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初一个晚上
除,去除之意,夕,指夜晚
辞旧迎新、万象更新的节日
也被称作年三十
图| 视觉中国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
宋·苏轼
南来三见岁云徂,直恐终身走道途。
老去怕着新历日,退归拟学旧桃符。
烟花已作青春意,霜雪偏寻病客须。
但把穷愁搏长健,不辞最初饮屠苏。
《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 除夕·风俗 】
除夕,许多习俗
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图| 视觉中国
大年夜,吃一顿“团圆饭”
阖家围坐,共品丰盛的年菜
或吃火锅,来年红红火火
或吃鱼,喻示着年年不足
图| 视觉中国
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
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之意
若吃到硬币,那来年就能多挣钱
一家老小欢聚一堂,共叙天伦
《共内人夜坐守岁》
南北朝·徐君倩
欢笑情未极,赏至莫停杯。
酒中挑喜子,粽里觅杨梅。
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
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来。
《除夜有怀》
唐·孟浩然
五更钟漏欲相催,四气推迁往复回。
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
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销竹叶杯。
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
《鹧鸪天·丁已除夕》
宋·赵师侠
爆竹声中岁又除,顿回和气满寰区。
春见解绿江南树,不与人间染白须。
残蜡烛,旧桃符,宁辞末后饮屠苏。
归欤幸有园林胜,次第花开可自娱。
《除夜雪》
宋·陆游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水调歌头·除夕》
宋·李处全
今夕定何夕,今夕岁还除。
团栾儿女,尽情灯火照围炉。
但惜年从节换,便觉身随日老,
踪迹尚沈浮。
万事古如此,聊作旧桃符。
任东风,吹缟鬓,戏臞儒。
韶颜壮齿,背人去似隙中驹。
杯酌犹倾腊酒,漏箭已传春夜,
何处不歌呼。
惟愿长穷健,命酹且欢娱。
《除夜宿石头驿》
唐·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冬除夜书情》
唐·卢延让
兀兀坐无味,思量谁与邻。
数星深夜火,一个远乡人。
雁翥天微雪,风号树欲春。
愁章自难过,不觉苦吟频。
《除夕》
清·赵翼
烛影摇红焰尚明,寒深知己积琼英。
老夫冒冷披衣起,要听雄鸡第一声。
除夕这日极忙
家家户户门上都要贴上大红的春联
窗户上贴寓意吉祥,寄托美好愿望的窗花
门楣、墙壁上或正或倒贴满福字
还有那喜庆的年画和红灯笼
这一切将一个家点缀得热闹喜庆
最应景的还有那哔哔叭叭的爆竹声
图| 视觉中国
吃完年夜饭,孩子们别焦急走
还有压岁钱没领哟
大人们也别忘了预备大大的红包
勉励儿孙在新的一年里
学习长进,天天向上
祭祖也是除夕日重要的一项
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方式也各异
汉人祭祖,多半做鱼肉碗菜
盛以高碗,颇有钟鸣鼎食之意
有的地区,会在除夕下午
去上坟,称为送年食
寄托人们对亡故亲人的哀思
吃完年夜饭,看完春晚
除夕迎来最初一个习俗,守岁
一家人欢聚一堂,通宵不眠
围炉而坐,叙旧话新
畅谈美好的祝福
寄希望于新的一年
今夜,是难忘的一夜
这一夜的幸福可以照亮一整年的路
让我们在零点钟声响起的时候,
在抬头看到满眼烟花的时候,
许下新的一年最美好的心愿:
要浅笑,要精彩,要坚持,
要奋斗,要孝敬,要健康,
要平安,要快乐,要幸福!
本期材料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编辑/章雪芳 校对/冯 晓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