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有一篇大热的文章三川疯狂吐槽儿童阅读四大“邪教”,之所以热,是因为说了很多人心里的恶气,也戳了很多人的痛处,总之极富争议性。
不过让我略微失望的是,留言的大家基本上都在争议之中,对我在文章后部提出的三个准绳基本上没有关注。
今天的文章写的是我们一家12年来验证无效的亲子阅读、儿童阅读的方法,一共五条。
看完上篇文章被我气得半死的人会说,你凭什么有资历写这五个方法,我只能说我们两个大人因为这五个方法一年能够看一百多本书,对我们人生影响巨大;
家里的小孩因为这五个方法在12岁时能够读大多数厚重的图书,写作书评,并且不断热爱阅读。
我们家还被评为了“北京书香家庭”。总之是个从阅读上得到极多好处的家庭吧。
大约又有被气着的人问,你怎样证明你们家的经验适合所有家庭?我无法证明,也不打算证明,我只是分享本人的经验,你如果觉得有用,你就取走,你如果觉得没有用,那本人整一套不就行了。
还是得反复一下三个准绳:
1、以人为本,看得见本人的需求,看得见孩子的需求;
2、以关系为本,亲子关系、夫妻关系比读了多少书,打了多少阅读卡更有价值;
3、以长久的幸福为本,做一个阅读的长期主义者而非短期功利主义者。
以下是我要分享的五个经验。
经验一:睡前阅读
通过观察,我发现我们家长分成了两极,一个极端就是“直升机父母”,仿佛本人没有任何事情可以做,一天到晚盘旋在孩子(有时候还包括伴侣)的头顶。
另外一个极端是“消失的家长”,他们从孩子的生活中几乎消失不见了。
有一个意大利的作家叫罗大里,写过一本带着自传色彩的童话集叫《电话里的童话》。这本书里的爸爸是一个业务员,要到全国各地跑业务,但是他每天晚上都会给他的小女儿打一个电话,在电话里给她讲一个故事。
这本童话集里收录的都是电话里的故事,它们都很短可以在15分钟之内读完,因为那个时候的电话费特别贵。而且他还要保证孩子们只通过听就能够听明白,所以故事都特别浅白,又特别风趣,是一本浓浓的、充满爱的书。
如果你一天只要15分钟能够陪你的孩子,那我建议你在他睡前给他读一个短的故事。
不要讲道理,故事晓得所有的东西,你想让孩子明白的道理故事里面都有。
每天睡前,刷完牙、穿上睡衣,点燃一盏温暖的小灯,孩子在被子里,爸爸、妈妈坐在旁边给他读书。
很多小朋友跟我说,他们听睡前故事其实并不是多需要那个故事,而是在想假如我长大了,我想起小时候每天晚上睡前都有爸爸、妈妈给我读故事。
如果你们能这样读5年、6年甚至8年,那你的孩子就是一个幸福的人。
除此之外,睡前故事还能带来什么附加价值呢?
据统计,98%的人每天的阅读时间都不到15分钟,也就是说只需你和你的孩子坚持做到睡前阅读,阅读量就超越98%的人了。
这样做第一保证了基础的阅读量,第二这是一个听读的过程,而听读一点都不会妨碍孩子。第三培养了孩子的阅读习惯,因为他每天都有吸收,就像我挺喜欢的一本书的名字那样,他是一个“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
我女儿七八岁的时候,我每天睡前都给她读《吴姐姐讲历史故事》。那套书一共15本,有1000多个故事把整个中国历史都讲了一遍。
小孩平时其实很难自动去看历史书,如果不是给孩子读书,我也不会花整整两年时间,把中国历史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一遍。很多家长问我,孩子不爱看文字多的书,比较难的书,其实没关系,你就读给他听,每天15分钟就够了。
经验二:电子监狱
电子监狱是什么呢?你在家里每天安排一个固定时间段,把家里的电脑、 iPad、手机全部放在1个盒子里,盒子外面就写4个大字:电子监狱。
把这些东西都关起来之后,你们一家人就一起看书。我们家一开始是读15分钟,后来是20分钟,等到孩子独立阅读之后,可以慢慢延长到半个小时。
现在我们每天都阅读一小时,写作一小时。尤其是疫情期间,我们没有社交,不用花时间送小孩上下学,就把节约出来的时间全部拿来看书。
我们各自读书,我和先生一年可以读一百多本书,女儿也可以读好几十本。这些阅读量都源于我们养成了每天阅读的习惯。因为我们是成年人,所以看书特别有能量。
