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朝鲜军制改革:《纪效新书》助其军队职业化,为何王朝依旧覆灭?

147小编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朝鲜军队

朝鲜王朝作为与古代中国一衣带水的“永不征伐之国”,与我国明清两代封建王朝的联系都非常紧密,其政治、军事、文化等各方面都遭到作为宗主国的中国影响

朝鲜王朝“壬辰倭乱”期间,因为军事上的疲敝,不得不请作为宗主国的明朝派兵协助平叛,在此期间经过戚继光训练的精锐明军引起了朝鲜王朝统治的留意,由此引发了以戚继光《纪效新书》为蓝本的朝鲜王朝军制改革。

一、朝鲜“壬辰倭乱”与军制改革

明朝万历年间,也就是公元1592年,丰臣秀吉基本统一日本后为了转移内部矛盾,发动了针对视朝鲜王国的和平,史称“壬辰倭乱”。

当时的朝鲜国内军事力量虚弱,几乎可以说是半瘫痪形态,在此基础之上,朝鲜王朝向他们的宗主国,也就是当时的大明朝求救。明朝派出戚家军进入朝鲜,协助朝鲜抵挡倭寇的侵略,凭仗戚家军威武的军容和独特的“鸳鸯阵”战法,迅速的稳定了局势,收复失地,并最终与朝鲜人民一起,将倭寇赶出了朝鲜王国。

戚家军

在这个基础之上,朝鲜王国的统治者们到了戚家军的强盛之处,请“戚家军”出身的将领,以戚继光所著《纪效新书》作为蓝本,开始对朝鲜王朝进行军制改革。这次改革,在严峻的外部环境下发生,伴随着壬辰倭乱的过程,边改边打,边打边改最初将羸弱的朝鲜王国军队,形成一支职业化的,颇有战役力的军队,可以说非常成功,也为朝鲜王国摆脱日本的侵略,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 军制改革的次要特征

1、个人英雄主义崇拜

因为戚家军在“平壤之战”之中杰出的表现,朝鲜君臣非常羡慕,同时当时戚继光抗倭的威名也已经传到了朝鲜君臣耳中,在这样的情结影响上,几乎是照搬了《纪效新书》之中记载的练兵方法,来进行朝鲜本土的军制改革。

《朝鲜宣祖实录》中记载,因为当时的朝鲜国王特地指令要购买《纪效新书》作为练兵蓝本,因而书版本不一,国王特意下旨:“戚继光所撰《纪效新书》数件,贸得而来,但此书有详略,须得王世贞作序之书贸来!”

一国君主为了一本书亲身下旨,对其注重可见一斑。同时,在野鲜君臣的共同努力之下,当练兵已经开始时,有《牧民心书》卷八《练卒兵典》提到:“戚继光《纪效》之书,今为兵家之玉律”的记载。由此可以看出,一是因为当时宗主国大明朝的强盛,二是著名的抗倭将领戚继光的个人光环之下,朝鲜王朝这次的军制改革,从一开始,就带着浓厚的个人英雄主义崇拜。

戚继光(剧照)

2、独特的训练都监制度

这次练兵遵照着《纪效新书》练兵与练将并重的思想,从始至终,不断有当时正在野鲜与朝鲜军队一起抵抗日本侵略的明军将领参与其中。朝鲜王朝对这次练兵非常注重,为了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为此特设了独特的练兵都监制度,以保证练兵的效果。

根据《朝鲜宣祖该修实录》记载:“成龙与壬辰乱后建议,始置训练都监……成龙去位,皆废不行,独训练都监仍存,至今赖之。”

根据记载可以看出,当时不只为了练兵单独设了衙门和官职,而且这个衙门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并且影响深远。

三、 朝鲜王朝军制改革最终没能阻止王朝覆灭的缘由

1、 军制改革没有与之相配套的其他改革

应该说,经过朝鲜王朝的军制改革后,其军队朝着职业化的方向迈出了重要一步,这一点在后期与日本侵略者的战役中体现了出来。

《朝鲜宣宗实录》中记载:“升平二百年,军政不修……变乱之后,上闷其不教而弃之,募聚精壮,设局教训……旬一试才,朔六开阅,五技既熟,羸弱成勇,井井焉,堂堂焉,束伍分明。”

由此可以看出,军制改革对于朝鲜军队战役力的提升,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当时的朝鲜王朝升平二百年,国家机构和政权结构早已臃肿不堪,陷入了王朝中后期的力时期,在日本侵略,举国危机的情形下,其他诸如后勤措施,政治制度等影响还不太强烈,可以无效的保障军队的战役力。等到了日本人战胜,朝鲜半岛上重新迎来了和平,本来臃肿的官僚体系和老旧的政治制度,迅速的恢复了其影响力,逐步占据政治生活中的主体地位。

