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七日下午两点,由上海市儿童文学研究推广学会主办、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协办的“2023年上海市儿童文学迎春座谈会”在新落成的上海少儿图书馆举行。春色中的新馆分外温暖喜气。
出席会议的有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会长庄正华以及本市出版社社长、总编、儿童文学作家、儿童刊物编辑、教育工作者、图书馆工作者七十余人参加。
会场全景
上海少儿图书馆馆长杨燕娜致欢迎词,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会长庄正华致贺词。
张锦江会长
著名作家、华东师大教授张锦江会长作了《儿童文学需要有全新的精神》的主题演讲。他说了四点:一是儿童文学要有更大视野拓宽创作题材。他认为,儿童文学的创作题材,这些年许多出版社作了努力与挖掘,特别是主题类的题材,如红色题材、乡土题材、传统文化题材、海派题材等,但,依旧有不足之处,如题材雷同、题材老套等。二是个性突出的言语特色。他指出,言语的个性化是作家成熟的的标记,言语的个性化是一个作家的终生追求。而当下言语干巴、弯腰装嫩带着面具说娃娃腔的现象依然顽固存在。他说,要提倡新的言语风格,给孩子有阅读言语的品尝与享受。三是精辟、独到的真理追求。他认为,文学作家的“最高要素”不是故事,而是对“真理的领悟”。他说,这种真理的敲响,应像山涧的泉水叮咚、好似小草上晶莹的晨露、尤如草原上洪亮他的敏觉会觉得生活精彩纷呈无处不在,任何生活都可入诗入画入文。因为孩子眼里万物有灵,注定万物可写。然而,不关注生活,必会活水干涸,以至某些作者只能不断反复自已。
向获奖作者颁奖
会上,揭晓了第十一届“上海好作品”的七篇获奖作者与篇名。这是对上海本土作者在本市各类杂志社发表的短篇儿童文学作品的褒奖,每年一届。现已出版四本“上海好作品”专辑,最近出版的由华师大出版社出版《凤凰飞过梧桐树》。此届“上海好作品”为:陈茜的童话《彩虹接待日》、康华的童话《魔力花》、郭去疾的短篇小说《雪人》、韩丽君的童话《鲸鱼安安出生记》、黄文军的儿童诗《我只认识九个国王》、宋颖杰的侦探小说《毃门的窃贼》、唐池子的童话《云裳》。
向获奖编辑颁奖
同时,揭晓了第十届学会奖两位德高望重的幼教工作者:蔡之珊与高必先。这是对上海八十岁以上从事儿童文学创作、编辑、画家以及小幼教工作者的专项奖励。并颁奖。
会上表彰了2022年度“上海市儿童文学阅读推广先进工作者”四位:任哥舒、楼屹、周颖、刘巍。并颁奖。
《少年日报》小记者为获奖作者颁奖。金洲小学学生朗诵表演了获奖作品。
会上发言的还有出版社代表社长余岚、获奖作者代表唐池子、获奖编辑代表于晨、获先进工作者代表周颖等发言。
会标
附:著名作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张锦江在“2023年上海市儿童文学迎春座谈会”上的主题讲话
儿童文学需要有全新的精神
各位小朋友、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各位下午好。