我几乎看过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能转化成我的工作,我的创造力,都能使用于写作,孩子们的课程设计和讲课。
阅读带给我的东西太多了,每天能够心无旁骛地看一小时书,真的是人间的享受。
很多家长跟我说他们没时间读书,我可以担任任地告诉你,那你的小孩80%不喜欢读书。假如你的小孩喜欢读书那纯粹是因为你运气好,说得不客气一点是走了狗屎运。
因为这是有规律可循的,父母和孩子一起读书,小孩是一定看得进书的,而一个小孩只需养成了看书的习惯,就会源源不断地看书。
经验三:家庭阅读沙龙
这个方法更适合大一点的孩子,能够独立阅读之后。我们家的阅读沙龙很简单,就是放几个土味蛋糕在那里,一边吃蛋糕,喝点咖啡或是茶,一边看书。
我们还互相推荐书看,比如小丸子现在正在看的是《家是教养的起点》。她越看就越笑眯眯地说,爸爸你的教育有问题,我觉得这上面是对的。
她还看《孩子:挑战》这种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之作,一边看一边还做笔记、摘抄。又写又抄之后她就说,有些家长这样对小孩是不对的,妈妈你今天这样说话是违反了某某准绳……我每次都被她逗得笑岔气了。
就是因为我看心理学的书,所以我女儿也跟着看了很多。
我女儿已经12岁了,最近我先生就推荐了一本书给她看,是巴菲特最好的朋友芒格的那本书——《穷查理宝典》。小丸子前几天已经看了,还给我讲了好几个故事。
我本人也推荐了一本《哈佛非虚构写作课》给她看,我惊奇地发现她已经看得懂了,一边看一边还说这个可以用。
反过头来,她很坏地推荐了一套小马宝莉给我们看,拿我们开玩笑。不过小丸子也推荐了高木直子的《一个人住的第几年》之类的书给我看,特别风趣。
有一段时间她迷上了新蕾出版社的一套国际大奖小说,她喜欢《山居岁月》《时代广场的蟋蟀》等等。这些书其实我小时候没看过,都是在小丸子的指点关怀下,我才看完,真的很好看。
有时候我如果没看完她还不许我下楼吃饭。一家人看完书之后,就多了很多八卦、聊天的素材,而小朋友阅读、写作的品尝也通过互相推荐书,聊读书感受,慢慢就提高了。
有一项研究结果表明,一个孩子将来的人生成就取决于他们家庭里面聊天的词汇量。
每天聊的词汇量如果在3000~5000以上的话,小孩将来的收入会增高,他的人生成就也会增大。所以如果你们在家不断读很高级的书,那你的小孩将来绝对不得了。
经验四:输出式阅读
每次看完书之后聊一聊,其实就是一种表达,如果说阅读是一种输入的话,表达就是一种输出。
如果是用演讲或写作的方式进行表达,那可以算是非常正式的输出式阅读。童书妈妈读书会是演讲式输出,我们一家偏爱写作输出。几乎每本我认真阅读的书,我都写过文章,有些一本书还能写几篇文章。
我女儿后来还开了一个公众号,名字叫做“12岁的间隔年”,现在有1万多粉丝了(她叮嘱我要帮她做个广告,希望你们关注她)。她会在这个公众号上发表本人的读书之后的感想。
大家可以看见她公众号已经有5篇书评了,其中一篇是讲《佛陀》。这是一本学术书讲宗教的,她说本人风趣。
小丸子写的第二本读后感是诺奖作品《我的名字叫红》,是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穆克创作的长篇小说。非常厚的一本,小丸子把它画成了漫画。
她还读了一个很牛的非虚构作家——比尔·布莱森写的《偏跟山过不去》。小丸子评价它颠覆了写景状物的写作,是超级好看的游记。
她不断惊叹原来好看的游记是这么风趣,世界上好看的游记原来可以这样写,原来可以不用写“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某某公园……”
其实我们从来没有用考试的方法去教她做阅读理解或是写读后感,就这样养出了一个不只爱看书,还能写书评,而且书评的阅读量还很高的小孩。
大人也会很轻松很快乐,再也不用每天那么辛苦了。
像现在我的孩子大了,她要上的网站是b站、lofter,我最近还叫她给我普及,b站十大电影,小朋友最爱追的番剧是什么?
