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青年报」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杨力佳
唯美的画面、温婉的乐曲、感人的剧情、抒情的对白……今天半夜,中国古诗词动漫《咏梅》在B站独家上线,粉丝们期待已久,赞许弹幕满屏。《咏梅》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嘉定竹刻”为文化背景,以古风古韵、唯美画境将周颢与梅娘的凄美故事娓娓道来,演绎最美中国风。而它的主创团队正是一群80后、90后的年轻人。
7年做6部纯手绘原创动画
展示中国传统古诗词之美
据了解,中国古诗词动漫系列作品由中共嘉定区委宣传部于2015年启动,集各方力量精心打造,是国内唯逐个部以传统古诗词为故事背景的纯手绘原创动画,之前,已先后上线《相思》等五部优秀国漫作品,被广大网友赞为“国漫的正确打开方式”。
“熟悉这个系列动画的朋友可能晓得,这个项目从策划之初到做到此次推出的第六集《咏梅》,已经7年了。《咏梅》更是历时三年之久,精心打磨。”该项目的担任人吴丹引见道,“回首7年前,因为我们嘉定的作曲家易凤林老师的一张同名音乐专辑朗朗上口,加上嘉定区委宣传部的妙想,要让这些唱出来的古诗词不只被听到,更能被看到,被读懂,我们有幸成为了制造方,大家共同下定决心做一部原创公益动画片。以古诗为背景,借动画的意境呈现出中国古诗词的美感与浪漫。”
因为没有参照,一开始,这些年轻人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共同探索这条国风动漫之路。然而,第一集《元日》推出时,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涛。但是这次合作让大家更深信彼此对于这个项目的情感是一致的,那就是真心把它视为作品,继续做下去,并且要做得更好。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6年,当第二集《相思》推出的时候,一下子成为了爆款,火遍全网,被网友称赞为“每一帧都值得做壁纸的良心中国动画。”
“我的小女儿1岁多时看过《相思》后,没有特意教她就能够背诵这首诗,直到现在还时不时本人扮演其中的剧情。此后,这个系列的动画很快获得了稳定的观众和粉丝群。虽然每一集都要等待一年以上,大家依然翘首以盼。” 吴丹回忆道,“有网友说,她刚开始追我们这个系列的时候才上初二,现在已经大四了,而且依然情愿追下去。这也让我们有了动力和责任感,用心尽力让每一集都更长、更精致、更好看。”
为了呈现更真实的历史背景
23分钟动画片参考大量文献
吴丹告诉记者,虽然《咏梅》最初的呈现版本是23分钟,但是在这背后,创作团队做了大量的历史考证工作,严谨缜密的治学态度加上唯美合理的艺术想象,也正是这部动漫异乎寻常,脱颖而出的深层缘由。
故事是根据《竹人录》所引钱大昕《周山人传》中的一段话所改编:(周颢)少时尝病疮,一夜醉归,逢老叟衣冠甚异,出一丸药啖之,五脏皆煖,忽失叟所在,经夕犹有异香,自是宿疾尽去,终身无纤介之灰。原文是个古代笔记中常见的“遇仙赐药”类型故事,编剧把它改编成人与梅树之间的爱情传奇,也可以讲通,同时也符合明清时代文人笔下传说的人妖之恋,譬如和邦额《夜谭随录》中“香云”、乐钧《耳食录》中“吴士冠”等。 今天动画片中涉及到精怪出场时,常常会表现精怪变身为人的过程。但这种表现手法其实是遭到了日本动漫的影响。在中国传统的笔记小说中,几乎不会出现精怪变身过程的描述,《聊斋志异》中的‘画皮’可以说是其中的异类。而更多的时候,人与精怪之间的这种关系是委婉的,即便隐约有所觉察,不遇到特殊情况,双方也不会挑开这层纱帘。这种中国文化中特有的婉约、朦胧之感,正是这部动画表现的方式之一。
“在开前期筹备会议的时候,监制林旭坚带来了一位与会学者的意见,既然是以梅花为题,希望可以在片中加入嘉定著名的赏梅处所:香雪庵。但需要处理的一个问题,周颢生活的雍正乾隆年间香雪庵能否存在。”编剧李夏恩说道,“遍查从康熙年间到民国时代的嘉定县志中,并没有记载‘香雪庵’这个名称,但在乾隆年间南翔文人张承先编订的《南翔镇志》卷十‘庵院’中记载有‘香雪庵,在鹤槎山麓’一条。另一个旁证是‘香雪庵’这个名称多出现在晚明时期。在明代,香雪最广为人知的典故,是汤显祖《紫钗记》第六出‘堕钗灯影’的两句唱词‘那两人灯下立多时,细语梅花落香雪’。嘉定四先生之一的李流芳有《重修香雪庵疏》一文,记载其在苏州吴县弹山参与重修当地香雪庵的经过。可见这位南翔人对香雪庵有着特殊的感情,这能否是南翔香雪庵的成因呢?虽然只是推测,但南翔的香雪庵很可能在明末清初就已经存在了。所以,我们将周颢师父去世后安放灵位的地方设在香雪庵。这样在之后出现香雪庵就不会太令人觉得奇怪。还能让人感觉到在周颢的内心中,仍然在坚持完成师父对寻求至美的嘱托,前后可以贯通起来。”
== 对话 ==
青年报:7年的创作历程,你们有哪些收获与心得?
吴丹:7年以来,我们的每一步都在创新,都在摸索。比如在做第一部《元日》的时候,其实我们当时预备做8分钟的片长,但是在剪辑的时候发现,5分钟是最好看的,所以后来每一帧减下去的时候都是很心疼的,所以在做第二部《相思》的时候,我们就改变了创作方式,当把草图做出来的时候就直接先剪辑,然后再开始进举动画制造,效果好了许多。类似的情况还很多,7年的时间我们也从青涩走向了成熟,但是当年的创作初心与热情依旧不变,现在我们的制造队伍里面也有更年轻一代的00后加入,未来可期。
青年报:可以透露一下接下来的创作计划与发展规划吗?
吴丹:中国古诗词动漫这个IP,我们还是会持续做下去——当时易凤林老师那张专辑里面有16首古诗词改编的歌曲。除此之外,如果还有别的好的系列合作,我们也情愿去尝试。非常开心地看到,这些年来越来越多年轻人喜欢上了国漫,挖掘更多国漫背后的文化,我们也在考虑以后可以向电影方向发展,讲好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故事。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杨力佳
编辑:张红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