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古诗小讲堂煮酒把盏话桑麻——山水田园诗鉴赏

147小编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山水田园诗是指以自然界的山水景物、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表现的诗歌。山水田园诗大多数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民、渔夫等的劳动为题材,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山水诗次要以山水作为描写和抒发感情的对象。描写自然风光为主。

田园诗多以田园风光为题材。次要是描写农村生活、农夫和农耕。

田园诗一般具有以下意象

1、景物:郭外、田野、农田、墟落、炊烟、白云、清泉、郊外、草屋、柴门、荆扉、

2、人:邻人、野老、农夫、樵夫、渔夫、林叟、山客、牧童

3、农具:耒、耜、锸、锄头、犁

4、植物(食品):五谷(黍)、栗、桑、麻、菊、

5、动物:鸡、犬、牛、羊、蚕、蛙

山水诗一般具有以下意象:

山、河、泉、溪、桥、

樵夫、渔翁、山客、隐者、

松、竹林、树林、草、各种山中植物、

明月、清风、云雾、霞光、露珠、花草香、鸟鸣、猿啼等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几首代表性的山水田园诗:

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酬张少府王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怀。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水田园诗的鉴赏需要留意以下几点:

一、知人论世,揣摩主题

揣摩情感宗旨:抓标题,明了主题;抓作者,知人论世;抓正文,明晰背景;抓关键词,揣摩情感;读题干,揣摩隐含信息。

或表现热爱自然、向往自在的情感,或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官场生活的厌恶,或抒写闲适淡泊、悠然自得的心境。

二、捕捉物象,体会意境

精确把握了山水田园抽象的特征有助于进一步深入了解作者的寓意,体味诗歌的意境,次要从三个方面去把握:一写了哪些景物;二通过这些景物表现了怎样的画面,即画面组合所表现的情境氛围,或恬淡宁静,或清新活泼,或明丽绚烂,或雄浑壮阔;三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或热爱自然、钟情于山水,或淡泊宁静、悠然自得,或厌恶官场、向往隐逸等等。

三、分析手法,明辨技巧

1、调动感官,渲染氛围。山水田园诗往往综合运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感觉描写景物,使景物描写愈加细腻。如高启《春暮西园》:“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首句“绿池芳草满晴波”,“绿”、“芳”,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描绘了绿水盈盈、芳草萋萋的春天美景。

2、动静结合,营建意境。山水田园诗中摹景物往往将其动态与静态结合在一起描写,使画面生动活泼。如:王维《鸟鸣涧》末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便是以动写静,一“惊”一“鸣”,看似打破了夜的静谧,实则用声音的描述衬托山里的幽静与闲适,将寂静山林的全体意境烘托在读者眼前,与王籍“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3、真假结合,丰富内涵。眼前为实,想象为虚;现在为实,过去、未来为虚。真假结合,借助想像,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如欧阳修《琅琊溪》“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末两句实写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真假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4、巧用修辞,丰富意蕴。山水田园诗可运用各种修辞方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使山水田园景物描写更为生动、抽象,更富有感染力和蕴味。如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二首(其一)》:“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末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无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小学语文学习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