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龙江书院|经典传习——古诗词赏析:《送僧归日本》唐·钱起

147小编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原标题:龙江书院|经典传习——古诗词赏析:《送僧归日本》唐·钱起

有古诗词的地方,就有文化的根系与思想的自在。为倡导经典阅读,让读者深入了解经典古诗词的创作背景、出处典故、文化内涵、家国情怀,龙江书院利用黑龙江省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经典阅读空间、国学讲堂,开展古诗词音频赏析、古诗词讲座、古诗词朗诵指点等经典传习活动,分享古诗词之美,感受古诗词之趣。

送僧归日本

唐·钱起

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诵读赏析

知识链接:

唐代国势强盛,日本派了不少遣唐使来到中国,还有不少僧人同来学习文化、技艺,求取佛法,从而极大地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这首诗是作者赠送给即将回国僧人的,当时诗人在长安。

这是赠给日本僧人的送别诗。诗之起笔突兀,本是送别,前两句却不写送归,偏从来路写起。“若梦行”表现长时间乘舟航海的疲惫、恍惚的形态,以衬归国途中的艰苦,并启中间两联。颔联写海上航行时的迷茫景象,暗示归途邈远。“浮天”状海路之远,海面之阔,寓含着对僧人长途颠簸的关怀和体贴。“法舟”扣紧僧人身分,又含有人海泛舟、随缘而往之意蕴,储蓄空灵,意蕴丰富。颈联写僧人在海路中依然不忘法事修行,在月下坐禅,在舟上诵经。“水月”喻禅理,“鱼龙听”切海行,又委婉表现僧人独自诵经而谨守佛律的品性,想象丰富。尾联用“一灯”描状僧人归途中之寂寞,只要孤灯相伴,这是实处。但实中有虚,“一灯”又喻禅理、佛理。真假相映成趣。此诗后半首不明写送归,而写海上景物,这就拓宽诗境,不受内容拘泥,使较窄的题目,能有丰富的内容,成为好的诗篇。

此诗在立意上有两点需留意:一是所送者为僧人,诗中用了一些佛教术语,如“随缘”、“法舟”、“禅”、“梵”、“一灯”等,切合人物身分。二是僧人来自日本,又欲归日本,必经大海,故极言海路航行之苦。两头两联前人多谓其写来途,实嫌拘滞。其实是往返兼写,而以返途为主,这样才能与“归日本”的诗题相合。此诗因送人过海,因而从对禅机的抒发,把这惜别之情委婉地表达了出来。海趣禅机,深情厚谊,融为一体,为一首送别的好诗。

全诗前半部分写日本僧人来华,后半部分写日本僧人回国,诗中多用了“随缘”、“法舟”、“禅寂”、“水月”、“梵声”等佛家术语,充满宗教色彩,带有浓厚的禅理风格,并紧扣送僧的主题,寄寓颂扬的情意。全诗遣词造句融洽、自然,足见诗人渊博的学识和扎实的艺术功底。

诵读·赏析者简介:贾楠

贾楠,黑龙江省图书馆龙江书院意愿教师、经典传习古诗词赏析项目特邀嘉宾。黑龙江省实验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哈尔滨市语文学科骨干教师,全国“培养文学新苗”园丁教师,“叶圣陶杯”全国作文大赛特级指点教师,黑龙江省“教育频道名师讲堂”客座教授。微课《宋韵悠悠,一个王朝的生命体验》18讲、《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的诗词人生9讲在黑龙江省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龙江书院微课堂专栏中播出。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删除。

编辑:张 铁

制造邢 雪

龙图前往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