助,就不可能成功;一匹马没有别的马竞争,就不会快跑;筑土成台而没有土,土台便高不起来;一泓池水,没有别的水相激荡,便成死水而流不起来。此言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相互依存的,是在互动中发展与变化的。

20. 同同声则异而相应,意合则未见而相亲。——汉·戴德《大戴礼记·保傅》

声音相同,不同的物体之间就会产生共鸣;情意相合,未曾见面而心中就彼此亲近了。此以同声相应的物理现象作比,说明情投意合是结交成友的根本基础。

21.可言不信,宁无言也。 大戴礼记经典语录

西汉·戴德《大戴礼记·曾子立事》。不信:没有信誉。宁:宁可。这两句大意是:说了话而不讲信誉,宁可不说话。说出的话就要算数,如果说了话又不能兑现.那样的话还有什么用途?真不如不说的好。这两句多用于呵斥、讥讽说了话不算数的人;也可反其意而用之,用来保证说过的话就一定算数。

22.多私者不义,扬言者寡信。

西汉·戴德《大戴礼记·文王官人》。扬言:言语张扬。寡:少。这两句大意是:为一己之私利考虑多的人艰难掌管正义,言语张扬、夸夸其谈的人很少有可以使人信任的话。考虑本人多的人,遇事就首先站在个人的立场上为本人的利益着想,就报难掌管公义;言语太肆张扬的人,多言过其实以掩其不实,所以很少有可使人信任的话。这两句的前句多用于评价私心大的人的不义质量,也可引申说明对私心大的人不可使其掌管公事;后句多用于说明不可轻信言语大肆张扬的人。

23.面誉者不忠,饰貌者不情。

西汉·戴德《大戴礼记·文王官人》。面誉:当面奉承赞誉。情:诚实。这两句大意是:当面奉承赞誉人的人往往不忠实,掩饰本人本来面貌的人往往不诚实。当面奉承的人往往是投机取巧者,他们的奉承并非出于真诚,常常是在背后又说人的坏话。所以宋人林逋在《省心录》里就说:“面誉者,背必非。”那些掩饰本人本来面貌的人,肯定有见不得人处,一定是不诚实者。这两句可用来揭穿或讥讽虚伪的奉承和矫情,提示人们要善于识别真伪。

24.义胜欲者从,欲胜义者凶。 大戴礼记名言好句

无绵绵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西汉·戴德《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至:极,最。至察:指苛求。徒:从师学道学艺的人,门徒。这两句大意是:水极清就不会有鱼生存,责人过严,过分苛求别人,就不会有人跟从你。世界上一切事物既包括相对的方面,又包括绝对的方面,相对中包含着绝对,绝对存在于相对之中,相对和绝对是辩证的统一。极清的水中不会有鱼,过于苛求就没有人相从。要求过分(绝对)则适得其反;适可而止(相对)则要求才会实现。可用以说明要妥善处理人际关系,对同志、对朋友不要求全指摘,吹毛求疵,否则就无人和你一道工作,就会使你成为孤家寡人。

25.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之千里。 大戴礼记经典语录

西汉·戴德《大戴礼记·礼察》引《易纬》。君子:指有才有德的人。毫厘:指极短的长度。缪(miù谬):差错,失误。这几句大意是:君子开始时就应特别细心谨慎,因为开头相差虽仅有毫厘,结果就会相差千里。这几句运用比喻,告诫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认真、谨慎,特别是一开始就要有严格的要求,不能有丝毫差错。因为如果对于开头的小小失误不认真加以纠正,结果就会铸成大错。本名句可供论述防微杜渐的道理时引用。

26.良贾深藏如虚,君子有盛教如无。

西汉·戴德《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贾(gǔ古):商人。深藏:指隐藏瑰宝。盛教:盛德。这两句大意是:有经验的买卖人隐藏本人瑰宝,不轻易让人看见;有盛得的君子平易如常人,好像什么长处也没有。作者以良贾的“深藏如虚”,比喻君子的“盛教如无”,说明有知识有才能的人从不在人前炫耀显示本人。相反,这种人谦虚谨慎,形貌若愚,看起来和平常人一样。成语“深藏若虚”即从此来,可用以赞誉谦虚谨慎,怀才不露的人。

27.先忧事者后乐事,先乐事者后忧事。

西汉·戴德《大戴礼记·曾子立事》。忧:前一个忧为思虑、谋划;后一个忧为忧虑、忧愁。这两句大意是:先谋划事业的人,其后对事业一定十分乐观;先对事业乐观的人,其后对事业一定十分忧虑。此二句精辟地讲出了在发展事业中的忧乐关系。在作者看来,在事业进行之前先作缜密的安排部署,在事业进行之中兢兢业业,持之以恒,那么一定能功成名就,此时自然可以乐了;如在事业进行之前盲目乐观,不作充分预备,在事业进行之中马马虎虎,马马虎虎,那就很难获得成功,此时自然会忧虑了,先忧与后忧,先乐与后乐,都是忧,都是乐,很显然应先忧而后乐,这才是真正的乐。陈子昂《谏灵驾入京书》:“先谋后事者逸,先事后图者失”与~意思相近,都是强调事先进行缜密考虑的重要性。

