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苦难磨砺促进成长的悲悯情怀
生活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成长的过程也不会不断平顺。与成年之后所遇到的波折不同,青少年时期即便是再小的烦恼都会被迷茫的孩子们无限放大。和好朋友吵架之后,会觉得此生再也无法与人真心相待;父母离异之后,会觉得本人被全世界抛弃;老师不喜欢本人,会陷入无限的自我否定里;家境的骤变,会认识到原来世人有不同的面孔。然而这些苦难的磨砺也成了成长的契机。
在一次次的眼泪中,对这世界的了解渐渐清晰,完整的自我逐步构成,就这样在苦难的磨砺中获得了涅槃,逐渐向成熟的成年迈进。③而在曹文轩的儿童文学中大多通过主人公经历的变化,为我们展示了不同青少年在历经生活的苦难之后实现了成长的故事。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对这些苦难予以了温柔的刻画,融入对青少年经受苦难、促进成长的悲悯情怀。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并不会痛恨这些生活的艰难,而是更在意儿童获得成长变化的这一过程。
这种主题的塑造能够对青少年产生深刻的教育意义,也会给青少年彷徨的内心点亮一盏温暖的灯。例如被选入初中课本的《孤单之旅》,主人公杜小康本来出生于家境殷实的富贵人家,从小在物质上杜小康就有着十足的优越感,也赚足了其他同学艳羡的目光。然而忽然之间家道中落,杜小康被迫停学,要跟父亲去未知的地方放鸭子。起初他抵触抗拒,但还是和父亲一起踏上了旅途。面对完全陌生的“新家”,杜小康觉得有些恐惧,后来又和父亲一起陷入巨大的孤单之中。直到一次暴风雨的到来,赖以为生的鸭群被吓得四处逃窜,杜小康顾不得危险和害怕,努力追回了鸭子,脚被芦苇划伤也没有阻挠他追逐鸭子的脚步。当暴风雨渐渐过去,杜小康仿佛也在这场磨练中获得了成长。而广大读者也随着跌宕崎岖的故事情节,感受了一次成长的历程,对生活的苦难产生了一些不一样的理解。
(二)诗画般的优美风景
自然景色描写的呈现,能够为文学作品增添别样的神韵,也能为读者带来更多的阅读享受。然而近年来纵然在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中也很难见到别致的风景描写了,儿童文学创作中也更注重故事情节的雕琢和说理的深刻,而对风景的着墨少之又少,这让许多青少年丧失了在文学作品中领略“风景”的机会。
而在现实生活中,极快的城市化建设,让越来越多自然风光的面积不断缩小,青少年很难在日常生活中领略自然,只能从无限的出游中对自然匆匆一瞥。自然在青少年成长中的缺失,导致了青少年在了解自然方面存在不足。由于对自然风光缺少认知和了解,也使得许多青少年对景物的描写十分空洞。而自然环境的描写,除了单纯的用于景物描写之外,还能够起到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深化主题等作用。实际上自然环境描写在写作中的运用对提升作品的审美意趣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很显然曹文轩对文学作品中的自然风景描绘十分注重,他想要通过文字在青少年和自然之间搭建一条优美的桥梁。④因而在曹文轩的文学作品中,四处可见对于自然风景的刻画。
例如在《白雀》中的“月亮照得芦花的顶端银泽闪闪,仿佛把蒋一轮与白雀温柔地围在了一个梦幻的世界里”。通过描写月光温柔地洒落在芦苇花上,营建出恋爱中的青年男女难得见面时那种温柔甜美的气氛,仿佛在他们的四周构成了一个他们的专属天地。再比如《孤单之旅》通过对暴风雨过后一切景物都归于平静来凸显主人公获得成长。因而可以看出,曹文轩的儿童文学创作审美十分注重对各种风景的描绘,这些优美的文字,不只增添了整篇文章的文学神韵,也在写作手法上给青少年带来了丰富的启迪。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