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杨万里真会写诗,他的这首诗真实而生动,属于不折不扣的经典

147小编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纵使读了无数古诗词,杨万里的诗永远不会被读者所忘记,而且恰恰相反,人们反而会愈加清晰地记住他的诗,记住这位笔下有丰富、美好世界的诗人。

杨万里是一位有着朴素情怀,能把生活翻出格调而写入诗作的大咖;眼中有美,一切皆美,内心能体悟生活,一切皆诗。那么在本期,诗巷想跟大家再读杨万里,重温他的经典之作,一起感受其中的生活之美、诗意之美。

闲居初夏午睡起

宋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其实对于杨万里的这首诗,诗巷也已经做过简单的分享,但由于它独特的吸引力,所以这里又将它拿来再次品读。好诗越读越觉得有神韵,可谓“百回细嚼味皆新”;相信各位看官也一样,对杨万里的这首诗都有着别样的情怀,它不断在大家心里,从未被掩埋。

这首诗写于初夏时节,那么在诗的首句中,作者就很鲜明地突出了时节特点:梅子留酸软齿牙;初读这一句,首先给人的感觉就是“真实”,作者择“梅子”这一物象,将其最为典型的特征描写出来,“酸”字一出,物象便活;梅子之味酸涩人人皆知,那么这种“酸”的程度是什么样的?是“酸齿牙”的。“酸齿牙”三个字把梅子之味体现得淋漓尽致,不但如此,还让读者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从而细细去感受、体会。

相信很多人都吃过尚未成熟的杏子,那种酸味几乎是浸到了我们身体的每个细胞里;吃过酸杏后,牙齿就仿佛不是本人的了,在些地方,人们会说“牙齿被酸倒了”。但是虽然如此,人们还是会忍不住去吃,尤其是小孩子们,这可不只是因为大家喜欢吃酸杏,更是喜欢其中被酸到的那种乐趣。

杨万里这里写梅子的效果就是这样,而此句在体现时节特点和物象特点的同时,也将作者热爱生活的心境与抽象体现出来。

写完梅子后,作者又将重点转向了芭蕉:芭蕉分绿与窗纱;初夏时节,万木成荫,而此时的芭蕉也枝叶繁茂,将重重绿意蔓延开来,遮住了庭院的纱窗。非常具有画面感的一句,在这里,作者通过细腻描写把画面的颜色晕染出来,从视觉上满足了读者的审美需求。

在很多诗中,“芭蕉”是一个带有“愁”味的物象,比如李商隐的“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等。但在这首诗种,杨万里却将芭蕉写出了几分宁静安逸和唯美清新的感觉,读来让人神清气爽、温馨愉悦。

后面两句是作者对人物的刻画: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在初夏日长的午后,作者从慵懒的睡梦中醒来,悠闲地看着儿童们在那里捉玩柳花,尽情嬉戏。

这是一个极其富有闲情逸致的生活场景。一个闲散的诗人,一群活泼可爱的孩童,前者体现的是“静”,而后者体现的则是“动”,二者相互构成鲜明对比,但又显得格外和谐美好,将农村生活中最朴实、动人的一面呈现在纸上。

那么通过这一画面的描写,我们读到的是一种恬淡与愉快;其中有声有色,作者将声音搭配人物动作进行描写,把人物抽象方面的“生动性”与“逼真”性巧妙展示;随诗入境,读者不由会置身诗中、置身田园。

在脉络上而言,后两句之间又有着因果关系:作者之所以醒来,其实是因为被儿童捉柳花嬉闹的声音所“吵”醒。不过对于内心平和的作者来说,他反而觉得这样的“吵闹”让给本人带来了不尽的情趣与欢乐,所以他索性坐起来,融入到儿童们的快乐中来,享受生活中最平凡的美好。

若说手法与规划,这首诗采用了先静后动的写作手法,把初夏农村生活中的两个画面分别勾勒,并再将它们拼接在一起,构成一幅完整、丰富的画面;作为读者,无论是从视觉还是从听觉与感觉,皆能读来一份美与享受,这就是杨万里这首经典的《闲居初夏午睡起》。

柳花飞戏芭蕉静,诗写人生一味闲;格外看官,当读完杨万里的这首后,你又有何感想呢?不曾改变过的也好,重新悟得的也罢,欢迎随心畅谈。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