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由南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南通市文化艺术创作中心承办的首期“南通艺研戏剧沙龙”——《小剧场剧目的创作》在濠西书苑成功举办。本期沙龙邀请南通籍知名编剧杨劲松老师莅临授课。
杨劲松
国家一级编剧,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杂志社编委,中国夏衍电影学会理事,南京市秦淮区政协委员。第71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电影《江湖儿女》(贾樟柯导演)出品人、第6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获奖电影《地久天长》(王小帅导演)策划、第14届中国电影华表奖获奖电影《我们天上见》(蒋雯丽导演)文学策划与制片人、电影《芳华》(冯小刚导演)文学策划。电影剧作《离离原上草》获2018年夏衍杯优秀电影剧本征集优秀剧本一等奖。
南通市文化艺术创作研究中心主任陈金屏掌管沙龙活动,代表大家对杨老师的到来表示感激。她从张謇创办伶工学社、更俗剧场,欧阳予倩到南通来协助戏剧改革的历史谈到南通话剧之乡的文化渊源,并引见了市创研中心作为全市剧目创作组织、指点单位,打造“南通艺研戏剧沙龙”活动品牌的目的和意义。
杨劲松老师围绕《小剧场剧目的创作》主题,结合其亲历的中国文化产业媒体传播、内容生产等20多年变革的实践,生动讲述了小剧场剧目的前世今生、艺术特色和发展示状。
从创作、生产和运营等多重角度,结合《洪湖赤卫队》《白毛女》《宝岛一村》等经典作品,杨老师与大家深入交流了现实题材和非现实题材、大剧场和小剧场剧目等创作异同点等,强调好的作品要兼具人民性、现代性和感染力,注重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努力承继和发扬革命文化,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与思想。
在提问互动环节,大家畅所欲言,展开了氛围浓厚的学术与实践探讨。艺术剧院、市文化馆、海安供电公司等单位的相关人员分别围绕小剧场剧目的时长设置、南通本土历史题材小说的剧本转化、民间戏剧力量的资源整合等问题进行交流。
互动交流
现场照片
南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艺术处处长张贺林表示,小剧场剧目是近年来的艺术“热词”,符合时代发展需要,南通艺研戏戏剧沙龙为现阶段南通基层的剧目创作提出了好的构想启迪,对协助文艺工作者事半功倍、少走弯路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南通市文化艺术创作研究中心围绕两大南通城市文化名片——“中国美术南通现象”和“南通话剧之乡”开展了扎实研究和丰富活动,希望继续推动相关工作走深走实。
南通艺术剧院、南通市文化馆及各县区文旅局、艺术院团的戏剧工作者,以及企业戏剧爱好者等三十余人参加本次戏剧沙龙。
南通艺研戏剧沙龙
南通艺研戏剧沙龙,是南通市文化艺术创作研究中心在市文广旅局指点下重点打造的戏剧品牌活动,旨在为全市戏剧工作者及爱好者搭建平台,通过定期举办戏剧讲座、剧本创作及改稿、戏剧评论等活动,协助、指点各地和相关单位孵化戏剧作品。通过这样一个戏剧文化空间,汇聚全市戏剧力量,引领南通戏剧的发展,推动南通“话剧之乡”城市文化名片的打造。
来源:南通文化创研中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