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现场
专家与教师共同讨论古诗词教学
同一节课不同的老师上出不同的花样
活动当天,中华路小学优秀青年教师张帆和王崧舟同课异构,分别执教《长相思》,虽然教学内容相同,但他们抓住了不同的教学点进行教学,有老师称原来同样的课还可以上出不同的花样。
课堂上,张帆老师重点引领学生体会中华古诗词中的借景抒情和叙事抒情,并从字音、字面意思、作者情感等方面层层深入教学。
“在王安石眼中,乡愁是吹绿江水的缕缕春风,于是有了这样的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杭州市拱宸桥小学校长、特级教师王崧舟用其他诗句引入教学内容,并指点学生在反复吟诵中,体会词人身心分离时那颗破碎的心。
两堂课两位老师都十分注重诗词的朗读、作者情感的表达,并不断鼓励孩子展开想象,无论是课堂设计还是教学方法,两堂课都各具特色,遭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王崧舟为老师们解答古诗词教学困惑
古诗词教学难读、难理解、难入、难学……活动当天,老师们提出了许多古诗词教学的困惑,王崧舟表示,古诗词教学的难点不在于“技术层面”,而在于我们已经丧失了古典情怀。他还表示,要想更好地把握教学点和理解作者的情感,就要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性情等方面的内容,如此一来,解读诗词就会势如破竹。
另外,老师们还就古诗词教学的价值取向、古诗词如何教、诗的本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同时,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荣生还作了主题为“古诗词怎样教”的微讲座。
“本次活动让我们看到了不同老师不同的上课风格,同时,王荣生教授和王崧舟校长也为我们解答了很多疑惑,这对我们青年教师的成长很有协助。”活动结束后,一名老师说道。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