我之所以做这些都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孩子,因为他们这个年龄段正处于叛逆期,同志们一定要提前做好预备。
我们家是以看实体书为主,但是我最近迷上了微信读书。只需我想看一本书,它嗖地一下就能来到我的眼前。我可以在电脑上看,在手机上看,在kindle上看,还可以做笔记。
我经常在上面写这个可以拿来设计成什么课,这里我要去讲给我的学生听。等我做满了笔记,就把那些笔记导出来,基本一堂课的内容就出来了。
所以我特别爱用微信做笔记,这点我觉得比实体书好。大家要勇于拥抱新工具,虽说不一定新工具就比旧工具好,但两种工具都要接触。
经验五:善用资源
我在上篇文章奉劝家长不要总想着去做儿童阅读的专家,可是当你需要专家的时候怎样办呢?你可以干下面这4件事情。
第一,经常去图书馆、绘本馆、书店,就把那里当作是你们家的书房。童书妈妈有一个万有幸福空间,里面也有一个图书馆、一个书店。
每次小朋友们来了,我就站在电梯口问他们,哎~你怎样不借书就走了?我们一次可以借20本书。
有一次我就问一个小男孩,我说你晓得书最好的命运是什么吗?你应该怎样对待它们呢?小男孩就说,三川老师,我要保护好书,让它们干干净净的,不能损害它们。我说N0~N0~N0~,这个书最好的命运就是被你这么帅的小帅哥给读了。
他听完之后很开心,就拉着他的小行李箱装走了20本书,说我给了这20本书很好的命运,我善待了它们。
像我家旁边有一个西西弗书店,我看见很多大爷大妈带着他们的孙子孙女们去那里看书,父母倒是很少见到。
现在书店们对儿童是多么敌对啊,绘本区孩子们都是席地而坐,店员恨不得还给你们送点饮料啥的,为了讨好你们看书,真是竭尽一切之能事。
在这里也恳请大家顺便在店里买点书,支持一下实体书店。
再说绘本馆,那里有专门讲书的老师,他们讲的比我们这种普通话不标准的家长好多了。一大群小朋友在那里一边听一边笑,还可以表演戏剧,为什么不去呢?办点绘本馆的卡,多去参加活动才好。
大家看这是淘弟的作者,美国知名童书作家、插画家托德·帕尔(Todd Parr),他是童书妈妈特别热爱的一个作家。我特地邀请他来空间,还组织了一帮娃去听他讲故事。
第二,参加各种各样的阅读活动。很多幼儿园、学校都会组织这类活动。
广州的朋友们可以去参加南国书香节,北京就更不用说了,每年8月份有BIBF(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就在新国展,每年1月份还有订货会,北京书香节……
这些活动全部都是免费的,全部都是求爷爷告奶奶地盼着各位小主去看书,干嘛不利用呢?家长与其天天在家里充专家,干嘛不带着娃去听真正的专家讲故事、开讲座呢?
第三,儿童杂志。如果有一段时间你不晓得孩子最近该看哪个水平的书,你就给他订儿童杂志。
儿童杂志就是陪伴你孩子长大的一个最忠实的朋友。我去年一年给《幼儿画报》录推荐,看他们每期的杂志引见,我深深地觉得这个杂志挺不错的。
一开始我其实没觉得它那么好,但在一年的时间里我发现花360块钱能订一年的杂志,还送个行李箱。
你每个月可以收到三本,里面有十几个故事,十几个游戏,还包括了如何教孩子安全知识,如何教他们养分吃饭,教他们爱打招呼,讲礼貌,几乎就是帮你当爹当妈了。家长只需照着读一遍就行了,真的是超级便宜、超级划算。
还有《东方娃娃》也特别好,小一点的时候可以读《东方宝宝》,大一些读《博物》……都是小朋友疯狂热爱的杂志。
小朋友如果缺乏阅读量,其实读一读杂志是非常有协助的。杂志上的这些资源永远更新,永远都有很多没看过的故事。
你晓得吗?很多新书的内容都是先在杂志上刊登,再集结成书的。等到孩子再长大一点之后,还可以看童书妈妈推荐的儿童文学。
我是一个特别宽容,特别容易激动的人,但是编辑部有一个特别挑剔,特别严格的舒雯老师,还有一个也特别挑剔,还特别坏的白老师。
就因为这两位老师,一本书从出版社出来,想要进入我们的推荐名单几乎太难了。我们三个人经常为了一本书能不能拿来推荐,拍桌子对骂。
因为我们要对童书妈妈的所有读者担任,对孩子们担任,我们要让他们闭着眼睛,在万有幸福空间随便拿起来一本书,就一定要对得起他花的时间。
我们公众号推荐的每一本书差不多都是以100:5的比例挑选出来的,我们的工作就是为大家筛选书,也请各位家长支持我们的工作,信任我们的工作能力。
别再把本人束缚在一个“立志要做儿童阅读专家”的框框里,开开心心、放心大胆地去做孩子的爸爸、妈妈。
最初我还要不客气地再强调一次,家长不爱看书,就别指望小孩爱看书。既然读书这么重要,你本人为什么不爱看书呢?所以就全家人一起开开心心地读起来吧。
谢谢亲爱的你看到这里。
作者:三川玲,“童书妈妈三川玲”创始人。懂童书的人里面她最懂教育,懂教育的人里面她最懂童书。她是童书出版人,她出版作品获国家图书奖,国家五个一工程奖,销量百万,她撰写的童书评论深得读者认同,能掀起购买风潮;她是儿童教育作家,撰写的教育文章常常10万+,还经常被教育部新华社等权威媒体引用;她是亲身下场看了5000+孩子作文的阅读写作教育者,努力于用顺应天性的阅读法与写作法让更多人爱上阅读,享受写作。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