28.富以苟不如贫以誉,生以辱不如死以荣。

西汉·戴德《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以:而。苟(gǒu狗):苟且,不合理。誉:有名声。这两句大意是:与其富有而行为不正,不如贫穷而有美名;与其苟活而备受屈辱,不如死去而受人敬重。有的人虽然富有,但他的富有来得不合理,他享受着富有,也承受着人们的责备辱骂,这还不如虽然贫穷,但清洁白白,堂堂正正,受人尊崇为好。有的人虽拣活着,但是他身受屈辱,苟且偷生,受人蔑视,这还不如光荣牺牲,扬名后世,受人敬仰为好。这两句运用‘……不如……”的选择句式表明了贫富生死观,观点鲜明,白属堂堂正正之言。可用以说明人要有正确的荣辱观,要珍惜本人的声誉,不可苟且偷生。

29.闻志广博而色不伐,思虑明达而辞不争。

西汉·戴德《大戴礼记·哀公问五义》。闻志:见闻记忆。志,通“訨”。伐:夸耀。思虑:思索考虑。明达:明确透彻。争:争辩,争论。这两句大意是:见闻多知识广而没有骄傲自诩的神色,思想明确考虑透彻而没有争强好胜的言辞。这是一个谦逊而成熟的人应有的修养。俗话说:一瓶子不响,半瓶子咣当。越是浅薄的人,越喜欢自我炫耀,以势压人,装出一副什么都懂的样子,唯恐别人不晓得、不承认他的“高明”,而真正有根底的人倒总是谦逊的。可引用作为自我修养的要求,也可以此赞扬那些谦虚谨慎的贤能之人。

30.见利息辱,见恶思诟,嗜欲思耻,忿怒思患。

西汉·戴德《大戴礼记·曾子立事》。诟(gòu够):耻辱。嗜欲:嗜好欲念。患:灾难。这几句大意是:见到利益.要想一下可能带来的耻辱;见到邪恶,要考虑一下可能产生的侮辱;产生了嗜好欲念.要想一下可能随之而来的羞耻;生气发怒时.应想一下可能带来的祸患。这几句以富有哲理的言语.深刻地指出无论什么时候.都应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都应留意修身养性,其潜台词是:在利益面前,要请廉自守;在邪恶面前,要疾恶如仇;在欲火燃烧时,要平心敛志.淡漠寡欲;在怒火上升时,要狰静制怒.想到这可能是政敌的诡计。四句话言简意贼.叮咛周至,四个“思”字,犹如连鸣的警钟,不时在耳边回荡。可以用作处世格言。

31.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 《礼记·大学》

32.君子进则能益上之誉而损下之忧。不得志,不安贵位,不博厚禄,负耜而行道,冻饿而守仁,则君子之义也。

【译文】君子做官就要给国家加添声誉,并能减少百姓的忧虑。如果本人的意志得不到国君的理解,就不要安居高位,不去讨取丰厚的俸禄。就是干农活,当普通百姓,也要推行本人的政治主张;即便挨冻受饿也要坚持仁爱。这就是君子大义的表现。

33、巧言令色,触小行而笃,难于仁矣。

【译文】用好话笑脸逢迎人,局限于耍小聪明,很难达到仁的境界。

34、不能则学,疑则问,欲行则比贤,虽有险道,循行达矣。

【译文】没有才能就学,有疑问问题就问,想做事就仿照贤人,虽然有艰险的道路,按照这个方法去做,就没有行不通的。

35、君子攻其恶,求其过,强其所不能,去私欲,从事于义,可谓学矣。

【译文】君子祛除他的不好的方面,查找本人的过失,加强本人不具备的才能,去掉偏爱的愿望,见到适宜的事情就跟着去做,可称得上好学了。

36、君子爱日以学,及时以行,难者弗辟(避),易者弗从。

【译文】君子要珍惜时间用于学习,学到的知识及时用于实践,不回避困难,不贪图安逸。

37、君子博学而孱守之,微言而笃行之,行必先人,言必后人。

【译文】君子要广泛地学习知识并小心谨慎地去实践它,少说话并坚定地去做,举动一定要在别人前面,说话一定要在别人后边。

38、唯义所在,日旦就业,夕而自省思,以殁其身,亦可谓守业矣。

【译文】以正义为行为原则,白天从事事业,晚上自我反思,以这种态度坚持终身,就可称得上守护基业了。

39、君子患难除之,财色远之,流言灭之。祸之所由生,自纤纤也,是故君子夙绝之。

【译文】君子应怀着担忧害怕的心情去修养本人,远离财色,不说没根据的话。这样祸害所产生的机会,自然就很微小了。因而君子要早断绝流言和财色。

40、富以苟不如贫以誉,生以辱不如死以荣。辱可避,避之而已矣;及其不可避也,君子视死若归。

【译文】以曲意奉迎得到的富贵不如贫穷有个好名声,屈辱地活着不如光荣地死去。耻辱可以避开,就避开它算了,到了不可避开的时候,君子就要视死如归。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