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关于小学生背诵古诗词的一点看法

147小编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如今,全国上下,社会各界,对传统国学尤其是古典诗词的注重程度再创新高。书店里,大量古诗词类的书籍装帧精美,购者甚多。电视上,《中国诗词大会》要多火爆有多火爆,深度与热度并存,节目与话题齐飞。手机上,各类唱古诗诵古诗画古诗的资源无比丰富,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学校和家庭,也开始注重传统文化、古典诗词对孩子的熏陶和启迪,各种诵读,各种比赛,层出不穷。

我们的国学博大精深,古诗词美轮美奂,人们注重它,亲近它,委实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

作为小学生的家长,也作为一个教过十年书的诗词爱好者,我在深感欣慰的同时,也感到有些疑惑,让小孩子背诵那么多古诗,有必要吗?

让孩子从小接触古典诗词,让那些美丽的文字印入孩子童真的大脑,犹如清澈的泉水,浸润孩子的内心,犹如带着花香的清风,略过孩子童年的天空,这自然是非常美好的事情。

然而,古诗词背得越多越好吗?我看未必。中国言语的精妙,古典诗词的美丽,绝不是一个“背”字能吃定的。诗词里面,有洪荒宇宙,有雪月风花,有千秋大业,有咏叹哲思……这一切,需要邂逅,需要品读,需要领悟,但不太需要刻意记忆背诵。强化记忆和机械背诵,会破坏诗词那种静谧悠长的美感。

在我看来,许多诗词,太珍贵,太美好,在孩子尚处于蒙昧之时塞给孩子,有点算暴殄天物,真的十分可惜。我至今记得我初中时,在历史书上读到李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时,那种无比震撼的感觉,之后,我找到了当时能找到的所有关于李后主的书籍和诗词,沉醉其中,骑虎难下,没有刻意去记忆背诵,却把这些动人的词句印入了心里。我想,如果我在孩提时期就背过这些词的话,是不会再有那种冷艳的感觉了。过早认识,机械记忆,是不能激发人心里头的种种情思的。或者说,晚期大量的诗词植入,或许会加深记忆,但却会降低美感。

对于味觉不灵敏的婴儿来说,萝卜白菜和山珍海味,口感差别并不大;对于心智水平和认知能力还比较低的儿童来说,背经典诗词和背顺口溜儿歌,差别也不大。

我们不会拿山珍海味去喂婴儿,我们也不应该把许多极其优秀的诗词过早灌输给孩子。

而且,一味强调背诵的数量,不只不能让孩子领略到诗词的精华,还可能让孩子心生反感。诗词讲究的是意境是格调,一旦用量化功利的标准来对待,那便成了一种负担和压力了,说实话,如今的小孩已经够辛苦了,要学的东西太多,要做的事情太多,如果把背诵古诗词作为硬性任务压在孩子们身上,必然会降低孩子对它的兴味

为了协助孩子们记忆和背诵,市面上涌现出许多古诗词音频视频汉字演绎,以及各类幽默解说的书籍。说实话,这其中不少内容的确是精心制造的,颇受人欢迎。不过,我依然认为,诗词的本质是文字,以及文字传递的情感和意境。情感也好,意境也好,对每个人来说是不一样的,如果器具体的画面、音乐或者动画来演绎,必定降低孩子对言语本身的敏感性和想象力。读到“春眠不觉晓,片片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首小诗时,一千个孩子心里可能有一万幅画面,可是,如果给他们输入给他们的是一张图或者一个视频时,那么,大家心里面的可能就只要那一种画面了。这很可惜!

孩子对文字的理解和领会是循序渐进的,汉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言语,可能也是最难的言语,如果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能真正亲近我们的言语,如果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能接受祖先的馈赠的财富,那么,我们要有耐心,更要有智慧。

所以说,培养孩子对古典诗词的兴味,重在品吟,不在背诵。如果一定要背诵,则要留意作品的选择需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而且是重质甚于分量,不可一味强调和追求背诵的数量。

愿所有的孩子都能从古典诗词中领略那无与伦比的风景,愿所有孩子都能享受诗词带来的美好,愿那些美丽的诗歌,滋养孩子的心灵,丰满孩子的精神!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