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郑渊洁谈教育:闭上嘴,迈开腿,走本人的人生路,给孩子看就行了

树枣文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我不是完满妈妈,还中了“挠痒定律”的毒

在女儿出生2个月后,我竟然还不会帮她穿衣服,不会换尿不湿,看见她柔软的小小一只,生怕把她碰碎了。就连抱她吃母乳的姿态都显得很笨拙。几个月下来,也只是左边抱顺手一些,左手怎样抱都显得别扭,有时候还要在妈妈的辅助下,才能让我抱娃的姿态看起来更自然一点。

在妈妈的指点下,我才慢慢学会怎样给孩子穿衣服、喂奶这些看似很简单的事。然而,新的问题又会出现了。

女儿6个月后,可以吃辅食了,有一两天同时喂了几种辅食,结果导致女儿拉了一个月肚子。

随着孩子的长大,学吃饭走路、言语启蒙、做婴儿辅食、陪孩子玩耍等,我这个妈妈,确实显得很业余。可能一些在别人看来是比较简单的事情,甚至觉得这就是妈妈天生就会的事情。可是,我总是比别人慢半拍,不是一来就会。

那段时间,我陷入了焦虑、悲观、自我怀疑,时常还会崩溃大哭。为什么我什么事情都做不好?为什么我不是一个完满妈妈? 越想这些越觉得焦虑,越焦虑又忍不住越去想。

心理学上有一个“挠痒定律”:焦虑就像挠痒,你本来没觉得痒,如果没事就去挠一下,就会越挠越痒,变成恶性循环。

可是,你晓得吗,你的焦虑,只会让事情愈加蹩脚

美学大师朱光潜就曾说过:“朋友,你焦虑来焦虑去,人生还是那么一个人生,世界还是那么一个世界。”

是啊,当我陷入焦虑之后,我遇到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处理,我依然是一个很多地方做得不好的妈妈。相反地,因为我的焦虑,还让我的生活一片蹩脚。在家里总是觉得不快乐,干工作也没有热情,最重要的是,严重影响了亲子陪伴的质量。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说,孩子还那么小,她懂什么呢,能有什么关系啊。孩子的敏感程度远远超乎你的想象。就连你内心的焦虑,孩子都能感遭到

心理学家指出:孩子的情绪很容易受四周环境的影响,特别是来自父母的情绪投射。

如果父母传递给孩子的都是焦虑的、不好的情绪信号,孩子表现出来的也会是同样的情绪反馈。焦虑的孩子,容易变得胆怯、爱哭,做事情总是往最坏的方向想,容易缺乏自决心,甚至陷入自我怀疑的怪圈之中,这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并没有一点好处。

其实,没有完满的妈妈,只要合格的妈妈,60分就是足够好

当了妈妈之后,生命中就多了一道命题,总是会问:什么样才是好妈妈?

以前觉得好妈妈就是要尽量做到完满,带娃十项全能,烹饪、教育样样都会,把孩子照顾得妥妥帖帖,还经常陪伴孩子。直到看到我的闺蜜艳妮之后,我对这一看法有了改观。

艳妮是大家公认的尽心担任的好妈妈。为了孩子的口粮,每天早上6点前就起床弄各式各样的养分早餐。担心学校的饭菜不好吃,就算要上班,半夜也提前跑回家,给孩子送饭去学校。每天不是陪孩子写作业,就是上兴味班。有时候约她,如果没有把孩子安顿好,她都不会出来。

然而,她的精心照顾,换来的却是一个吃饭挑食、成绩平平的孩子。不只如此,孩子还并不理解妈妈的苦心,觉得妈妈管太多,让本人自在,甚至公开表示过不喜欢妈妈。

总想事事做到完满,过度地付出,只会给孩子添加负担,降低本人的生活质量。外人不理解、孩子不领情、本人也不快乐。

那到底什么样的妈妈才是好妈妈?