由于疫情影响,去年,我们没有举行“上海市儿童文学迎春座谈会”,但是,并没有影响第十届“上海好作品”颁奖仪式,在11月18日上海书展的地方大厅开幕当天举行了盛大的“海派童书的辉煌:‘上海好童书’‘上海好作品’十年双庆会”上,揭晓了第十届(2021年度)“上海好作品”获奖作者与作品。这是上海本土作者发表在上海各类少儿报刊上的专项奖,已坚持了十届,并由上海远东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了四辑“上海好作品集”,新的第四辑是《凤凰飞过梧桐树》。另一项品牌是己有九届的“上海好童书”,评出了270本“上海好童书”。本土作家有94位,44部和71篇作品入围。双庆会引起各大媒体高度注重,除了《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文学报》新华社澎拜旧事《中华读书报》等发表了长篇报道之外,特别是中宣部《学习强国》上海市人民政府官网以及中国作家网都作了要闻报道。这些年,因为评奖我读了当下大量各类儿童文学新作。另外,又掌管《文学报》“上海好童书”专版和主编《儿童文学研究与推广》季刊等。所以,对当下的儿童文学的观察和评判有一些直感和思考,有了这样意见和说法。
儿童文学要有更大视野拓宽创作题材:儿童文学的创作题材,这些年许多出版社作了许多努力与挖掘,特别是主题类的题材,上海教育出版社的《中国红色经典绘本》一套十本,新蕾出版社的“中国女孩”系列图书,广东新世纪的《丝路大冒险系列》10册,中福会出版社“图画书月月看”“图画书月月学系列”,新疆少儿社的“小神兽”中国原创幻想系列,黑龙江美术出版社的《赫哲族英雄传说故事》、湖南少儿社的湘江主题绘本丛书、浙江少儿社的红色主题读物,希望出版社的希望书.成长系列,上海是海派文化的发源地,海派儿童文学是以陈伯吹、任溶溶为代表的老一辈作家,近些年也出现了一些中坚力量如殷健灵的《野芒坡》、陆梅的《像蝴蝶一样自在》(10岁的上海女孩老圣恩与二战大屠杀中罹难的犹太女孩安妮相逢在幻境中,两个灵魂跨越时空的交往与交谈。是一本生命哲理小说),《野芒坡》是写一个孤儿在上海土山湾传教士创建的孤儿院生活,土山湾是上海西洋文化的发源地,中国孤儿与教士的生活是独特的题材。这些题材的拓展,是今天儿童文学的一大进步。
但是,在主题题材在发展中也有不平衡与不足之处,如因作者写作水平、思想高低的不同,也会使作品质量不一。目前,还有些老手因生活的储备不足,题材的雷同化、老套路驾驭就轻,不断反复自已,眼界局限于校园与家庭的小圈子,不能自拔,这样当然不可能出新颖独到题材的精品。二月去京拜访了王蒙先生,我们讨论了儿童文学,他推崇宗璞的童话,他认为宗璞的童话是文人童话,如《冰的画》《总鳍鱼的故事》有诗的意境,在诗境中讲童话。我说到他的作品《无言的树》,这是写一棵平常的树,不想言语的树,它从来不参与任何纷争,四周的树、鸟各种生物每天都有争不完的事,它从不多嘴,它想安静地活着,结果它还被卷入是非之中,最初一场雷电,都毁了,它也倒下了,它在某一个春天又发芽了。我说,这是世界级的儿童文学作品,他说,还没有人这样留意到,我还讲到了另一篇《坚硬的稀粥》这是一大家子讨论对早餐喝粥的改革,非常荒诞,寻常之事写出不凡来。看来题材的拓展与开掘是同时进行的,就看作家的目力如何了!
个性突出的言语特色:言语的个性化是作家成熟的标记。言语的个性化是一个作家的终生追求。在我的书桌上常年放着鲁迅小说集,我不时地翻翻,就是要感觉鲁迅的言语的魅力,我写作五十余年,终生学习言语。在儿童文学中,有言语个性的作家,一看言语就晓得谁写的,如老一辈的陈伯吹浅笑的幽默、任溶溶的顽童口吻、包蕾的滑稽、任大霖的鲁迅风、洪汛涛的民间口语、郭风的诗话等,当下中坚力量,冰波童话的某种魔幻色调、曹文轩小说的苏北土语、殷健灵小说的清纯、陆梅小说的哲思等。还有更年轻的如90后《拥抱星空的爸爸》的作者王天宁,言语的思辨性很强,90后动物小说家袁博的言语富有哲理,90后童话女作家慈琪的言语率真而任性等。
儿童言语的个性化是很难很难的一件事,许多儿童文学作者写了一辈子都是平庸的文字,而成为文字垃圾,不知写的什么。那些追求印数的祖父祖母级的叔叔、姐姐们永远处理不了他们的言语平庸,低头弯腰说话,装嫩扮幼带着面具的化装娃娃腔,这些人要改言语上层次是不可能做到的。我们要提倡新的言语风格,给孩子们阅读时有言语的品尝享受。
