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郑渊洁是靠什么养出学霸女儿的?独特的育儿观值得每位家长学习

树枣文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童话大王郑渊洁小学没有毕业,儿子也只上到小学。可是,他的女儿郑亚飞在北京一所学校上高三时稳居年级第一,也是全年级独一的全额奖学金获得者,获得的奖学金总数高达36万元。

郑亚飞不只学习成绩好,她还是学校学生会的担任人,是学校排球队队员,是学校每年戏剧表演的参加者。真是妥妥的超级学霸!全能学霸!

很多人奇怪:他的女儿为何如此优秀?我认为郑老师独具一格的家庭教育观念、方法起着关键的作用。

郑渊洁老师已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做事的方法是不随便随波逐流,我喜欢的一句话是独辟蹊径,我认为家庭教育也应该使用这个方法。

他的家庭教育有什么独到之处呢?我觉得他这几点教育理念,跟绝大多数的家长不一样,甚至反其道而行之,却非常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

01、爱上阅读比赢在起跑线上更重要

有一个传播颇广的教育口号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很多家长为此重金培养孩子的晚期教育。

郑老师的观点却完全相反,他认为: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因为学习之路不是百米冲刺,而是一场马拉松。从小学开始到高中毕业,要经历12年的时间,赢在起跑线上的人不一定能够赢到最初只要那些奠定了底层能力、胸中有数跟跑的人,才能有后劲儿冲刺,达到最初的成功。

具体一点说:就是在小学阶段不要求孩子的成绩太好,而是要培养孩子能够终身受益的能力,将充足的力量放在初中以后再释放,然后在高中胜出,这才算是赢了。

郑老师在女儿上小学前没有教她任何关于识字、算术、英语之类的启蒙,甚至只上了两个月的幼儿园。他注重的是: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陪女儿做游戏,最大程度保有女儿作为一个儿童的猎奇心和探索欲。

当女儿上小学之后,郑老师对女儿又提出了一个“不可思议”的要求:不能考进前12名。

虽然对女儿的学习成绩要求不高,但他非常注重让女儿养成爱阅读的习惯。他让孩子在时间充裕的小学阶段爱上阅读,想当一个“自学的学霸”,这对女儿以后蓄势发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郑老师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只需爱上阅读,走遍天下也不怕。这是他一生成功的感悟,也是教育孩子的成功之道。

02、千万不要让孩子成为家庭的中心

很多家长从孩子上幼儿园起就不惜倾全家财力购买学区房,只为孩子能够进入名校;有的受过多年教育的高学历妈妈为了养育孩子不惜辞职回家;有的孩子是全家的小太阳,家里所有的人都转着他转……结果孩子并没有发展成为家长想象的那样出色。

郑老师的观点是:千万不要让孩子成为家庭的中心

他认为,如果让孩子成为全家的中心,孩子会意识到本人的学习成绩是全家最重要的事情。而现实上,孩子在学校时的成绩不可能添加家庭收入,所以不能成为家庭中最重要的事情。家长应该让孩子感觉到家里每个人都在忙本人的事业、各自要做的事情,并且忙出成效。孩子,只是作为一个未成年人需要家人的呵护而已。

心理学家曾奇峰老师曾说过:60分的父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最佳环境。如今的孩子缺的不是关注,而是太多的关注让孩子得到了自我。

郑老师虽然不是心理学家,却深谙儿童的心理。

03、让孩子成为掌控时间的高手

成功的人都是掌控时间的高手。

家长们几乎都晓得:孩子若能管理好时间,学习成绩肯定差不了。而现实上,很多孩子每天写家庭作业都是磨磨蹭蹭,需要家长在旁边不停地敦促,本来1小时的作业能用2.3个小时完成,更不用说课堂上高效率地听讲、高效率安排好学业与玩耍之间的关系了。

所以,如何培养孩子成为一个能够掌控时间的高手?这是个难题

郑老师意识到了这一点,并且有三个实战技巧:

a、身教:将本人如何高效率掌控时间演示给女儿看。

郑老师可以说是超级自律代言人:每天雷打不动晚上4点半起床写作2个小时,坚持30多年之久不间断;白天的时间他也是安排得紧凑而又充实。他要做的就是让女儿看到他如何做到自若掌控时间。

b、让孩子忙起来:越忙越能掌控时间,越闲越能被时间掌控。

这个我有深刻的体会。当事后晓得本人时间不多时,会觉得不用急,我先刷会手机、磨蹭一会,可是到了最初却发现时间不够用了;当事后晓得本人会很忙,必须要快点才能够完成当天的任务时,一分钟都不舍得浪费,却发现完成时间和效率超出意料

c、做事有度,学会高效处理信息:信息爆炸的时代,不要让垃圾信息占用无效的时间。学会处理信息是一项重要的能力,也是掌控时间的秘诀之一。

有人说:郑渊洁老师有实力、有财力,他的教育方法独树一帜,对我们普通家庭来说难以效仿。

不可否认。

我们作为普通父母不但没有能力本人给孩子编写故事、编写教材,我们也没有充足的时间在家里亲身教孩子,白天我们必须去搬砖才能养得起家,孩子必须走常规的升学之路才能将来在社会上立足。

但是,我认为,我们可以从本人家的实际情况出发自创郑老师的理念加以灵活运用

比如,不要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没必要让孩子超前学习太多的知识;小学阶段不要太在意孩子的分数而是着重培养孩子的阅读兴味和思维能力;如果发现孩子不是学习的那块料,早点认清现实,不要太焦虑……

比如,不要全家人围着孩子转,以免将孩子养育成一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晓得感恩的白眼狼;孩子本来就是家庭的一份子,他需要照顾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照顾好他,当他有能力的时候,也需要承担家庭的责任。

从别人家的经历来看本人,汲取对本人有用的因素,灵活运用,也是一种学习。因材施教,不只仅指的是面对孩子,还要同时认清本人是什么样子的父母。

郑渊洁老师的教育方式,您认可吗?欢迎留言讨论。

参考书目:《郑渊洁的家庭教育课》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