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唐诗名篇丨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147小编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①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②

说明

      幽州台,即蓟北楼,又称蓟丘、燕台,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唐幽州治蓟,是古代燕国的都城。歌,是诗体的一种。

万岁通天元年(696),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征契丹,陈子昂以右拾遗参谋军事。攸宜出身亲贵,不懂军事,子昂曾献奇计,请分兵万人为前驱,未被采纳。卢藏用《陈氏别传》云:子昂“自以官在近侍,又参预军谋,不可见危而惜身苟容。他日又进谏,言甚切至。建安谢绝之,但兼掌书记而已。因登蓟北楼,感昔乐生、燕昭之事,赋诗数首,乃泫然流涕而歌:‘前不见古人……’时人莫之知也。”这边是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创作背景。

正文

①这两句意谓,像燕昭王一类任用贤才的明主,我赶不上见到;这样的明主今后也一定会有的,但我也不可能见到,因人的寿命是无限的。这便是生不逢时,屈原“哀朕时之不当”(《离骚》)之意。作者在同时同地还写了《燕昭王》等诗。

②悠悠:长久。怆(chuàng)然:悲伤的样子。涕(tì):眼泪。屈原《远游》:“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不及兮,来者吾不闻。”为本诗所本。

作者简介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县)人。唐高宗开耀二年(682)进士。武则天光宅元年(684)赴京上书,武后奇其才,授麟台正字,后迁右拾遗。万岁通天元年(696)随武攸宜征讨契丹。圣历初解官归乡,为县令段简所诬陷,下狱死。

陈子昂是初唐后期有抱负有才能的诗人。他多次上书言事,陈述政治利弊,常遭权贵的排斥和陷害,壮志难伸。他的散文取法古代,反对骈文;诗歌主张风雅比兴,崇尚汉魏,鄙弃齐梁体。《感遇诗》三十八篇便是实践其诗歌主张的代表作。他是李杜的先驱,对唐代诗歌发展有较大影响,杜甫、白居易、韩愈都先后给予崇高的评价。有《陈拾遗集》。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