精辟、独到的真理追求:我曾写过一预备好了!”,在这当中“咔的一响”的“最高要素”不是故事,而是对“真理的领悟”。我说到我写长篇小说《海王》的例子,写一个善良渔民,后来变为四处降服人的凶残的海盗,我悟了四年,终于想到“人心是降服不不了的,哪怕是一个懦弱的女子。”
对于儿童文学来说,给孩子的真理揭示,自有它的特殊性,不是大声的喝斥,不是严肃的教训,不是空洞的道理。这种真理的敲响,应像山涧的泉水叮咚,好似小草上的晶莹的晨露,尤如草原上洪亮的驼铃,更像云雀的啼鸣。这种真理是孩子的心灵的渴求,是孩子精神的弦音,是孩子启蒙的烛灯。这种真理与孩子所思所想发生共鸣,发生交融,发生沉思。我们的儿童主题书己经很留意思想性、教育性了。但,在人生的真理、人性的真理、人心的真理贴心、真诚、真实上还须有所努力,还有更多的路要走。
精辟的儿童文学真理出现,会让孩子会心的一笑,会让孩子洒下感动的泪水,会让孩子看到万里晴空。那怕一篇短作品,也应如此。我想起张秋生的小巴掌童话,他的作品我几乎都读过,他每一篇都很精心打造,都有一个好的故事,生动的人物抽象,都有一个看似浅显,而充满人生启迪的道理,像天边的一道亮光闪着。随便举一个例,他的收在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短文《妈妈睡了》写一个孩子在哄他睡午觉时,妈妈先睡着了。他观察到妈妈睡着的样子,从眉毛、脸蛋、嘴巴、眼角、额头上轻轻渗出的汗珠。妈妈很累,真该好好睡一觉。作者想说的是“在这个世界上妈妈是最亲最美的。”这就是真理,牵动无数孩子心灵的真理,多么朴实而精辟!
看看今天的儿童文学中,某些作者写得热闹是很热闹,惊怵是很惊怵的,好玩是很玩,就是无脑,不知他想说什么?这类作品还大量存在着。
热情、真诚地拥抱生活:一个有理想的作家,一个有所的作为作家,一个有责任感的作家,他必定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对生活充满了幻想,对生活充满寄托。他必然每时每刻关注四周的人群,关注社会的变化,关注生命的命运。所以,热情、真诚地拥抱生活是业在工厂接受再教育当工人八年,去过老山前线,做过生意,办过大学,在大学当教授。我说:生活决定了作家走向。我用八年写长篇《海王》,用十三年写百万字散文三部曲,用七年主编主创《新说山海经》没有如此沉淀的生花果,三年移植在地上,长大后引来人鸟争果的趣事。
我发觉,儿童文学因为某些因素门槛比较低,某些写手出过几本书,就大肆兜售自已的东西,本来生活底子就单薄,单凭着家里有一两个孩子,就没完没了写学校生活。这样的写手的东西岂能有生活的真实、生活的内涵、生活的动人。而且,某些人自鸣为作家,对生活的寻常毫无兴味,即不关注别人,当然别人也不会关注他。
作家的生活需要有大喜大悲,大起大落。王蒙其所以是王蒙,因为他入过地獄上过天堂。然而,每个作者不可能都如王蒙一般经历,其实只需对生活保持热情的温度,用一双非寻常的眼睛观察人事万物,也能写出好东西。安徒生可以写一滴水、一片叶子、一张纸、一颗珠子,都能写出好的童话来。年轻作家慈琪写一堆丑陋的垃圾也写出了漂亮的童话。她说:因为身为人类,我真的了解垃圾。他又说:我天天制造垃圾,和垃圾24小时共处一室,设法分辨垃圾、整理垃圾,用不同的方式处理垃圾;不只如此,我晓得垃圾在成为垃圾之前都是什么东西,人类怎样制造它们,又怎样让它们成为垃圾。她说:以“垃圾”为配角去写故事,最能体切到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密切相关。你看,这是一个有心的作家的态度,结果万物可写。因为在孩子眼里万物有灵。
就讲这些了。谢谢各位。
(2023年3月11日上午写于坤阳墨海居)
上一篇:《神奇追踪仪》讲述奇幻校园故事,作者王天宁分享阅读与写作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