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古诗词书法欣赏

147小编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习近平主席强调: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需不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直承继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就一定能够建设好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家园,筑牢中华儿女团结奋进、一往无前的思想基础。习近平主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民族文化血脉”,“中华民族精神命脉”。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现今古诗词作为我国语文素养教育的重要资源,以此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了解,从而加强了民族自决心,民族骄傲感和民族的凝聚力。

古诗词内容丰富,言语凝练,情感集中,意境深远,把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艺术美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

周虹老师在书法方面精益求精,她以书法的方式书写美丽的古诗词,将书法美与古诗词的美完满地结合在一起,给古诗词更增添了一份新的民族文化的元素,同时也弥补了铅字的冰冷死板,不能传情达意的不足。用书法书写古诗词,一笔一划里都融入了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使每一首古诗词变得温热起来,这种温热就是民族文化的温度,更好的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促进中华文明的扩展与发展。

使千千万万个中华儿女更好的凝聚在一起。

01

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整首诗简约轻快,通俗易懂,幼儿基本都能朗朗上口。

02

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这是一首采莲歌,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在汉乐府民歌中具有独特的风味。

读完此诗,仿佛一股夏日的清新迎面扑来,想着就令人觉得清新。还不止于此,我们感受着诗人那种安宁恬静的情怀的同时,本人的心情也随着变得轻松起来。

03

唐 · 王维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全诗对仗工整,尤其是诗中多组反义词的运用,使其节拍清晰,平仄分明,神韵十足,读着琅琅上口。

04

悯农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西餐

粒粒皆辛苦

人们常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感恩劳动就要珍惜劳动,感恩农夫,感恩农夫的劳动成果。

05

古朗月行

唐 •李白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

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

问言与谁餐。

这里对月亮的描写是完全符合儿童的心理和性情的,诗中连用“呼”、“疑”、“飞”等几个动词,十分生动、贴切,把他的猎奇心和想象力具体地表现出来,运笔不凡,富风趣味。

06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这首诗的妙处在于写风,全诗除诗名外,却不见风字。

07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全诗言语平易浅近,自然天成,言浅意浓,景真情真,深得大自然的真趣。

08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首诗颂扬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不含任何杂质的真淳的友谊,赞誉这种淳美的人性。

09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诗人将对故乡的思念,化为寄情明月之举,头上的明月,心中的故乡,真是别有一番味道在心头

10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诗人采用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言繁笔简情真意切,白描无华。

11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这首诗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

小主人公的天真、活泼淘气的可爱抽象,也就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了。

12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此诗是一首描写初夏池塘美丽景色的、清新的小诗。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无情意。

13

画鸡

明·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

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

一叫千门万户开。

这是一首题画诗,这首诗描绘了公鸡的威武,写出了它的高洁。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书法携手古诗词,周老师书法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古诗词如涓涓细流,滋养内心

书法作品:周虹老师

策划:车建武老师

文 编辑:漫语朝夕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