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人是故乡亲,情是故乡浓

147小编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满 满爱上古诗词,美文与友共分享。一卷诗书,一杯清茶,不断学习,珍惜当下,让美好的生活如诗如画。

思故乡

当代高山流水

天是故乡晴。 地是故乡灵。

日是故乡暖。 月是故乡明。

山是故乡青。 水是故乡滢。

景是故乡美。 物是故乡精。

土是故乡热。 风是故乡轻。

人是故乡亲。 情是故乡浓。

含山店梦觉作

唐朝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难过起来山月斜。

常常在外漂泊流离,习惯了离别家乡亲人;随意地挥一挥衣袖,就远走做客他乡。

孤灯之下,一觉醒来,仿佛刚才睡梦中回到了江南;心情难过,起身出屋,看见一轮明月,已经斜挂山顶。

这是一首羁旅乡思的经典作品。

与其他诗人相比,韦庄似乎表现得更为洒脱,愈加决绝,“等闲挥袂客天涯”,唐人的胸襟、气度与抱负尽出,毫无悲悲切切之感。韦庄的行迹遍及大半个中国,是唐末乱世典型的漂泊者,他的这句诗,最能表现唐代士子气度。

但是乡思功名两不弃,又谁也克服不了谁,自然会让许多诗人不约而同地将这份苦闷转入到梦境,以此寄寓本人现实中的困惑、矛盾和失意之情。韦庄一生又是饱历艰苦,读书时数米而炊,秤薪而爨,加之早尝寇乱,间关顿踬,其漂泊流浪之苦、去乡怀国之痛的体验不可不谓深刻,这些在他的诗作中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灯前一觉江南梦,难过起来山月斜。”孤灯所具有的悲剧意味,透显露诗人的孤单无法,而“斜月”意象的加入,使诗人的感伤表露无疑,那是一种凄然的美,仿佛万籁俱寂之夜,只要一盏孤灯,作者企图在黑夜中寻找寄托,然而醒来时却是斜月相迎,此情此景让人愈加难过

羁旅漂泊本是人生常有的际遇,而在离乱的时代更不足为奇。他善于从内在的角度契入,以其深刻的感悟力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使这种人之常情显得格外动人。

全诗的境界直白而不深隐,其间却处处涌腾着感情的潮流,那淡定,那昂扬,那思念,那怆然,甚至那难过迷茫的叹息都发自内心深处,若隐若现,既不激烈,也不哀怨,厚重深挚,令人品尝不尽,使人想见风度。夜深人静,好梦搅醒后的诗人,兴尽悲来,他心头袭上的哀感绝不止一己的生命飘泊无着之感,更是人类生命的苍然之悲感。韦庄这种清丽柔婉诗风,属于典型的晚唐格调,于此诗犹见一斑。

出居庸关

清朝朱彝尊

居庸关上子规啼,饮马流泉落日低。

雨雪自飞千嶂外,榆林只隔数峰西。

从山青水绿的南国,来游落日苍茫的北塞,淡谈的乡思交汇着放眼关山的无限惊奇,化成了这首“清丽高秀”的写景小诗。

朱彝尊早年无意仕进,以布衣之身载书“客游”,“南逾岭,北出云朔,东泛沧海,登之褱,经瓯越”,为采访山川古迹、搜剔残碣遗文,踏谊了大半个中国(见《清史稿文苑传》)。现在,他独立于北国秋冬的朔风中,倾听着凄凄而啼的子规(杜鹃)之鸣,究竟在浮想些什么?是震讶于这“古塞之一”的居庸关之险酸——它高踞于军都山间,两峰夹峙,望中尽为悬崖峭壁,不愧是扼卫京师的北国雄塞?还是思念起了远在天外的故乡嘉兴,那鸳鸯湖(南湖)上风情动人的船女棹歌,或摇曳在秋光下的明艳照人的满湖莲荷?于是这向风而啼的“子规”,听来也分外无情了:它也似在敦促着异乡游子,快快“归”去么?

起句看似平平叙来,并未对诗人置身的关塞之景作具体描摹。但对于熟悉此间情势的读者来说,“居庸关”三字的跳出,正有一种雄关涌腾的突兀之感。再借助于几声杜鹃啼鸣,便觉有一缕辽远的乡愁,浮升在诗人的高岭独伫之中。驱马更行,峰回路转,在暮霭四起中,忽遇一带山泉,从峰崖高处曲折来泻,顿令诗人惊喜不已:在这塞外的山岭间,竟也有南国般清冽的泉流,正可放马一饮,聊解旅途之渴。站在潺潺的山泉畔,遥看苍茫的远夭,又见一轮红日,正沉向低低的地平线。那犹未敛尽的余霞,当还将远远近近的山影,辉映得明荧如火——这便是“饮马流泉落日低”句所展示的塞上奇景。清澈、明净的泉流,令你忘却身在塞北;那涂徐而奏的泉韵,几乎如江南的丝竹之音惹人梦思。但“坐骑”恢恢的嘶鸣,又立即提示你这是在北疆。因为身在山坂高处,那黄昏“落日”,也见得又圆又“低”,,如此高远清奇的苍莽之景,就决非能在烟雨霏霏的江南,所可领略得到的了。

不过最令诗人惊异的,还是塞外气象的辽阔和峻美。此刻,峰影如燃的西天,还沐浴在一派庄严肃穆的落日余霞中。回看北天,却有灰云蒙黎。透过如林插空的千百峰嶂,隐约可见有一片雨雪,纷扬在遥远的天底下,将崎岖的山峦,织成茫茫一白!“雨雪自飞千嶂外”句,即展示了那与“饮马流泉落日低,所迥然不同的又一奇境——剪影般的“千嶂”近景后,添染上一笔清莹洁白的“雨雪”作背景,更着以一“飞”字,便画出了一个多么辽阔、案洁,竣奇而不失轻灵流动之美的世界!

诗人久久地凝视着这雨雪交飞的千嶂奇景,那一缕淡淡的乡愁,旱就如云烟一般飘散殆尽。此次出塞,还有许多故址、遗迹需要调查,下一程的起点,该是驰名古今的“榆林塞”了吧?诗人意兴盎然地转身西望,不由又惊喜而呼:那在内蒙古准格尔旗一带的“渝林”古塞,竟远非人们所想像的那般遥远!从居庸塞望去,它不正“只隔”在云海茫茫中耸峙的“数蜂”之西么?诗之结句把七百里外的榆林,说得仿佛近在天涯、指手可及,岂不太过夸张?不,它恰正是人们在登高望远中所常有的奇妙直觉。这结句虽然以从唐人韩翔“秋河隔在数峰西”句中化出,但境界却高远、寥解得多:它在刹那间将读者的视点,提升到了诗人绝后的绝高之处;整个画面的空间,也因而猛然拓展。于是清美、寥廓的北国,便带着它独异的“落日”流泉、千嶂“雨雪”和云海茫范中指手可及的愉林古塞,苍苍莽葬地尽收你眼底了。

乡愁(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近代席慕容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难过,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颗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结束语——通过每天读一两首古典诗词,既可增长知识,又可以提高本人驾驭言语和文字的表达能力,不断加强文学修养,在社会交往中展现那独具魅力的本人

满满 爱上古诗词,愿与朋友们携手共进,一路前行,增长知识,欣赏传统文化中那美丽诱人的风景。

举报/反馈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