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陆游很经典的一首诗,只需28个字,如今家喻户晓

147小编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文/顾无

【引觞漫谈】

文章的开始,问大家一个问题。

要带娃的朋友们,在家里都是怎样教育本人孩子的,孩子不听话的时候要怎样办呢?

我个人的感觉,教育孩子这个事儿,见仁见智。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基本上家长是什么样子,教出的下一代也不会差不多,毕竟天天在一起,耳濡目染也能学到不少。

所以真的想要教出一个本人满意的孩子,最重要的还是要提高本人,言传不如身教,言传只是空口无凭。身教则要求的是你本人首先要做到,要孩子喜欢读书,你先读,要孩子喜欢音乐,你先喜欢,要孩子喜欢学习,他学的东西你也要会,这才是一个好家长的容貌

可有时候,只靠身教也不太够,还是要将本人的感悟与孩子好好地交流,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所以从古至今,历史上留下了许多著名人物给孩子写的家书,写的函件,谆谆教诲,令人动容,大家都晓得有哪些名人的家书比较著名呢?

【临其诗境】

今天我们就不看近现代中国和西方人物的家书了,来看一看中国古代文人们写给儿子的家书。

这一封信,是陆游写给本人年仅21岁的小儿子陆聿,诗仅仅28字,可是却写出了陆游本人贯彻一生做学问,做人的信条。

公元1199年的一天晚上,陆游顶着冬日的寒风挑灯夜读,沉浸在自己书房的一方小世界之中。读着读着,心思突然有了一丝的不平静,书中古代圣贤的容貌走到眼前,他们自幼刻苦读书,未有一刻轻慢学业,秉持一颗好学之心不断到老,这才成为后世人人敬仰的学问大师。

想到这里,陆游想到了本人,也想到了本人的小儿子,于是按捺不住心头积极奔腾的感情,写下这一首短诗寄给儿子。

诗中所记,不只是陆游在一个冬夜悟出的人生哲理,愈加是父亲对儿子成才的殷殷期望和浓浓爱意。

【经典原文】

冬夜读书示子聿宋代: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条分缕析】

这一席话相信大家都是已经听过了的。

古时的大家,做学问时不遗余力,勤苦耕耘一生,从少壮时期开始“三更灯火五更鸡”,一直到人生的晚年,“皓首穷经”,这才成为了治学高深,受人敬仰的大师。

这一句话强调了努力的两个方面,一个是要从娃娃抓起,在少年刚开始读书的时候就要打好基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一个则是从时间说起,这一场仗要打一辈子,从少年时就要做好这样的心理预备

首先说习惯,这对于刚开始上学的孩子真的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我从小就是被妈妈逼得回家先写作业再出去玩,然后上课认真听讲这些也都是小学就培养起来的。这样到高中之后,家里根本不用管我,我的成绩也不断很好。

然后是基础,小孩子什么都不懂,刚开始一定要学对,比如学唐诗,就先去读唐诗三百首,而且从其中容易理解背诵的近体短篇开始,假如一上来让他去读长篇乐府,读李贺,那肯定就没有学诗的兴味了。

这是陆游第一句中包含的意思,再看第二句。

从纸上看来的知识终究还是理解的浅薄,有些事情,一定是要本人做过才会明白的。这句话也不用多做解释,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只晓得读书不就成书呆子了吗。

像我们现在的教育,年轻人行万里路最早也要从大学开始,其实很多人是做不到“躬行”的。这也就导致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只要书面知识,没有实践经验,一进入社会会非常的不顺应处理这个问题,还是要从小时候的教育开始,多给孩子们一些尝试的机会,让他们找到本人真正感兴味的方向,去大胆的尝试,有学识也有经验,这才是教育应该达到的目的。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沉醉古诗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