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轩做客《开讲啦》栏目时,有一位孩子提问:写出好作文的秘诀是什么?曹文轩回答:“写作是支箭,阅读是把弓,写好作文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是大量阅读。”
可是,拉弓射箭是门技术活,需要教练指点。同样,写作也是技术活,除了大量阅读,还需要导师来指点。
斋藤孝,就是这样一位导师。他是日本明治大学的教授,教育学者,写了多本读书、教育相关的书。
如今,他将多年的写作经验公开,写成了《写作全技术》这本书。
《写作全技术》斋藤孝
《写作全技术》这本书的主题是“写作”,书中没有各种各样的写作模板,有的是教你如何写出理解本质、恰到好处文章的方法。
掌握这些核心的方法,写文章不再是难事。
《写作全技术》的第一部分,详细引见了如何锻炼写作的基本功。
第二部分,教授了在打好基础后,如何进阶成为写作的高手。
第三部分,讲解了怎样将阅读和写作无效结合,让效果倍增的独家写作秘籍。
01 有发现和新视角才能打动人心
你为什么要写作呢?换句话说,你为什么有写作的冲动呢?
想一下,当你看过一部电影后,内心有很多感想,你特别想跟朋友说出本人的感想,这时,你就有了分享的冲动。
写文章的动力也是一样的:把只要你本人晓得的信息告诉别人。
所以,你的感想、想法,就构成了文章的核心。也可以说,你写的文章有了 “发现”和“新视角”,才具有吸引力,才能打动人心。
日本作家奥野宣之写的《如何无效阅读一本书》,描写了一段他重读读书笔记时的发现。
当时,他读了捷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的《各种各样的人》一书,摘抄了一段9页的原文,原文是说恰佩克盖小房子的故事。
恰佩克想盖一座古典风格的小房子,可开工后,木工和瓦匠经常罢工,聊天,半夜喝啤酒,结果两年才盖好小房子。
但是,恰佩克认为迟缓正是欧洲精神的伟大之处。和美国人的讲效率相比,恰佩克这样写道:“这两种生活方式恐怕都是在浪费时间,但都没有浪费本人的人生。”
奥野宣之第一次摘抄原文时,只写下“有意思”的评语,可在重读后,他领悟到了原文的精髓,在笔记上写道:
“浪费时间不算什么,但请不要浪费人生。”
这句话不断成为奥野宣之的座右铭。
可以这样说,“发现”和“新视角”,正是自媒体平台强调的“原创”。经过本人的思考,就算只是很小的发现,也是属于你的原创。
02 写作高手靠的是:引用
文章怎样写出本人的发现呢?要有新发现,就需要有点睛之笔。
写点睛之笔需要一定的经验积累,而有一个简单的技巧就是:引用。
不过,引用不能太普通、太老套,让读者觉得廉价。引用应该是人们不太熟悉的句子。
比如,引用《论语·述而第七》之八,“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一句话(“启发”由此而来),你会觉得赚到了,学到了之前不晓得的名言。
屈颖妍写的《怪兽家长》,描述她从副总编辞职后,成为3个孩子的全职妈妈,也跟全香港的母亲一样,变成了“怪兽家长”(家长为了孩子成绩优秀,拼命补习、写作业、参加竞赛等)。
书中描写了怪兽家长的各种现象,家长过度保护孩子,其实是保护分数,保护证书,保护所谓的“竞争力”。
屈颖妍引用了香港风采中学副校长何汉权的一句话:
“精英教育一天不死,怪兽家长一日不灭。”
这句话是点睛之笔,正因为香港教育的主导是精英教育,本科入学率只要18%。家长为了子女能够上好的大学,想尽各种方法,不得不当怪兽,宝贵的亲子时间几乎没有。
想要磨炼这种能力,在练习写作时,就得逼本人“必须引用”。
03 写、读相结合,效果倍增的秘籍
引用是在阅读的基础上,你需要把阅读和写作相结合,掌握为了产出(写作)的阅读方法。
斋藤孝在阅读与工作相关的书时,做以下3步:
第一步:用3色圆珠笔画线,红色代表重要的部分,蓝色代表次要部分,绿色代表本人觉得风趣的部分。
第二步,把画线的书页贴上便签,或折书角。
第三步,如果某一页的内容与另一页互有关联,在书的空白处,写上有关联的页码,相当于写上“超链接”。
如此,一本书就成为了写作的素材库。
钱钟书的同学饶余威,在《清华的回忆》一书中,这样描写钱钟书:
“他还有个怪癖,看书时喜欢用又黑又粗的铅笔划下佳句,又在书旁加上他的评语,清华藏书中的画线和评语大都出自此君之笔。”
积累素材的“捷径”:凡读书,必画线。斋藤孝给出的具体操作方法,很简单,可以看出,写作并不只靠天赋,也要靠勤奋。
写作不只能体现你的价值,还能证明你的存在。如果你想要练习写作,《写作全技术》给出了可行的方法,让你学会“为写而读”的高效方法,你还可以把这一方法扩展到碎片化阅读、商务写作、写书评等等,只需你掌握了这一个核心,你就能把写作变成易事。
《写作全技术》思维导图
上一篇:新版全国小学教材主编“曹文轩”在阅读王阅读兴味班开讲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