关于“好妈妈”的定义,儿童心理学大师温尼科特是这样说的:

0分:非常非常蹩脚的妈妈100分:完满无缺的妈妈60分:足够好的妈妈

作家李筱懿在《美女都是狠角色》写到:本人不是一个完满妈妈,也曾羡慕那些会手工,会烘焙,把孩子照顾得很好的妈妈。跟那些超人妈妈相比,本人可能刚及格。

但是,她没有倾尽全力去做100分妈妈,也没有逼孩子做100分孩子。结果是,她依然那么出众,孩子依然那么暖心。

现实上,我们没有必要苛刻本人做一个完满妈妈,做一个60分合格的妈妈就已经足够好了,好好享受与孩子的关系,而不是让孩子成为本人的负担,也不让本人成为孩子的累赘。

那如何才能做一个合格的好妈妈呢?

(一)、英勇接纳本人的不完满,承认存在的“小瑕疵”

我们得明白,我们不是生来就是妈妈,也是第一次学着做妈妈。我们也会有很多缺点,有很多做得不够好的地方,首先我们要做的是,承认和接受本人的不完满,不焦虑,不急躁,和孩子一起在生活中不断摸索成长。

泰国有一个短片《凤梨》,是根据一个真实故事改编的。讲述的是一对母女相依为命,母亲不识字,以贩卖水果为生。母亲少言寡语,很少用大道理去教育女儿,而是以生活中卖凤梨和冰棍为例子,引导孩子独立思考和实践。

比如,当女儿卖不出冰棒时,她没有苛责,而是告诉女儿可以去市场,学习一下别人怎样卖。在女儿遇到一些处理不了的问题时,她也从不焦虑和急躁,而是陪孩子一起摸索想办法。最初,女儿考上了泰国最好的大学。

短片最初,母亲说:“哪天我要是不在她身边,我相信,她也会很好。

短片里的妈妈,并不完满,但她能够接纳本人的不完满,跟孩子一起成长。

(二)、懂得教育的真理,闭上嘴,迈开腿,走本人的人生路,演示给孩子看就行了

宋朝诗人陆游,他的儿子想学写诗,他对儿子说:要想学写诗,功夫是在诗之外,不用把功夫都下在怎样遣词造句上。

同理,教育孩子也是一样,和孩子本身没什么关系,其实是跟父母有关。

很多时候,我们找各种育儿方法,给孩子上各种培训辅导班,以为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其实不然,最好的教育,应该是父母做好榜样。

著名童话大师郑渊洁在《家庭教育课》里提到:教育孩子,请闭上你的嘴,迈开你的腿,走人你的人生路,演示给孩子看就行了。在女儿12岁之前,他从来没有对女儿说“孩子,你要好好努力”这句话,而是对本人说“郑渊洁,你要好好努力。

在央视某一期《面对面》节目里,董卿谈到儿子,她说每天被工作缠身,还要抽时间陪伴教育孩子,那段时间感觉特别焦虑。

朋友的话提示了她:“你希望孩子变成什么样的人,很简单,你就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董卿登时豁然开朗:我们应该努力地把本人变得更好,让孩子在未来真正懂得的时候,对于我们不只有爱和尊重,还能从我们身上学到一些好的质量

于是,她接受了一个全新的挑战,既当掌管人又当制片人,甚至还亲身资助,搭演播厅,最初,给我们带来了好评如潮的《朗读者》。

如今,在养孩子路上,我也不再焦虑,而是努力做孩子的好榜样,同孩子一起成长。经常用罗伊·克里夫特的一句话勉励本人

我爱你,不光是因为你的样子,还因为我和你在一起,我的样子。

(三)、给孩子最好的爱,是把手放开,不替孩子走他们本人该走的路

最近看过一本叫《妈妈有什么用》的绘本,里面说:妈妈不是帮孩子穿衣服、收拾书包、捡东西等本该是孩子本人做的事,而是在孩子需要时,给孩子温暖和鼓励。

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到这个世界,正如纪伯伦所说:”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本身的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作为妈妈,要懂得放手,让孩子本人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让孩子本人尝试去走去跑、独立吃饭、收拾书包玩具、洗小衣服小袜子等等,不要把孩子的每件事情都揽在本人身上。

放手并不意味着放任不管,而是充分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给孩子足够的成长空间,让孩子本人去完成本该本人完成的事情,走本应该本人去走的路。

心里学家罗杰斯说过: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受

最初,用龙应台在《目送》中说过这样一段话与大家共勉。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步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