古朝鲜王朝

在和平年代,职业化的军人看上去自然没有那些贵族官老爷的重要,而重生的军制改革,也没有已经平缓运转了两百年的政治制度更让当权者温馨。在这样的互相龃龉之中,军制改革带来的军队职业化不只没能和政治制度一加一大于二,反而互相牵扯,更不如前。在此基础之上,军制改革也势必无法长久。

2、 训练都监队伍的壮大

新的军制改革和老旧的官僚体系之间产生冲突的最直接体现,就是训练都监队伍的迅速壮大。前文提到过,本来朝鲜王朝君臣设立训练都监,是为了更好的完成练兵效果。这本来是一个临时性的,有着非常明确的短期目标的机构,按理说新军既然已经练成,外敌也退却了,这种临时性的机构也应该裁撤。

可问题是,在国内“军政不修”的的基础之上,军官将领早都已经烂透了,皇帝和大臣们也不放心将本人的安全交给他们。而这支新成立的军队,战役力强悍,自然应该留在京城以保卫王朝。与之相配套的是,新军不只是练兵,也练将,而这些新练出来的将,都在训练都监这个机构之下,你把训练都监裁撤了,谁来领兵?

就在此基础之上,这些手握着军权的训练都监新将领们,成了朝鲜国内一支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更重要的是他们还手握着职业化军队的军权。由此,当时的朝鲜王朝君臣只能不断拉拢,安抚这些新的训练都监队伍。这就形成了训练都监制度迅速的发展壮大,并在后期彻底成为朝鲜最次要的军队。不只驻守京城,而且分驻各道,总人数达到了数万之多。

朝鲜军人

训练都监队伍的壮大,首先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朝鲜王朝的卫戍力量,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有个最大的问题是,本来的朝鲜王朝军制是军民不分的,战时为兵,平时为民,类似于中国古代唐朝时期的府兵制。这样制度的好处是国家不需要大量的物资供养军队,自然也带来一定的战役力不强的问题。为了抗击倭寇而建立的训练都监制度,实质上是募兵制,即国家出钱,募兵打仗。这些人平时是不参与农业生产的,职业化的军队自然战役力更强一点,可国家要为此付出的代价也不少。

《朝鲜显宗修改实录》记载,朝鲜王朝显宗时期,有大臣上书:“我国曾无给料之兵,而壬辰乱后……今常税者十二万石,而费于养兵者八万石,只以四万石为国用,已甚不足,而又欲捐此,以救饥民,其亦难矣。”

由此可见,当时训练都监人数的添加给朝廷带来的压力。更重要的是,军事制度,必须要有民政制度相配套本来军制没有改革之前,虽然部队没有战役力,但民间还算稳定。可是军制改革之后,国家每年平白添加大量的军费,有没有相应的民政制度作为配套,只能是在本来的基础上加派税负,反而添加的农民的负担,加速了王朝走向灭亡。

3、 后期训练都监制度的失效

在外无战事,内又添加农民税负的基础之上,训练都监制度迅速的成长为庞然大物,又因为没有强大的外部敌人,本来严格的训练制度在实行过程中逐步走了样,最后演变成方式主义。甚至出现拿着《纪效新书》“按图审形”的地步,一支军队训练的时候不参考实际情况,而是拿着练兵的书看士兵是不是外形上符合书中对于士兵的要求,这几乎滑天下之大稽

至此,军制改革带来的最初一个优点,军队战力的提升也消失殆尽。让已经大放光彩的军制改革,彻底得到了其正向作用,成为了一个尾大不掉的麻烦,最初与其他各种负向缘由一起,共同导致了朝鲜王朝的灭亡。

古朝鲜作战部队

四、 结语

综上,朝鲜王朝时期的军制改革,源头是在升平200年后,倭寇入侵时朝鲜军队屋里抵挡的现实之下,当时的朝鲜君臣在强烈的危机意识下,一种被动的选择凭仗着戚继光《纪效新书》既练兵又练将的精神,和朝鲜王朝君臣倾国之力的打造下,这次军制改革单从军队战役力上来看,是很有成绩的。军制改革后新军在抗倭和保家卫国之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可遗憾的是,这次军制改革,是一次单项的,不成体系的改革,实质是老旧王朝的一次自我打补丁的过程,因其只注重于军事,而没有与之相配套的民政等方面的改革,最终导致了军制改革成功,但没能阻止其王朝灭亡的结果。

参考文献:

1、《纪效新书》

2、《朝鲜王朝宣宗实录》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