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5月31日电 题:“童话大王”郑渊洁:留住孩子的猎奇心
新华社记者史竞男
“六一”儿童节前,5月30日,“童话大王”郑渊洁回到了他独一的母校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这一天,是他开始童话创作40周年纪念日,他选择在母校举办了新书《童话都不敢这么写》首发式。
40年来,他笔下的皮皮鲁、鲁西西、舒克、贝塔、大灰狼罗克……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文学角色,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孩子。
作为创办者,他一个人将《童话大王》月刊写了33年,如今《童话大王》已出刊453期,总印数超过2亿册;他创作了近2000万字的童话作品,变成329种图书出版发行;虽然学历只要小学肄业,但他的作品降服了无数小读者。
他是如何走上儿童文学之路的?笔耕不辍的动力是什么?郑渊洁回顾了他40年的创作经历,分享了在文学创作和生活中的思考与感悟。
“要留住孩子的想象力和猎奇心”
郑渊洁只上过4年小学。“文革”发生后,他随父母到河南农村“五七干校”生活。然而,短暂的校园生活在他身上打下了深刻的烙印,让他爱上了阅读和写作。
30日,郑渊洁回到他已经就读的班级,见到了昔日的恩师,感慨万分。他告诉前来听讲座的同学,本人从小就希望能够异乎寻常,当别的小朋友渴
“时至今日,我仍然十分感激赵老师给予我的鼓励,为我从事童话创作播下了一颗快乐的种子。”郑渊洁认为,教育不能抹杀孩子的想象力和猎奇心,在对孩子的教育中,有四点值得特别注重:一是阅读,特别是晚期阅读非常重要,怎样强调都不为过;二是兴味,看一门课的教育能否成功,要看受教育者对这门课的兴味越来越大还是反之;三是超越,学习必须体会到超越的快乐才可能学有所成;四是孩子要身心健康,这也是最重要的。
郑渊洁与知识产权出版社为此专门向同学们赠送了由他作序的《我也会发明》图书,他在序言中写下:“留住孩子的想象力,就留住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一封来信”让他走上文学之路
1978年4月,身为工人的郑渊洁写了他平生第一篇童话作品——寓言童话诗《壁虎和蝙蝠》。他偶然在工厂阅览室里看到一本儿童期刊《向阳花》,就将这篇童话处女作寄给了位于郑州的河南人民出版社《向阳花》杂志社。
在此之前,郑渊洁也给一些刊物投过稿,收到的无论是采用通知还是不采用通知,都是铅印的格式模板,“冷冰冰的”。“但这次不一样,《向阳花》的编辑寄来的采用通知是手写的,而且满满一页纸。编辑还在信中鼓励我说,给孩子写作是了不起的、也是大有作为的事情,希望你坚持下去。”郑渊洁说。
后来,他才晓得,那位编辑叫于友先。当时于友先的母亲患病住院,他在母亲的病榻前看了郑渊洁的《壁虎和蝙蝠》,认为写得很好,决定采用,于是就在病房里给郑渊洁手写了采用通知。
“我收到采用通知的日期是1978年5月30日,所以,我就将这一天视为我儿童文学创作生涯的开端。”郑渊洁充满深情地回忆说,发表于1978年第4期《向阳花》杂志的这篇作品和编辑一封看似平常的来信,给了他无穷的力量,从此写童话一发而不可收,“笔耕不辍,滴水成河”。
那位《向阳花》杂志的编辑于友先,后来成为旧事出版署署长、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席。郑渊洁说:“我和于署长的交往可谓一段佳话,是改革开放出版业发展繁荣的一个缩影。”
“作家最好的理财是维护版权”
郑渊洁是知识产权保护的积极践行者,他获得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颁发的“国际版权创意金奖”,也是国家旧事出版署“反盗版抽象大使”。
几天前,在中国版权协会主办的远集坊讲坛上,他呼吁全社会注重保护知识产权,认为“作家最好的理财是维护版权”。
郑渊洁亲历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事业的发展。“最后面对盗版,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童话大王》每期杂志都发表有律师声明,遍及全国各地的小读者就是我的‘卧底’,时常就盗版盗印情况给我通风报信。近年来,随着维权成功,我亲身感遭到了我国版权环境的改善。”
郑渊洁得知,他的母校民族小学2017年已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和教育部评为全国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他高兴地说:“保护知识产权对于鼓励原创作者的积极性非常重要,只要强化保护,作者才能越来越有决心,我们国家的文化实力才会越来越强大。”
上一篇:告别《童话大王》,皮皮鲁和鲁西西依然在冒险 | 新京报快评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